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仙传·孙登传》今存两个不同的文本,即《四库全书》本和《增订汉魏丛书》本。四库本《孙登传》是蹈袭唐修《晋书·孙登传》而来,系唐后所出。汉魏本《孙登传》中所记孙登卒死被杨骏埋于振桥、后又复活被见于董马坡之事,以及"寄书与洛下故人"句,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已被引录,较四库本更接近原本。  相似文献   

2.
关于华佗的卒年下限,一般认为是建安十三年(208年)之前,但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三国志》卷二九《魏书·华佗传》言:“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即华佗死于曹冲之前。所以要弄清华佗卒年的下限,首先就要清楚曹冲的卒年。关于曹冲的卒年,大致有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3.
秦桧是南宋投降派代表人物。是杀害抗金名将岳飞的罪魁祸首。1127年秦桧被金兵俘虏到北方后变节。成了金太宗弟弟的亲信,后被放回南未。他隐瞒了,叛变投敌的历史。但爱国信念坚定的洪皓曾因与金国谈判时被无理扣押,他深知秦桧卖国求荣充当内奸行径,因而遭到秦桧的残酷打击致死。  相似文献   

4.
“卒”义辨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中,有“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课本注释把“卒葬之”释为:“终于葬在那里”,这就等于把“卒”解释为“终于”。一些选本、参考书亦多用此解。其实这个解释欠妥。首先,“卒”在这里是“死”的意思。《尔雅·释诂下》:“卒,死也。”《辞海》也释“卒”为:“古指大夫死亡及年老寿终。后为死亡的通称。”把“卒”释为“死或死后”,直接说明了慧褒  相似文献   

5.
陈骙的《文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谈文法修辞的专著。 陈骙字叔进,宋台州临海(今浙江省临海市)人。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举进士第一,当时因与秦桧的孙子同科,放榜时被抑居桧孙秦埙之下。后仕进至知枢密事,兼参知政事。因触犯权贵,被贬官,郁郁不得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卒,年76,宋史有传。  相似文献   

6.
关于唐末归义军上层人物间的争权斗争和张淮深一家同时殒毙,以及归义军执权者的更迭,罗振玉先生在《张议潮传》中有简略的叙述。他认为:“淮深卒,弟淮□嗣,淮□卒,托孤议潮婿瓜州刺史索勋。勋乃自为节度。”其后,向达先生又在《罗叔言〈补唐书张议潮传〉补正—瓜沙往谈之四》一文中指出:“盖在大顺元年沙州骤乱,变生肘腋,淮深猝未及防,举室殒毙。作乱者即索勋其人也。索勋既杀淮深兄弟,遂自立为节度,故再修功德记并无嗣立之辞;补传云云,纯属臆测,不足据也。”近有孙修身同志在《张淮深之死再议》(以下简称《再议》)一文中,对向先生“无嗣立”和“索勋杀淮深”之说持相反意见,认为导致张淮深之死的原因,是淮深曾“勾结田(令  相似文献   

7.
李华 ,字 遐叔 ,赵 郡 赞皇 人,唐代 著名 散 文家 ,古 文运动 的 先驱 者之 一 ,有 《李 遐叔 文集 》传 世。 关 于其 生平 事迹 和 文学 成就 ,《旧唐 书 卷 190下《文 苑 下· 李华 传 新 》 》《唐 书 》卷 203《文 艺下 · 李华 传 》独孤 及 《 陵 集 》卷 13《检校 尚 书吏 部员 外 郎赵 郡 李公 中集 序》 皆 有叙 述。 但关 于其 生 卒年 月,《旧 唐书 本 传和 独 孤及 序皆 未 涉及 ,《新 唐 》书 》本 传也 只 言其 “大 历 初卒 ”,故 仅据 上 述三 种典 籍 实无从 得 知李 华的 生 卒时 间 。查 《辞 …  相似文献   

8.
纳兰性德死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旧历五月三十日,时年三十一岁。 徐乾学的《纳兰君墓志铭》说;“君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十二月,卒於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己丑,年三十有一。”按五月己丑,即五月三十日。顾梁汾的《祭文》说“……先生殁,时五月三十日己丑也”。 至于纳兰性德是得什么病死的,《清史稿》本传没有说,徐乾学的《墓志铭》说“孰意其七日不汗死也”。顾梁汾的《祭文》说得详细些,“先生得寒疾……已七日不汗……而先生殁”。得病仅七天就死了,可见是急性病。那么,什么是寒疾呢?为什么”七日不汗”就能死了呢?据中医大夫讲,中国古代,不但伤寒或副伤寒叫寒疾,对一般的肺炎、流感高烧不退的病,也叫寒疾。对这种病,要吃药表散退烧,要是吃药不发汗,说明毒气攻心,那就不好治了。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录《项羽之死》,文下有两条注释:东城 秦县名,故城在今安徽定远东南.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镇.西楚霸王终焉之地,《项羽本纪》有两种写法.一日"自刎乌江".本传叙述:"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项羽)乃自刎而死."一日"身死东城".论赞评判:"(项羽)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注释未说明"东城""乌江"的地理沿革,无疑造成了文意理解的混乱.按照教材注释,西楚霸王身死之地,一说在"今安徽定远东南",一说在"今安徽和县东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可以断言,熟谙秦汉历史地理的司马迁记项羽死地,不可能自相矛盾.造成自相矛盾情形的,只能是教材注释.也就是说,教材对古代地名的这两条注释,孤立地看,似乎没有问题,联系项羽终焉之地审读,就不能尽如人意了.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本中的注释 ,是用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本内容 ,是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二册文言文注释中 ,有几处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卒葬之】    死后葬在那里。(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显然 ,课本将“卒”解释为“死”。我认为 ,这是不妥当的 ,“卒”在这里应该做“终 ,最后”来解释。首先 ,古时对死人的称呼 ,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 :“天子死曰崩 ,诸侯曰薨 ,大夫曰卒 ,士曰不禄 ,庶人曰死。”慧褒和尚是一位得道高僧 ,并非大夫。他的死不能称为“卒” ,按照佛教用语应称为坐化、圆…  相似文献   

