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天的颜色     
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风吹黄的。”高粱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被秋霜染红的。”棉花说:“秋是白色的,不然,哪里会有银装素裹呢?”墨菊却说:“秋是黑色的,我开的花朵就是证明。”松柏说:“秋和夏没有什么区别,都像我一样青翠。”  相似文献   

2.
一组小作文联想想像训练题重庆/郑尚泽一、秋是什么颜色?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风吹黄的。”高粱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秋气染红的。”棉花说:“秋是白色的,不然,我哪里会有这银装素裹呢?”墨菊却说:“秋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明证。”松柏说...  相似文献   

3.
秋风跟谁好     
秋风吹过草原,小草说:“秋风跟我好,它给我披上了金色的衣裳。”秋风吹过树林,小树说:“秋风跟我好,它让我唱出动听的歌。”秋风吹过田野,稻子说:“秋风跟我好,它给我挂上一串串金色的珠子。”  相似文献   

4.
感受初三     
有人曾问:“秋天是什么颜色?”谷子说:秋天是黄色的,我就是被秋风吹黄的。高梁说:秋天是红色的,我就是被秋天染红的。棉花说:秋天是白色的,不然我就不会白。松柏听了却嘲笑着说:你们太笨了,秋和夏一样,都像我这般的青  相似文献   

5.
秋,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我热爱秋,热爱这令我翱翔于诗意之中的幸福时光。秋是一个孩子,不同的水土孕育了它不一样的性格。北国的艳丽给秋披上了色彩浓厚的“诗衣”;而南国的婀娜则使秋出落得轻柔,娴雅。聆听南国之秋,平淡中有了不平淡的韵味。南方的秋来得暖,来得淡。秋风吹过,南方没有“秋槐落蕊而知秋”的画面,只有沉静的气氛使人们稍许嗅到一丝秋的味道。南国之秋是一个令人沉思的季节,脱去喧闹的外衣,还给人们一个沉思的空间。沉思带来智慧,它是秋产下的聪慧的精灵。秋雨飘落,南方却没有凄凉的感触。南方的秋雨下得奇,下得有味。在夏末…  相似文献   

6.
秋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桂花羞答答地说:"秋是嫩黄嫩黄的,看,我就是让秋风给吹黄的。"喝得醉醺醺的枫叶大声嚷道:"不,秋是火红火红的,瞧,我就是让那秋风给灌红的……"话还未说完,枫叶就一头醉倒在大地妈妈的怀里呼呼大睡。  相似文献   

7.
品味秋     
秋,是天高云淡的季节;秋,是北雁南飞的季节;秋,是充满果香的季节;秋,又是落木萧萧的季节。我衔着一枚落叶,任思绪飘飞感叹,秋是多彩的.又是多味的……而奶奶却说:“秋是苦的。”“你爷爷走那年啊,就是一个寒秋,冰凉的雨打在老屋门前那口棺木上。我就嘱咐他,老伴啊,你放心的去吧。有儿子闺女呢!你这辈子,为我为儿女吃了不少的苦,老天爷有眼哪!你走了,他也为你掉眼泪,走吧,你别不放心我,我好好的活,跟你在时一样……”  相似文献   

8.
情感在线     
友谊永久舞履骡箕蕊盒麒盔蒸熟彝薰蒸蹂雾驴大地似乎变得有些冷清一阵秋风吹过几片树叶夹带着几根杂草翩翩起舞无奈地品味着秋的失落天凉好个秋!秋深了清冷中夹带着一丝寒意大地仿佛要睡着了静静地惬意着秋的遐想,秋天是美丽的秋天也是无奈的所以有人说秋是收获也有人说秋是失落更多的人说秋是一个新的开始。河北省肥乡县星苑中学问燕儿ha 你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吗?你想告讲我你竺喜怒哀乐吗?到情感在线来·主持人由去将1叽听习不的心声。别夜了.来信请注明由去收。赞仟硕教室窗口,有您徘徊的身影。同学身旁,有您欣慰的笑容。讲台上,有您欢快…  相似文献   

9.
天凉好个秋     
夏季恋恋不舍地走了,秋季悄然无声地来到我们身旁,然而我们却还在体会那夏的炎热。等哪天早上醒来,睁开眼一看,呵!大地什么时候穿上了金黄的衣裳。你瞧!熟透的柿子像一个个小巧玲珑的金灯笼沉甸甸地挂满树枝,在风中招摇。田里的稻子也熟了,金灿灿的,笑弯了腰。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金黄树叶,走在上面软软的,沙沙作响。于是,我对妈妈说:“秋是金色的。”妈妈却摇摇头告诉我:“秋是多彩的。”我才不信呢!秋应该是金色的。妈妈笑着说:“你只说对了一半,不信,你去乡间走一走,瞧一瞧。”我来到了郊外。啊!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多美多香的秋天呀!…  相似文献   

10.
秋歌     
当太阳的脚步从枫叶上走过,当菊花的芬芳从校园里溢出,大地便唱响了金色的秋歌,银镰收割着丰收的喜悦。趁着秋高气爽,在田野上走走,到秋林里看看,赏秋色,览秋容,采秋气,探秋意……不同境遇的人,会发出不同的感叹;不同岁月的人,会唱出不同的秋歌。有人说,秋是品尝,秋是收获;秋是五谷丰登,秋是红红火火。有人说,秋是凄凉,秋是萎缩;秋是百花凋零,秋是悲悲切切。有人讴歌秋的成熟,赞美秋的硕果。他们吟诵金秋的丰满,希望金秋一个紧接一个。有人叹息秋的枯黄,悲悯秋的萧索。他们抱怨秋的荒凉,心里一个劲儿愁闷:秋天都到…  相似文献   

