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两年来,已被采用稿件130余篇。在写作实践中,我摸索到提高稿件采用率的四个因素: 一是抓住报道“点子”。如抓住了报道的“点子”,稿件可谓成功了一半。比如近年来,企业竞争激烈,我乡某企业的厂长由于能力有限被精简下来了,他很苦恼,说面子丢尽了。我便抓住这个“点子”,写了篇评论《丢官未必丢面子》,很快在《徐州日报》上发表。二是舍得“割爱”。一些同志写文章,因绞尽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每年给《金华日报》、《金华晚报》写些农业方面的言论,见诸报端的年均50多篇。有的问我这方面有什么经验,我觉得论经验谈不上,通过写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开言不离“三农”。近年我在  相似文献   

3.
1997年3月28日编辑同志:我是绵阳市老龄委和绵阳日报的通讯员,现在已63岁了,可是编辑同志仍然耐心指导我。我还清楚地记得,在绵阳日报高级培训班学习时,《新闻界》主编何光珽给我们讲课,教我起步,热情地扶持我这个老年通讯员。我从1995年到现在一直订《新闻界》,每期我都详细阅读,觉得内容丰富,有科学性、趣味性,并使我学到了不少新闻写作知识。1996年,我采写的新闻稿共128篇被中央、省、市报刊、电台采用。去年,我到邮局寄稿时,途中被汽车撞伤了右手,至今仍未痊愈,这稿子是用左手写的。字写得不好,请…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近几年来,我注意捕捉和挖掘有时代意义的新人新事,写出各类新闻稿件200多篇,被中央和省、市级新闻单位采用的近100篇。其中,1984年6月12日在《南通日报》上发表的通讯《深情》,还获得江苏省好新闻作品一等奖、全国好新闻作品二等奖。这里,我想谈谈写批评稿的体会。1985年5月的一天,小秧刚刚落谷,气象台预报当天夜里有大雨,广播站通知各电灌车口赶紧打水,对已落谷的秧田上水护种。可是,平等村西片电灌车口打水机工刘某,因这一天晚上要到岳父家做“斋事”,竟丢下工作扬长而去,结果夜里真的降下了倾盆大雨,几十户农家刚落谷的种芽被打翻,群众意见纷纷。对此,我写了一篇题为《机工刘某渎职农家稻谷遭殃》的批评稿。《南通日报》刊出后,刘某仍  相似文献   

5.
1986年有一天我在政协大会上遇到林林同志,他要我为《救亡日报》的纪念刊写一篇序。他说:“去年本已约定胡愈之同志写的,胡愈老也答应了,不幸愈老今年逝世了,除愈老外,你是最合适的了。”的确,当《救亡日报》于1939  相似文献   

6.
我是个残疾青年,今年刚满二十岁,要拄着拐棍一拐一跳地走路。1984年秋,我开始学写新闻报道。一年多来,先后写稿三百多篇,大部分被县广播站采用,其中有五十多篇分别被《全国信息汇编》、《广西日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广西法制报》、《广西经济信息报》等新闻单位采用。1985年6月11日,《广西日报》加编者按在一版头条位置采用的《为农民长远致富着想,不为发财而废才,贡川乡注意解决专业户子女入学问题》,还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列入要目。《全国信息汇  相似文献   

7.
10年前,我写的言论《脑子笨更应刻苦学习》,被《解放军报》评为优秀文章.从此,我写言论的兴趣愈加浓厚,不少言论被中央、省、市报纸和电台、电视台采用,至今已发表500来篇,有的还获了奖.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8.
李缨 《新闻窗》2008,(5):32-32
这两年,笔者先后在贵州日报《视点》版完成了《家在福利院》、《空巢里的孩子》、《被网住的孩子》、《半个城里人》、《高考咏叹泪(城市篇)》等5篇稿件。在此讲讲写这些稿件的一些初浅体会。 5篇稿件,主题都是写入。写的这些人,多是很具普遍性、代表性的一个个社会群体。因为环境特殊,他们受到世人偏见或被歧视着,被看作是有社会问题甚至严重“毛病”的群体。  相似文献   

9.
我是刊院学员,回顾一年多刊院的学习。收益不浅,成效显著。我是爱好新闻写作的青年,曾写过不少稿子,但是由于没有学习新闻专业知识,未掌握写作要领,投出去的稿子,都是泥牛入大海,杳无音讯。从一九八三年开始到一九八四年底共写稿件三十多篇,可是只被《陕西日报》采用了一篇,使自己大为灰心。就在我放弃写作的时候,我看到了《陕西日报》上刊登的西北新  相似文献   

10.
我曾写过不少人物报道,但真正感到印象深刻、社会反响颇大的还是采写奥地利女人格特鲁德·瓦格纳扎根中国56年的几篇报道,《我的根已在中国》、《一个西洋女的中国恋》、《格·瓦格纳的中国恋》这三篇报道都获得省级奖。其中有一篇被国内多家报刊所转载,海外也有家报纸采用了。  相似文献   

11.
《在乡下过年——日记六则》,是2001年春节我回家过年时采写的一篇稿子。转眼间,5年过去了,但至今,我遇到陌生的采访对象,向他们介绍“我叫万京华”时,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你就是万京华?那年你写的《在乡下过年》不错。”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从事新闻工作15年来,我写的稿子有30多篇获得过全国及全省的各级新闻奖,而这篇稿件除了被评为莱芜日报好新闻奖外,并没有参与其它评奖,但受到了广泛的赞扬。至今已有不下40人对我说过、谈论过这篇稿子,他们中间有部门领导、有一般干部,有工人、有农民,各种阶层、各种身份的…  相似文献   

