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威尼斯商人》这一基督教的喜剧建立在犹太人夏洛克的悲情结局之上,夏洛克开始宽厚仁慈,其对"割肉契约"的坚持是在一次次看似微小的变故后发生的。因此,采用蝴蝶效应这一概念来解读文本,可以借此探究夏洛克逐步走向悲剧深渊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老人,一生靠修鞋维持生活.他的修鞋摊安置在当时美国波士顿法院门外的大街上.每当法院开庭,他总是收起鞋摊,随着人流进入法院,去旁听各种案件的审判.一天早晨,一个衣衫褴褛满脸悔意的年轻人被带进了法院。凭修鞋老人多年观察犯人的经验,这个青年又是一个在公共场所酗酒闹事者。那时候,在麻省的法律中,“酗酒闹事”只是  相似文献   

3.
一方面,寝规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制度现实,是社会整体之法律文化在高校内的集中映射,具体表现为校方命令、寝室公约和不成文之民间法等多种形式。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所承担的教育职能,寝规对居于其间之学生的观念塑造又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之法律文化的走向。因此,运用法律文化的方法研究寝规对正确把握"契约自治"和"个体自由"等社会科学理念的发展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4.
法律文化对法律制度具有隐形的穿透性,对包括商法在内的部门法律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商法的解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笔者从商法解释与商法基本原则之间的矛盾点出发,以法律文化为基础,提出"商法解释关联度"这一全新的程度性概念,并试用此概念对矛盾点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加快建设现代法治体系的过程中,吸纳了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理念,这些理念是我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原生力量:德主刑辅作为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内容,新时代法治建设对该思想进行改良,并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策略;国家在规定纠纷解决方式时,汲取了我国传统的"息讼"思想,充分发挥了调解制度的作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提升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传承了传统法律文化中"治国先治吏"思想;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慎刑"思想一直受到当代学者的好评,立法者在法治建设中也对我国刑罚体系进行反思,制定了一系列注重保护人权的法律。  相似文献   

6.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过程中,我国企业需要同时面对不同国家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其形势相较国内而言势必更加复杂,因此,正确认识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并加强防范,对确保各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有序开展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如政策风险、劳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并结合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包括健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发展中争端解决法律保障机制、建立相应的多国法律风险防范保障机制、增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吸纳和培养国际化法律风险管理人才,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自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与之相伴的是贸易争端的频频出现。消耗了大量时间和资源后,争端的解决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为应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法律服务需求,涉外法律服务业迅速发展,维护了我国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涉外法律服务业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对我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应该在国家战略上将其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有效运转,唐代统治者极其重视和加强对官吏的管理,其中包括对地方官吏婚姻的管理。为了防止官吏利用婚姻这一合法形式以权谋色、因色枉法,唐代专门设立了"监临官不得娶所监临女"这一法律规范。但法律同时也规定,若官吏娶民女的行为不具有以强暴弱的性质,则不予追究。史实表明,在实践过程中,唐代司法机关是非常重视维护这一法令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的。  相似文献   

9.
龙仕平 《文化学刊》2015,(1):225-226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亡律》中的"亲所知"一词,学界仍有争议,或解释为"亲属朋友",或解释为"亲属所知之人"。综合考察先秦两汉文献中"所知"一词的用例,《法律答问》《二年律令》中的"亲所知"当指"亲属和相识之人";而《亡律》中的"主亲所知"当指"主人或亲属所辨别确认者"。  相似文献   

10.
现代法治要求良法之治,法律至上,以追求"公平正义"为最高价值目标,强调以人为本,追求自由、民主。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髓与现代法治的"良法之治"、公平正义、民主理念及"以人为本"的精神相契合。同时,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立法、司法、法律监督等法治建设环节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礼"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具有强烈的等级差异和道德色彩的思想体系和制度。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带有着"礼"的浓厚色彩,"礼"是中国法律文化的重要本土资源,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分析礼制的特点,阐述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郭敏锐 《文化学刊》2023,(3):133-136
通过分析我国法制史,可知我国古代法律也曾占据统治地位,其国际影响力处于顶峰状态。但当代中国在法律学语言表达、组织、法律管理体系等方面已经逐渐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趋同化,导致在我国法制主导权逐渐丧失。鉴于此,有关部门应当对这一现状开展研究,促使我国在法制建设方面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文将基于法律激励的角度,对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继承展开深入分析,希望能为相关法律工作者提供有用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争议的核心即"行政法律行为"亦或"行政事实行为"展开.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澄清,以"意思表示"与"法律结果"的关系为切入点得出行政检查是行政事实行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维护法律尊严、推进法律体系建设成为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其中,推动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成由卷宗和侦查为中心向审判为中心的转换尤为关键。突出证据的重要性,合理分化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的权力,规范审讯行为方式,完善法庭审判的流程与规则,等等,都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本文将以国家公布的相关政策意见为依据,结合实践环节中的问题,对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15.
法律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法律文化融合与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枢纽。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在法律翻译中可能无法准确翻译法律术语,这就给法律翻译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影响了其翻译质量。如果能够从中英法律文化差异的角度展开深入分析,找到准确切入口,势必可以为法律术语的翻译提供助力。因此,该文从中西法律文化差异入手,了解了法律术语翻译的“五个维度”,进而提出了掌握西方法律的目的术语及渊源术语、寻找功能对等的法律术语完成翻译、促进法学与英语教育的融合、强化法律翻译人员的语言素养等策略来进行法律术语的精准翻译,以期为法律翻译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于"中国古代有无行政法"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关于该问题存在肯定论、中立论、否定论三种观点。肯定论者认为我国古代存在行政法体系;中立论者认为我国古代存在行政法律规范,但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法;否定论者认为行政法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引入中国才得以生根发芽。三种观点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学派对"行政法"的理解有所不同。本文从历史与法律文化视角出发,对中国有无行政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宏昌  郭宏 《职业圈》2007,(20):112-113
"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具有国际示范与推广价值的法律教育模式,是当代中国培养法律专业高级人才的最佳选择路径之一.事实上,当代中国高校引入与推广这一模式以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构建与之配套且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基于此,文章对构建"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鞠岗 《职业圈》2007,(11):10-10
在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未充分发达的时代,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弱势群体.从广义上讲,他们对民族、对国家是一种牺牲,是一种贡献,同时,他们也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也有巨大的力量.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弱势群体"应该爱护、关心、支持、帮助他们,法律应该救助他们,使他们同样享受新时代的阳光雨露,使他们同样享受新时代的幸福生活,使他们同样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不知别国语言者,对自己的语言便也一无所知."在法律上也可借用歌德的这句箴言.这意味着,只有具备外国法律制度的知识,方能正确地理解本国的法律.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探寻二者之间在性质、根源、学术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对于更好地促进21纪的法制改革具有借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继"三鹿奶粉代言"事件之后,虚假荐证广告的法律问题再次成为了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研究荐证广告中代言人的责任问题,对代言人进行规制,来完善我国现行荐证广告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