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杨 《记者摇篮》2012,(7):43-44
民生新闻,向来是都市各类媒体的新闻主战场。随着这两年微博的兴起,都市民生新闻无疑迎来了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从去年春节期间的微博打拐到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通过微博征集民意,微博在反映民众呼声、表达民众诉求、揭露民生问题等方面的影响效力越来越大。在微博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该如何自守与创新?一、微博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本质电视民生新闻的主体是老百姓,因此,民生新闻是  相似文献   

2.
博客、微博等网络互动平台的普及应用,进一步拓宽了民生新闻的传播途径,以至于人们对新闻内容的收视要求趋向多样化发展,导致民生新闻的舆论导向发生改变。本文就新时期民生新闻的舆论导向做简要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在发布信息、引导舆论、以及事件的推进、真相的探究等方面正在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地位,尤其对民生新闻的影响最大.民生新闻是被动应对,还是主动借力呢?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零距离》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民生新闻微博对于民生新闻栏目有哪些媒介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分析通过什么路径才能实现这些媒介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水 《视听界》2013,(1):94-95
微博这一活力十足的新媒体,以其草根性、互动性、即时性,带来了一场媒体的革命。微博摘录、微博精选、微博播报,是微博内容在传统媒体上的二次传播;微新闻、微评论,是微博内容在传统媒体上的二次开发。前些年伴随着民生新闻风生水起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受到了微博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德洪 《新闻知识》2013,(1):107-108
电视民生新闻引发了电视新闻改革的浪潮,创造了许多奇迹。但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传播手段的日益多元化,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国民生新闻发展遇到瓶颈。民生新闻该怎么发展,是新闻从业者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创新、提升、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常态下,民生新闻报道备受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使得民生新闻报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能够确保民生新闻报道可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以民生新闻重要性为切入点,重点探究了如何报道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7.
林凌 《东南传播》2012,(5):128-130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及评论栏目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发展瓶颈却不容忽视。面对诸多发展瓶颈,电视民生新闻及评论栏目的改革与发展应引入"公共新闻"理念,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相结合,发展关注公共领域的"大民生";以"社会责任"为指导原则,特别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以引导公众价值观为任务,合乎社会和谐与道德准则;注重向新媒体拓展,特别是手机媒体和微博,构建公共互动平台。只有贯彻好这些策略,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才能走出更宽更广的路子。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大媒体,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强大的舞台。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比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接近总体人数的三分之二。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网络新闻成为人们及时全面了解时事的重要渠道。本文将从网络民生新闻这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9.
2010年被称为是微博元年,因与1987深度报道年,2004民生新闻年有同样重要的标志性意义而将载入史册.微博开启了新的舆论格局,推动了网络问政的新潮流,培植了逆向舆论链,推动了传统的意见领袖走向分化,更可贵的是微博以最简洁有效的方式推动了中国公民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杨文萌 《新闻世界》2011,(11):71-72
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传播手段的El益多元化,加之各大卫视强势分割收视市场,具有区域特色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遇到瓶颈,面临拐点。本文以一档民生新闻节目作为分析样本,为民生新闻品质提升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媒体中的佼佼者,微博独特的传播特点革新了信息传播方式,对传统纸质媒体产生了重大冲击和影响,成为新闻采集和发布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文以《安阳日报》官方微博为例,对微博在传统纸质媒体新闻应用中拓宽民生视角、增强读者互动和占领舆论主阵地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冲击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微博传播优势和双向互动交流优势。释放微博正能量,掌控微时代媒体话语权正成为传统纸质媒体步入微时代,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提高媒体公信力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信微博的发展,大量信息充斥了观众的视野,一来是海量信息的涌入,给平面媒体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另外,其中大量信息真假难辨,这也给观众带来了很多困惑,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新闻形式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那就是实验性新闻。本文将以《新闻夜航》"周三试验田"栏目为例,探讨实验性新闻在民生栏目中发展的新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振锋  张建 《视听界》2015,(2):97-98
新媒体传播注重受众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给传统电视媒体特别是民生新闻带来很大冲击。在移动互联时代,城市台传统收视王牌的民生新闻节目如何应对挑战?一、强化舆论监督和评论,保持节目的品牌效应目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新闻事实缺乏系统性的探究,没有对新闻形成有效跟踪和监督。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民生新  相似文献   

14.
<正>据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有4.6亿,毫无疑问微博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社交、沟通、发表观点、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时,各大网站的微博、各类社交网站、论坛、腾讯QZONE蔚然成风,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属于自己的声音,所有这些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观民生新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民生新闻如何突出重围,重拾阵地、再现辉煌  相似文献   

15.
杨建波 《东南传播》2018,(4):152-153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很多传统纸媒开始走进融媒体时代,报纸、网站、微信、微博以及APP进行相互融合,在新媒体融合的构架下,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十堰晚报》全媒体就进行了一些探索,以近期推出的《早安·十堰》为例,不仅通过传统媒体刊发,而且通过微博、微信以及APP这些新媒体进行二次元传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系列报道不仅体现了媒体的民生情怀,受到受众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新闻与经营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微博作为一个多元化互动平台,不仅能够输入文字而且还能看新闻,观视频.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微博给人类带来的便捷可想而知.本文主要探讨民生新闻节目如何利用微博的云传播效应,为己服务,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7.
两会报道年年有,今年如何有创新?特别是在关注和改善民生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最大语境,传播手段也迅速完成了从论坛时代、博客时代到微博时代转换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8.
张苗 《新闻世界》2013,(8):180-181
随着社交媒体的风生水起,传统媒体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受到冲击,发展新媒体平台迫在眉睫。笔者以陕西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第一新闻》新浪官方微博为例,结合工作实践,浅谈传统媒体如何在“微”战场上突出重围,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陈阳 《国际新闻界》2013,(5):94-101
2002年以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在我国新闻界异军突起,不少人认为,民生新闻的未来走向就是公共新闻。本文以2010年在某省级电视台一档民生新闻栏目的田野研究为个案,探讨民生新闻转型的可能性。受众或市场的力量将民生新闻推向成功的同时,也埋下了民生新闻衰微的种子,将会制约民生新闻的未来转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成为当下最受人们欢迎的新闻类型之一,为了更加贴近百姓们的生活,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方式和策划角度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目前大部分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主要是将普通老百姓当做新闻事件的主体,将话语权交给人民群众,以平民视角看待某个新闻事件,极大体现了"民本取向"的主体思想,因而民生新闻引起了百姓的关注和共鸣,提高了民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本文结合当下电视民生新闻存在问题,探讨如何以"民本取向"的主体思想为前提进行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策划,以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