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中,考古学资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考古学资料本身在形成、埋藏以及发掘研究过程中存在信息的有限性。通过对北方民族游牧生活方式下考古遗存资料的特点、草原地带古代文化遗存的属性判断问题以及考古学文化遗存与古代民族的对应关系问题等几方面的考察,强调在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研究过程中对考古学资料的应用要意识到其局限性,认真谨慎地分析使用考古学资料,避免简单化、绝对化。  相似文献   

2.
美术考古学是一门极奇妙的学科.发觉整理出的各种古代遗存中记录和蕴藏了旧日民间风俗及先古们祈求祝福的吉语,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心态.学习考古学、认识遗存,对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考察考古学在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是如何推动历史学发展的,思考在未来的发展中,这对姊妹学科应如何相互汲取对方的成果,推动各自学科的发展,是一个值得共同思考的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前考古学的发展对史学的影响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考古学已对中国新史学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主要方面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西方近代考古学思想的介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新史学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直接推动了进化史观及其他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近代中国史学界的传播。学者们逐渐认识到考古学是“与史学有肺腑之戚,而相与…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考古学的理论基础虽然是传统金石学和西方考古学,但真正促使中国近代考古学诞生的,却是当时思想、文化发展,特别是史学发展的需要。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是“重建历史”的需要,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需要,中国学术研究独立性的需要,甲骨学的发展和中国学者的热情推动最终促成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音乐考古学是音乐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曾侯乙编钟和贾湖骨笛是我国二十世纪重大考古发现。1978年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让世人领略到中国先秦音乐的魅力,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音乐考古学逐渐得到大批音乐史学家的重视。1986年贾湖骨笛的出土,证实中国先民早在八九千年前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的概念。本文以曾侯乙编钟和贾湖骨笛为例,概述音乐考古学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的价值。音乐考古学为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常常有人认为考古学是一门历史非常悠久的学科,实际并不如此。当然,在现代考古学诞生之前,已经有了对古代文物遗存的研究,这在中国称为金石学,在欧洲称为古物学,构成了现代考古学成立的基础。但现代考古学的体系和方法,和它们是有根本不同的。作为科学的考古学的出现,距今尚不及200年,而其在中国的确立,则不过只有60多年的历史。考古学虽然新兴,却在学术界造成了  相似文献   

7.
广义上的"石构遗存",是指史前先民遗留下来的堆石、组石、铺石、立石、列石等石质建筑的统称。西辽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石构遗存密集分布的中心区域,石构遗迹普遍存在于本区新石器时代各种考古学文化遗存之中。小河西文化的石构灶,是目前所见中国境内史前遗存中出现的时代最早的石构遗存,具有独立起源的文化发生学意义,可视为本区史前石构遗存起源时期。兴隆洼文化时期是本区早期石构遗存获得初步发展时期,此间的石构遗迹,除了在本区土著文化传统上继续普遍被利用为上层分子和殷实人家居室中的灶外,还在当时社会精神层面的宗教礼仪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兴隆洼文化积石冢,应是红山文化积石冢的直接文化渊源。查海遗址发现的大型龙形石塑与后世帝王皆以真龙天子自居,并且皆在城中的宗庙祭祖的传统礼俗,也应有着某种内在的文化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史学传统深厚,中国考古学自产生伊始便定位于历史学。但定位于历史学的中国考古学存在信息提炼不足、理论缺失等弊病,因此,我们有必要引进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以促进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发挥考古学的威力。  相似文献   

9.
怎样有效而科学地将文献史料与考古资料相结合呢?在两者之间,能否找到一个合理的结点?本文通过一些研究,试图加以探索。一、考古学与史学在我国,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被划为历史学的二级学科;在欧洲,考古学基本归属于历史学;在美洲,考古学  相似文献   

