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严复在我国翻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他才识广博,对中西方文化有着非常透彻的理解。其次,他是我国第一个制定翻译标准的翻译家。严复的翻译思想和我们所熟知的胡适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的翻译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播。严复的翻译作品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对西方先进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他忧国忧民,觉得欲拯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仅仅靠武力是不够的,国人脑中五千年来积淀  相似文献   

2.
钱文忠 《出版参考》2010,(10):45-45
东汉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人叫陈蕃,这个人是举孝廉当的官,后来还当过太守,甚至尚书,在历史上很有名,不仅仅是因为《后汉书》对他的评价:“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意思说汉朝很乱,但是乱了没有亡,是有好几位大臣的功劳,其中有一位就是陈蕃,这个评价很高。他之所以有名,其实是因为一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相似文献   

3.
徐乃昌是我国近代著名藏书家与学者,由他编纂的《南陵县志》保存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是民国间一部有名的地方志。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进步,我国进出口贸易也逐渐增多,当然与全球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更为密切。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我国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为了提高各大企业的知名度,很多单位都会举办一些大型的新闻发布会,同时也会邀请很多的外资企业合伙人莅临,这个时候语言沟通就成为了非常大的障碍,所以翻译是必不可少的,在翻译中,交替翻译是最重要的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本文就针对交替传译的翻译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是我国横跨近、现、当代的翻译大家,本文着重从丰硕优质的译品、公允适时的译介和但开风气的译论三个层面加以探讨,从而估量他在翻译文学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诗人,也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翻译家。他对翻译的独特见解以及丰富的翻译观点,成就了他一生中无数的翻译作品。本文仔细分析了郭沫若先生的翻译思想,并总结出其翻译成就。  相似文献   

7.
冀朝铸被称为"红墙第一翻译",他长期担任我国领导人的翻译工作,因出色准确的口译能力,娴熟的翻译技巧,镇定自若的翻译神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一度赢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重要领导人肯定,他对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事业贡献卓越。  相似文献   

8.
张仲实(1903~1987)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家、翻译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一生为了革命的理论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他不仅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而且不辞劳苦地从事新文化出版事业,致力于马列著作的翻译与出版,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思想理论战线工作作出了不朽贡献。在他一生的翻译与  相似文献   

9.
梁宗岱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尤其在诗歌的翻译上,他"以质取胜"的翻译宗旨,更是让他走上诗歌翻译高峰。梁宗岱的英文翻译作品并不是十分丰富,但却奠定了中国英文诗歌翻译求"精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国学大师辜鸿铭在1898年将中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翻译成英语,他的译经活动打破了这一领域有史以来一直由西方传教士垄断的局面,开始了《论语》翻译的多元文化介入时代。在迄今为止60多个《论语》英译本中,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堪称"华人第一译本",在西方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辜鸿铭《论语》翻译的背景辜鸿铭翻译《论语》与他传奇式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文化观念有密切的关系。辜鸿铭称自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这句颇具调侃意味的话倒是他一生  相似文献   

11.
金岳霖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此外他还是一位贡献卓著的翻译家。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包括哲学、逻辑学和翻译在内的学术研究。他桃李满天下也得益于他以翻译为基础的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12.
1920年,陈望道先生参照英文版,依从日文版全文翻译了我国第一个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陈望道先生是在艰苦与危险的环境下进行翻译工作的,他于1920年三四月份在故乡义乌分水塘破陋的柴屋里进行翻译。为防备敌人的突然搜查,他在柴屋里摆放了几件用具,一块铺板,两条长凳,既  相似文献   

13.
施蛰存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翻译家,在小说创作方面和文学翻译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最让后人敬仰的便是他的翻译研究。施蛰存先生毕生都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翻译,从而大大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隆涛 《出版广角》2015,(10):56-57
中国图书出版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以及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图书出版翻译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在跨文化语境下,我国图书出版所具备的意义以及当前图书出版的现状,并以市场和翻译为出发点,提出了几条我国图书出版原则以及出版翻译中的小策略,旨在提高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图书出版翻译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梅绍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英美文学学作品翻译家、戏剧家、作家,早年毕于北京燕京大学,他翻译了众多国外文学作品,并在国内取得了很大的影响.梅绍武在中国翻译界的特色就是对英美戏剧文学作品的翻译及其理论作品研究.梅绍武喜欢用北京语句及语来翻译作品中的人物台词,非常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高文芳 《兰台世界》2012,(22):62-63
蔡元培不但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在长期的知识探索和传播过程中,他既形成了博大精深、高瞻远瞩的翻译思想,又致力于亲身躬行、独具匠心的翻译实践,为我国文学翻译事业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与成就。一、蔡元培的翻译思想甲午战败之后,面对落后腐败的清廷封建统治,中国又掀起了新一轮学习西方的热潮,有识之士纷纷学习和掌握西方语言与文化,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相似文献   

17.
周煦良是我国著名的英国文学翻译家,他出生清末官僚之家,却具有强烈的民主革命意识,希望拥有和平的创作环境来助推自己的文学翻译事业。周煦良的翻译重点在于英国诗歌翻译,他对诗歌翻译理论也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8.
马博 《兰台世界》2017,(18):112-114
杨宪益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是我国翻译史上为数不多致力于典籍英译的翻译家之一,他一生译著等身,无愧为当代译界之泰斗。概述杨宪益的翻译贡献,并从翻译目的、翻译标准以及翻译策略等方面阐述其翻译观有利于提高我国译者素质,促进典籍外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傅雷先生(1908-1966年)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翻译家.回顾他58年的坎坷人生,在翻译、文艺评论、美术等许多方面,给人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精神遗产,其中在文学翻译领域的成就最为杰出,被誉为我国翻译界当之无愧的泰斗.傅雷的翻译作品准确而传神,"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不仅获得翻译界一致的赞赏,也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与极高的评价[1].  相似文献   

20.
在翻译学的学科建设中,一是要全面、系统地清理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二是要深入、系统地梳理西方的翻译理论。谭载喜教授的这部《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以下简称《简史(增订版)》)正是深入细致地梳理了西方翻译理论把我国对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工作推进了一步,对我国翻译学科建设做了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此书的前身《西方翻译简史》于1991年出版以来,一直受到翻译学界的重视和欢迎,并成为外语及翻译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用书或必读参考书,并于2000年重印。这次增订,更显其理论性、系统性、实用性。可以说,该书是一部颇具特色的译学新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