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实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介绍了德国的教育体系和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借鉴德国的做法,上海理工大学近年来致力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展了部分专业的国际化(ASIIN)认证和评估,以实现我校教学质量精品化,并与国际教育质量标准接轨,探索一条"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精品本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化认证的目的,是保障我国工程专业教育体系与国际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化视角。为实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深度融合,构建了基于专业认证体系的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工程学校中大力推进基于专业认证体系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为了使我国工程专业教育体系与国际接轨,国家层面开启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为了保证高等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构建符合国际化的专业认证体系,通过资源整合,实现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办学效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4.
<正>分析了高等工程专业认证与教育资源的耦合关系、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的配置现状,构建了基于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的整合模式,通过资源整合盘活教育资源、实现工程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在高等工程学校中大力推进工程认证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目前,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已进入第二阶段,已完成26个学科300多个专业的认证。国家本科教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工程专业教育认证与现代工程师培养深度融合,构建了基于专业认证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在高等工程学校中大力推进基于专业认证体系的现代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6.
制定科学的教学体系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基于对我国现行工科专业教育模式的反思,对比国际先进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提出了应用型国际化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探讨了构建应用型国际化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姜晨 《科教文汇》2014,(30):69-70
本文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机械行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以德国"ASIIN"评估为代表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为标准,探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课程、创新实验平台以及教辅支持平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机械行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以德国"ASIIN"评估为代表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为标准,探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课程、创新实验平台以及教辅支持平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借鉴欧美及亚太地区工料测量师的专业能力标准体系,结合河南城建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现状,构建基于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出适应专业认证需要的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建设建议.为培养符合注册造价师执业能力要求的专业人才,实现工程造价专业认证及国际互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依据。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为提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质量,对该课程进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从而建立更优质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向更优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迈进。  相似文献   

1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文章阐述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行专业认证的重要意义。通过解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标准,对照当下化学化工高等教育办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化工专业教学的改革措施。从调整培养计划,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水平,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训练,完善毕业生的调查与跟踪机制等诸多方面论证了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化工专业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王颖 《科教文汇》2021,(11):107-108
随着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提出,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需要转变到以能力和素养为主体的模式。将课程思政融入“软件工程”课程建设中,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并进一步达成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指标。该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重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课程评价体系优化三个方面论述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举措,为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选的方案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望 《科教文汇》2021,(11):75-77
工程教育认证为培养国际化的工科人才起到了示范作用,对于促进工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具有指导意义。在现行工科人才培养中推行工程教育应特别关注产出什么、如何产出以及如何持续改进产出,打破思维模式的桎梏和管理模式的限制。首先要借助工程认证推进教育理念变革,相应地借助协同育人推进培养模式变革,借助平台建设推进课程体系变革,借助创新活动推进教学方法变革,借助多方反馈推进评价机制变革,从而循序渐进地推进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层次变革。  相似文献   

14.
翟晶 《科教文汇》2014,(26):201-202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建立基于国际标准的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将有效引领我国高校专业国际化建设的方向。文章分析了欧洲质量发展基金会设置的专业认证体系,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我国专业国际化建设指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肖谦  罗胜强 《科教文汇》2014,(23):216-217
文章认为,在国际合作办学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目前仍然存在课程体系融合、师资配备、教辅工作、产学合作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各院校必须从系统论的观点对国际合作办学进行全面的规划,加强师资培训,多渠道拓宽产学合作途径,构建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6.
黄曼莹 《大众科技》2014,(11):164-166
文章对国内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分析了国内外感知实践教学状况,介绍了创新理论的应用,融合TRIZ理论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与感知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究,提出构建合理的符合高职教育的感知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感知实践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等为实现提升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各项措施,对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蔡佳林 《科教文汇》2020,(12):99-100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支持。本文对我国电子工程专业留学生的特点及其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以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从宏观政策、学科教学等方面,探讨来华电子工程专业留学生的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跨国高等教育日益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教育现象,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和认证也成为各国政府、团体和高校关注的焦点.基于不同文化、传统的各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和认证机制的巨大差异成为跨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愈越的障碍.在克服这一障碍过程中,形成了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和认证的四种模式--基于国家质量保证和认证系统、基于双边或多边认可、基于后认证和基于国际质量保证和认证的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和认证模式.我们需要进行跨文化的质量保证及学位认可机制研究,才能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传统和汉语言文化的特色选择和创新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和认证模式,完善我国的跨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