11.
读秋     
有人说:秋是悲凉。宋玉在其名篇《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欧阳修在《秋声赋》中也发出了“噫嘻悲哉,此秋声也”的喟叹。  相似文献   

12.
龙卷风     
“风来了”是二年级上册的一节美术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平日的观察再加上想象,画一画春、夏、秋、冬时风吹来的情景。在我一系列的激励、启发之下,孩子们都拿起笔想象着自己看到的风吹来的情景进行描绘了。这时,一个叫李振霆的男孩走上讲台对我说:“老师,我能不能画龙卷风?”“  相似文献   

13.
《故都的秋》第二教时,我安排学生读书,让他们在诵读中领会体现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可是读了一会,很快有人停了下来。我问怎么不读了,他们说读过了。我说要好好品味,有人回答说:“不就是清静、悲凉吗?”我立刻意识到,同学们读书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只是记住了课文中有关感情基调的结论,而并没有真正进入到课文里去,并没有进入作者所精心“设置”的境界里去。于是我说,既然同学们感到对课文已经充分把握了,那么,我出一道题目来考考大家。随即在黑板上写了如下一句话:——故都的秋是清、静的,清、静在玉泉如盘的明月里;故都的秋是悲凉的,…  相似文献   

14.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诗歌创作在当时独树—帜。这首诗是在被贬朗州后写的。秋天,草木枯萎,万物萧条,在多愁善感的文人笔下,便具有愁肠九曲的秋意,诗人一扫千古陈说,拓展出崭新的意境,在中国诗歌史上,可谓凤毛麟角。本诗题为《秋词》,所以在诗开头,诗人就用常理;“自古逢秋悲寂寥”,写出秋的意境,秋的特色,在文人墨客的眼中,秋是一种悲凉,是一种寂寞,秋是悲的象征;是孤独,寂寞、惆怅的载体。但接下来,诗人却大胆而充满豪情地道出对“秋”的理解,对秋的追求:“我言秋日胜春朝…  相似文献   

15.
“秋风吹来了,秋风吹来了,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在我的轻轻哼唱声中,我和儿子锐锐已走到了一个大球场。球场周围种着许多枫树和梧桐树,我驻足赞叹道:“看,它们多像守护球场的士兵呀!”“不,像解放军!”锐锐刚满三岁,对事物总想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我喜欢他这样。看着满地的落叶,我提议和他比赛拾落叶。锐锐一听,欢叫着便跑开了。  相似文献   

16.
甜甜的冬天     
秋风吹,黄叶飘。 一大早,青蛙妈妈就在床上铺了一层 柔软的嫩草。小青蛙觉得奇怪,忙问:“妈 妈,你为什么把床铺得厚厚的?” 妈妈笑着说:“天气冷了,我们得美 美地睡上一觉啦。” “我偏不睡嘛!”小青蛙嘴里呱呱叫 着,“我还要给庄稼捉虫子呢!”  相似文献   

17.
看秋     
我还没有过够夏天,秋就急着把她赶走了。于是,昔日火辣辣的太阳一天天凉了下来,我们身上的衣服也多了起来。下午,我哼着小调,去寻找秋,去探访秋,去欣赏秋。我走在小区的路上,一边看,一边想:“真是的,它把夏天赶跑了,自己却又藏了起来,真不近人情!”这时,一阵冷风吹来,把我吹得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呵呵,秋好像听见我在说它的坏话了。随着我的寒战,一片树叶像喝醉酒的醉汉一样晃晃悠悠地从我面前飘落下来。咦?这不就是秋的代言人——落叶吗?我赶紧小心翼翼地扶起那位从我眼前晃过的“醉汉”,仔细一瞧,啊,怎么半边绿、半边黄就落下来了?我仔细一…  相似文献   

18.
王冯祥 《师道》2006,(9):38-38
今天依然天气炎热。我正在上第二节语文课,向学生提出“秋风吹黄了什么”的问题,想由此引导孩子们去观察秋天的树叶。突然有一个学生小声叫了一声:“小鸟!”这一叫可让教室里炸开了锅,同学们议论纷纷,目光不住地搜索小鸟的行踪。我一看,这下课可上不成了,按照常规,应该迅速制止孩子们的举动。但我灵机一动,反而很平静地问了一声:“小鸟在哪?”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在电视机上面!”这时,同学们各抒已见起来:有的说:“小鸟迷路了。”有的说:“小鸟太热了飞进来乘凉。”有的说:“小鸟太寂寞了,想和我们交朋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就是元人马致远脍炙人口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寥寥28字,便勾勒出了一幅秋郊黄昏行旅图,表现了浓重的羁旅愁怀。秋是万物萧索的季节,故而“秋心”便成“愁”。自宋玉放言“悲哉,秋之为气也”之后.历代文人墨客但凡吟秋,或明或暗都含了那个“悲”字。人大都以为,以“愁”为秋主调是古人之常情,其实亦不尽然,请看唐代杜牧的七绝《山行》:  相似文献   

20.
恋秋     
一阵风吹过,带来了几片红色的枫叶。转眼间,秋天便拖着长长的背影向我们走来。我高兴地喊:“秋天来了!”“是啊!秋天真的来了!”父亲在一旁更动情地说。是秋,让我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