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辨     
<正>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选录了李商隐的《锦瑟》,笔者将此诗作为重点篇目引导学生学习鉴赏。但是,在理解诗歌基本内容时,产生了一点疑惑,特此小文与各位专家商榷。李商隐《锦瑟》全诗如下: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首联中"一弦一柱思华年"句,课下注释将"华年"注解为"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关于"思"字,却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或许是因为"思"字在各类文本和日常用语  相似文献   

2.
张超天 《快乐阅读》2011,(9):122-123
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跳跃性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古典诗歌都无一例外地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意境,我们在品读时,都能体会到一种从诗歌语音排列中所无法看得到的审美情感。如《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  相似文献   

3.
《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最富语言艺术魅力的诗歌之一,也是中国旧体诗中最难解的诗歌之一。一篇《锦瑟》倾倒大家,难倒大家。 《锦瑟》何以难解?本文试图通过当代流行的几种语义学理论:指称论,意念论,验证论和真值条件论对《锦瑟》等旧体诗的难解现象作一考察。 下面是《锦瑟》原文:  相似文献   

4.
准确解读诗人的“痴语”对我们把握和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大有裨益。历来对李商隐《锦瑟》一诗的解读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仅就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而言,注家也有四五种说法,在这些说法中,笔者赞同周汝昌先生的高论。他说:  相似文献   

5.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诗歌意象朦胧迷离,清代诗人王士祯曾说,"一篇《锦瑟》解人难",在教学过程中,若想让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的学生读懂《锦瑟》,尤其是读懂四个虚幻缥缈的典故,愈发难上加难。虽然,我们可以对文本进行多元的解读,但若只是为了迎合主题的多元化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规律,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感受,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6.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除了把李商隐的诗称为西昆不恰当外,指出《锦瑟》的难解,借它来说明他的有些诗的难解。这里想对《锦瑟》诗作一初步探讨。先抄原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沦海月明珠有泪,篮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诗用开头两字作题,不同于咏物诗。锦瑟指瑟上漆纹像锦。《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无端,指没  相似文献   

7.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这首《锦瑟》是一首抒情诗,抒写因瑟曲而触发的身世之感,当是李商隐晚年的作品。开头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写瑟曲唤起诗人对华年往事的回忆,并因此而产生无穷的怅恨。《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锦瑟惊弦破梦频”。情境与此略有所近。“一弦一柱思华年”大体上相当于白居易的“弦弦掩抑声声思”;所谓“一弦一柱”,无非是“弦弦”“声声”的意思,乃是极言瑟曲对于感情的作用之强烈,是强调之辞。锦瑟每根弦上发出的声音,都令诗人忆起重重往事;他不堪回忆的  相似文献   

8.
李辉 《语文知识》2015,(3):72-74
李商隐的《锦瑟》是一首美得艰难而迷幻的诗,虽题曰"锦瑟",因其取自首句发端词语,实为"无题"。此诗主旨本来就难以把握,扑朔迷离,诗人偏又不愿冠以明确、醒豁的题目,这便给读者的理解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关于其主旨的解读,自然也是因人而异,众说纷纭,简直成了唐诗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这么一首连教师都难以读懂的诗歌选人众多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要让学生去欣赏此诗之美,其教学难度就可想而知了。《锦瑟》之难,难于上青天!有许多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朦胧诗派的早期代表作之一 ,《锦瑟》所激发起的人们的探幽兴趣 ,至今不衰。其实 ,朦胧诗之为朦胧 ,也是源于意象的叠加 ,语言的夸张和变形。古人在论述文学鉴赏之法时早就说过 ,“披文以入情” ,、“沿波以讨源”。诗的意象、音韵、旋律就是“波” ,就是信息解码的钥匙和路径。《锦瑟》诗以锦瑟起兴 ,言此而及彼。瑟是一种古弦乐 ,锦以宝玉为宝瑟 ,绘以华美图文为锦瑟。锦者 ,美也。作者取其美意而用之。起句的字面意思是说 ,锦瑟呀 ,你怎么就是五十弦啦 !作者为什么在瑟弦的数字上做文章 ?往下读就明白了 :“一弦一柱思华年。”原…  相似文献   

10.
历来对李商隐《锦瑟》一诗的解读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仅就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而言,注家即有四五种常见的说法。在这些说法中,笔者赞同周汝昌先生的高论。他说:  相似文献   

1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低年级的作文教学,应该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做到以"趣"激发,以"趣"教学,以"趣"追求个性……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进而调动其写作积极性呢?下面的教学案例分析也许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并让我们的学生作文妙笔生辉。一、激发课堂之"趣"案例一:有一位学生在一篇《我的梦想是……》命题作文中写道:爸爸出差去外地了,他临走时对我说,儿子,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个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读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还记得这首诗中"庄周梦蝶"、"杜鹃泣血"、"鲛人泣泪"、"蓝田之玉"四个典故的化用吗?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实施素质  相似文献   

14.
历来对李商隐《锦瑟》一诗的解读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仅就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而言,注家即有四五种常见的说法。在这些说法中,笔者赞同周汝昌先生的高论。他说:“无端”,犹言“没来由的”、“平白无故的”。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语文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优化教学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本文以苏教版第十一册《练习6》的"倒顺词"和诗歌《大风歌》的教学为例,通过使用声、光、电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常常会让教师在备课时陷入困境。我们对于诗歌教学总是存在某种教学观念上的误差,从而走入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诗歌的涵咏功能,以及诗与诗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让学生失去了对美的体味和感悟。《锦瑟》这首诗是李商隐朦胧诗的代表作,虽晦涩难懂,却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因此,如何将"晦涩"变为"浅显",引导学生产生共鸣,便成了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7.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英语趣味课堂十分必要。一、学玩结合,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8.
王祖正 《教育》2013,(6):40-4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在平时教学中真正尊重个体差异,实现高效课堂,关键在于落实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一、关注课堂,让学习方法"活"起来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语文能力的孕育地。作为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立足课堂,设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使自己的教学设计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丰富有效的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课文的语言特色,产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春笋》  相似文献   

20.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兴趣能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但如何组织丰富的感性材料和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探求语文知识的重要一环。高中语文老师需要创设一些新颖别致、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情境,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探求新知识。教师要通过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的诗歌,由于很多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不是很强,难免在学习诗歌时产生抵触情绪。《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