10.
开展民国建筑旅游,丰富南京文化旅游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是民国首都,留有大量民国文化遗存,而民国建筑是最为著名的文化遗存之一。本文以南京中山路为线,介绍了坐落在中山路两侧的民国建筑;通过对民国建筑遗存保护现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分析,勾勒出南京民国建筑旅游线路的规划,以此促进对民国建筑遗存的进一步保护和适度利用,弘扬南京地方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1.
张香玉 《学习之友》2009,(10):39-39
学者饶宗颐的一生,著述3000万言,治学领域,遍及敦煌学、甲骨学、考古学、史学等诸多学科。  相似文献   

12.
湖南地区商代遗存以及商代青铜器的发现,为商代南土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资料。通过对考古资料的研究,理清了湖南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商代南土的变迁情况。湖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分布的中心在洞庭湖及湘江中下游地区,时代均属商代晚期,属于商文化系统。以湖南岳阳铜鼓山遗址为代表的商文化遗存,是中商时期南土的一部分。岳阳费家河遗址为商代晚期文化遗存,其文化内涵受到了中原商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湘江流域目前发现和发掘的商代遗址考察,除长江沿岸以铜鼓山为代表的小片区域外,长江以南其他地区无论在二里岗期或殷墟期都是很典型的土著文化,因此可以断定湘江流域有商一代未曾成为商地。  相似文献   

13.
西水坡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丰富了后岗一期文化的内涵,完善了豫北冀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谱系序列,提供了濮阳地区当时的部落构成情况,是颛顼部落在此活动留下的重要文化遗存。其中的蚌砌龙虎图案揭示了丰富的天文历象和原始的道教观念,将中国的天文史和道教起源向前大大推进。  相似文献   

14.
霍巍 《家教指南》2011,(3):114-120
位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的古格王国境内现存有都城札不让以及皮央、东嘎等处以佛教文化为中心的遗址,对于这些佛教遗存的年代国际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其中有意见认为这些遗址内现存的佛教殿堂年代均不会早到15世纪,本文从考古学和文献学两方面的证据提出,上述佛教遗存可分为早、晚两期,不应当轻率地否认其中早期遗存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考古学上的豫东地区是个重要的古文化分布区,从地理范围上主要指今天的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南部和安徽省西北部。先商文化是指商汤灭夏之前的商族部落创造的考古学文化,其时代与夏文化基本一致。近年来,豫东地区田野考古也有较大收获,河南杞县鹿台岗遗址发现较为丰富的先商文化遗存,豫东东部地区的岳石文化遗存中也包含有先商文化的因素以及少量先商文化的遗物,这些都为探索豫东地区的先商文化提供了新材料,对于解决商族的起源问题也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先生,您好!您是我国史学领域中的著名学者,您的学术成就包括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诸多方面。大家对您的学术成就有一些了解,但年轻  相似文献   

17.
历史认识是历史学家通过运用历史认识工具、历史认知图式和史料、历史遗存物去实现客观历史实在的重构,是史学主体通过史料中介对史学客体的能动反映.探讨史学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批判地汲取实证主义、主观主义等传统史学的精华,对史学认识过程中坚持唯物史观,并在唯物史观指导之下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察了实证主义、主观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历史认识论,阐明了唯物史观科学地处理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真正做到认识主体与客体的能动统一.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初期以来,三峡考古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既有巴、楚文化的遗存遗物,也有反映巴、楚、越民族文化关系的遗存遗物。这些考古成果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学、民俗学资料,对研究古代三峡地区的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过程表明,考古学与民族学、民俗学之间既相互渗透、又互为补充,三者相结合是研究民族民俗文物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总结和开拓,是世纪之交中国史学面临着的双重任务。分析20世纪的中国史学遗产,应着眼于它的发展趋势、基本成就和主要思潮;其基本成就表现在理论、方法论研究,历史撰述,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研究和继承中国史学遗产,研究和借鉴外国史学成果,考古发掘和考古学研究,以及普及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育等八个方面。加强学风建设,明确研究方向,改进研究模式,培养新型人才,是中国史学在21世纪获得新的发展前景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2011,(Z2):29
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是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均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