11.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中语文)一文注解"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时,将"卒葬之"三字解释为"死后葬在那里",可见教材将"卒"解释为"死"。但是凤凰出版集团出版的《王安石集》(2006年),却将"卒"解释为"最终"。远方出版社《唐宋名家古文精选》(2005年)将"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翻译为:  相似文献   

12.
葛洪是晋朝道教名家,是子部名篇《抱朴子》和医学名著《肘后要急方》等经典古籍的作者。本文从《资治通鉴》、《晋书.惠帝记》和《晋书》的《张昌传》、《葛洪传》,还有《抱朴子外篇》中得到线索,得出葛洪生于西晋武帝太康三年的结论。葛洪卒年,本文从其辞世的见证人邓岳入手,考证了邓岳任广州刺史的年月和其卒年,从而推证出葛洪卒年应为邓岳去世之前的东晋建元元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解决唐代文学史上悬案而作。首先指出《补江总白猿传》云故事发生于“梁大同末”,此时欧阳纥不足8岁,所谓白猿“窃”其妻生子,纯属捏造。接着,从政治上分析,唐高祖亲信欧阳询,虽有忌之者,不敢公开撰文诬谤;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亲信虞世南,用不着对欧阳询诬谤。从书法上分析,初唐书家,虽欧虞并称,由于太宗崇拜王羲之,虞世南为王羲之嫡派,故太宗尤重之。虞死欧在,太宗不以欧侍书,而以虞派之褚遂良侍书,可见太宗之倾向。褚遂良为巩固其地位,欲打倒欧阳询,特授意手下轻薄文人作《白猿传》以诬谤之。写作时间在虞卒后,欧卒前。文章最后,从褚之为人,贞观风气,提出《白猿传》出于褚手下文人之旁证。这一悬案遂得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4.
许将 《增注》第一卷第308页《许将小传》结尾说:许将“……徽宗时,以资政殿学士知河南府。卒谥文定。”这样介绍不完整,给人以许将卒于知河南府的错觉。据《宋史·许将传》、《宋大臣年表》及《北宋经抚年表》等,许将于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是因被御史攻击,以资政殿大学士出知河南府的,御史继续攻击,又降为资政殿学士知颖昌府,改调大名府。6年后,稍升奉国军节度使。正和元年(1111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定。可见他“知河南府”后,还任过多种职务,最后是死在“奉国军节度使”任上的。 时彦 第一卷第393页《时彦小传…  相似文献   

15.
张孝祥 第二卷第669页《张孝祥小传》:张孝祥“……三年(1167)知潭州。四年,移知荆南湖北路安抚使。五年,致仕,旋卒。”这里“荆南湖北路”的提法不妥,“荆南”是府,宋代没有“湖北路”,只有“荆湖北路”;再者,他年龄不大,为何“致仕”,怎么死的,从《小传》中均看不出。《宋史·张孝祥传》所云:“……复待制,徙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请祠,以疾卒,孝宗惜之”等语似更准确。 邹应龙 第三卷第328页《邹应龙小传》云:邹应龙“……三年,进资政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罢,提举洞霄宫。”“罢”字不妥。《宋…  相似文献   

16.
一、古代等级讳饰说法《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即:古代帝王或王后死称崩;古代侯王死称薨,唐代以后二品以上官员死也叫薨;  相似文献   

17.
元稹、白居易的唱和诗——《四皓庙》和《答〈四皓庙〉》,对四皓的仕隐行为一贬一褒,一抑一扬,针锋相对,态度迥异,鲜明地体现了二人截然相反的仕隐观。  相似文献   

18.
一、秦观的卒年秦观,扬州市高邮县人。钱锺书先生《宋词选注》言秦观生年是1049年,卒年是1100年(见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和1982年再版87页)。斯卒年误。卒年应当是1101年。《宋史·文苑传》言秦观晚年时“徽宗立,复为宣德郎,放还,至藤州,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先自作挽词,其词甚哀,读者悲伤  相似文献   

19.
两唐书《白居易传》差错较多,以《旧传》为甚,其中年代错误尤为明显。《新传》差错较少,这与《新传》后出,同时追求“文省”,省略了大部分记年有关,但《新传》对白居易卒年及年龄记载准确。新、旧《传》不能偏废,可互为印证、补充。  相似文献   

20.
李斯之卒年,据《李斯列传》记载,在秦二世二年七月,并且被赵高陷害与他人无关,而据笔者考证,李斯卒年很可能是在秦二世二年的年底或是秦二世三年的年初,且李斯之死与冯劫、冯去疾二人之死有关,皆为被赵高陷害,当以《秦始皇本纪》记载为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