12.
“这里我想推崇一下《丽水日报》。地处深山的《丽水日报》近两年来送评的作品很有竞争力,获奖作品总数引人注目。他们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多送鲜活短小的新闻作品,1991年,他们送评的《农民徐火松办起垃圾加工厂》这篇短新闻,全文500字,不去写农民经商,也不去写农民办一般性的工厂(这些已不稀罕),而是写徐火松别  相似文献   

13.
李春是自治区交通厅办公室干部,由于工作关系,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86年至今笔耕不辍。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已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各类题材文章1090多篇。其中有27篇获中央新闻单位和自治区级新闻奖,108篇获各类有奖征文和优秀节目奖。从1990年起,已连续6年被《新疆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李春的兴趣爱好广泛,对武术、书法、美术、声乐都有一定的造诣。国家武术队、自治区展览馆都曾想调他去工作,可他对新闻却情有独钟,有执著的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用自己手中的笔在群众与领导之间架起一座“互通式立交桥”。李春用其饱蘸生命热血之笔,为《新疆日报》等报刊、电台写出了一篇篇反映交通与人、人与路、上级与下级、群众与领导的时代颂歌。 10年前,李春写的第一篇反映我区交通行业为群众冬季乘长途客车排忧解难的报道被《新疆日报》采用后,他的新闻报道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在国内报刊上已先后发表1000多篇作品。谈起这些,他说得倒也简单,是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不仅仅是诗歌的国度,也有散文之邦的美称.近读山西《长治日报》社长王占禹的两篇金奖散文,我更信了这一点.屈指算来,我与王兄相交已有5年,我只知道他是一个新闻高手,孰料还掖藏着写散文的绝技?直到前几天一封特快专递送来,使我目瞪口呆--一篇刚刚荣获2006年度山西省好新闻一等奖(也称副刊金奖)的报纸复印件,题目是《爹的故事》,(以下简称《爹》文)刊于2006年11月18日《长治日报》;另一篇是2004年度获同等奖项的复印件,题目是《娘的那双小脚》(以下简称《娘》文),刊于2004年4月3日同一报纸,可谓麦穗两岐.大概是因了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和苦难,这两篇散文赚了我不少泪水,使我感情的闸门轰然洞开,共鸣的浪花一泻千里.  相似文献   

15.
1993年,我采写的稿件有150篇被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其中有两篇刊登在《工人日报》要位,《陕西日报》、《陕四人报》、《渭南日报》均采用多达20余篇,《中国电力报》采用了8篇,许多通讯员问我上稿多的原因,我的经验是:精心制作标题,紧紧扣住编辑。 我们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第一位读者首先是编辑,而编辑先看到的是标题。一则好的标题。常常会使采写的稿件,增辉添彩,使读者看后回味无穷,能把编辑像磁力一样的吸引住。这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1994年10月5日,我在陕西日报《学习版》发表了一篇题为《行政“三陪”也堪忧》的评论稿。但没想到这篇稿子,不仅荣获94年度“陕西新闻奖”新闻言论一等奖、全国报纸理论宣传优秀短论二等奖、全国党报新闻奖三等奖,而且还被中宣部新闻局办的供领导同志参阅的《新闻舆论动向》摘要转载。这篇千把字的小稿子,为什么能获如此殊荣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此稿抓住了当前在各级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下级对前来检查工作的上级陪会、陪吃、陪玩这个焦点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其一,我为什么会想起写这篇稿子。这是由于在《机电日报》和《半月谈》杂志上看到的两则消息触动了我。一则是安徽省人大代表、朱庄矿矿长苏德鑫,成年累月不断有人前往他们单位检查参观,他既要接待、汇报,又得陪吃陪喝,有时一天就有七八次,这使他见酒就发抖。万般无奈,只好在酒杯上做文章,出钱请人将酒杯钻了一个小洞。一则是安徽某乡政府为了从应酬  相似文献   

17.
《新疆新闻界》1986年第6期上,发表过一篇《用眼睛采访》的短文,读了颇有感触。这里写一点自己的体会作为补充。一位老记者和我合写的《自治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洽谈会开幕》消息(载新疆日报1985年8月21日一版),在自治区首届好新闻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这是八十五篇获奖作  相似文献   

18.
我从1983年开始给报刊投稿,几年来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采写稿件,有52篇被《内蒙古日报》、《致富之友》、《呼伦贝尔报》等报刊采用。 1983年我正在计财科当会计,当时农场刚刚实行了生产承包责任制,当年,粮豆丰收,加之措施得当,使亏损17年的甘河农场第一次盈利,财算一定,我就写了《甘河农场十七年来首次盈利》一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20.
“这里我想推崇一下《丽水日报》。地处深山的《丽水日报》近两年来送评的作品很有竞争力,获奖作品总数引人注目。他们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多送鲜活短小的新闻作品,1991年,他们送评的《农民徐火松办起垃圾加工厂》这篇短新闻,全文500字,不去写农民经商,也不去写农民办一般性的工厂(这些已不稀罕),而是写徐火松别出心裁办垃圾加工厂,乡村农民争要他的产品、供不应求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