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影视媒体兴起的背景下,许多文学作品相继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如剧版《使女的故事》便是文学与影视间互文对话的例证。但近年来,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影视作品却出现了偏离原著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原著《使女的故事》及其续作以及剧版《使女的故事》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文学与影视间的互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成就卓著的戏剧诗人、现代戏曲改革的先驱者田汉命名的“田汉戏剧奖”,自1987年由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戏剧期刊共同发起、正式设立以来,已成功评选15届。参与其事的主办单位,也由最初发起的山东《戏剧丛刊》、浙江《戏文》、江苏《剧影月报》、福建《福建艺术》、安徽《安徽新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12日,华策影视在第18届上海电视节开幕当天举办了“华策日”主题活动,发布了由几十部电视剧作品组成的“大剧汇”,钟汉良、欧阳震华、范明、尹施允、黄觉、姚元浩、李菲儿、蒋梦婕、王子文等20多位两岸三地明星携《天涯明月刀》《棋逢对手》《一克拉梦想》《幸福的面条》等6部新剧到场,成为本届电视节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4.
<正>从2001到2010年间,我国广播影视在海外传播力不断增强。2014年广电蓝皮书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45部中国电影走进49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达到14.14亿元,同比增长33.02%。一批描写中国历史文化和带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电视剧作品在海外畅销,例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超级工程》《甄传》《泰》等作品都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影像符  相似文献   

5.
音乐的情感特质和舞蹈的“表情动作”功能,使现代音乐舞蹈剧在对《红楼梦》情感世界的揭示及其文化传播上,显示了比传统表现、传播方式更明显的优势。同时,它也对受众的文本解读程度和艺术鉴赏水平等自身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曲彦斌 《文化学刊》2014,(6):91-104
《梨园话》是一部被盛誉为可与著名戏曲学大家齐如山的经典学术名著《中国剧之变迁》《中国剧之组织》"鼎足而三"的中国第一部戏曲词典,其作者方问溪在中国戏剧史和社会文化史上有其独特意义和价值。作者方问溪是一位出身五代相承戏曲世家的音乐学家。本文首次比较全面、系统地探析了《梨园话》的成书、编纂体例和性质、作者生平及其编纂本书的学术背景,以及《梨园话》的戏剧史意义和社会文化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5月15日,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大国气质,彰显了中国精神。而在同一天,由中央电视台、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浙江雕刻时光影视发展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传奇大剧《女儿红》央视首播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向世人展示黄酒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内容融入影视创作,呈现了电影文化的跨媒介融合,进入数字时代后,跨媒介融合已成为艺术发展的整体趋势。该文主要从影视叙事核心的新媒体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两个角度探讨了电影文化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通过对《头号玩家》影片的案例研究,说明新媒体引领的时尚潮流文化的融入,影响了影视叙事核心的新媒体趋势。同时,《头号玩家》影片成了技术变革的风向标,随着技术的进步,虚实结合的呈现,成为“元宇宙”概念的完美注脚。这也体现了以“元宇宙”为核心概念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显著特征,推动了电影文化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艺术课程在道德教育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基于艺术课程传承发展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闯关东》与主旋律电视剧的文化传播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春 《文化学刊》2011,(5):148-151
人电视剧作为直接面向大众的文化载体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充分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这方面热播剧《闯关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引导作用,堪称传播先进文化的一个成功范例,为当下电视剧创作如何坚持主流文化体系下的艺术创新与价值取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门文元,原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团长、国家 一级编导。在长达50多年的舞蹈艺术生涯中,曾创作了百余部舞蹈作品,其中获世纪经典奖一部,文华大奖2部,文华新剧目奖6部,“五个一工程奖”4部,解放军文艺大奖3部。代表作有:舞蹈《金山战鼓》,系列舞蹈《月牙五更》,婚俗系列舞蹈《土里巴人》,舞蹈诗剧《黄河水长流》和舞剧《阿炳》等。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于平说:“门文元是我国90年代最重要的舞剧编导,在中国当代舞剧50年的历程中,李仲林、李承祥、舒巧和门文元是绕不开的四大名家。”最近,门文元“舞”梦到徽州,应邀出任微州风情系列舞蹈《无梦到徽州》的总编导,让我们有机会走进这位享誉全国的舞蹈艺术大家的舞蹈世界,倾听他的“将舞蹈进行到底”的心声。  相似文献   

12.
日前,腾讯视频宣布与BBC Worldwide等六大制作公司达成合作,近500集热门英剧将独家落户腾讯视频,预计5月中旬腾讯视频英剧频道上线后,中国网友将会在腾讯视频平台上观看到最新、最全、最优质的英剧。目前腾讯视频已开始全网独家播出热门英剧《梅林传奇》、《疯城记》和《欢喜冤家》。腾讯视频首批引进的13部近500集英剧全部为国内网络独家播出,覆盖了几乎全部高收视率英剧,其中含《神秘博士》、《飞天  相似文献   

13.
文学评论     
《文化学刊》2012,(1):71
自《文化学刊》创刊以来,当代著名散文家王充闾先生已经在本刊"文化纵横"栏目发表了32篇作品,其中包括:《文化赋值丛说》、《传统与现代》、《想象力谈片》、《闲堂说诗》、《学与思》、《龙墩余话》、《大欲无涯》、《貂蝉趣话》、《来往亭前踏落花》、《在中西会通的文化坐标上》、《我为张学良写心史》、《梦境迷离说放翁》、《历史文化散文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金秋丹桂飘香时节,《小别离》在浙江卫视和北京卫视首轮播出后,在天津、广东、山东、辽宁四家卫视开始第二轮播出。首轮热播,引发的话题凸显在人们的眼前,而《小别离2》(又名《小相聚》)的出版,把主题从"走,还是不走"转向了"回,还是不回",这种"教育乡愁"再次把对中国式教育的思考引向社会的多个维度。《小相聚》一出版,其影视版权也被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信息沟"引发的代际疏离为切入点,聚焦影视艺术的代际接受焦虑及其破解的可能性路径。研究重点剖析在迅猛发展的文化变迁时代,受技术条件和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子代如何凭借其优势,通过"反哺"行为帮助亲代完成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并以此达成破解"焦虑"的最终目的。研究以期在方法论层面,为促进影视艺术的代际接受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琅琊榜》《甄嬛传》是由热门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被誉为良心制作并受到了观众喜爱,《琅琊榜》更被誉为是"男版《甄嬛传》"。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两部剧的人物塑造、情感和心理变化描写手法,从男性和女性的视角全面探讨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并通过封建制度压迫下人性的反抗与灭亡,探寻现代剧作蕴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山壮族世代传承着沙戏、稻作农耕经济、婚姻习俗、祝寿习俗和规避性社会行为规范。如今,市场经济"经济利益至上"价值观,稻作农耕经济"高投入"与"低产出"恶性循环态势,青年男女纷纷外出打工,外界异质文化元素迅猛涌入,引发《五虎平西》壮剧传承中断、传统祭龙仪式与献祭田公地母消失。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经由影视符号的嵌入式传播有助于消弭跨文化传播中文化休克的可能性。中华武术以影视为载体对外传播早有成功的先例,李小龙和他的功夫片在西方文化中获得了高度的价值认同,并成为被他文化认可的经典东方文化符号。无论是《功夫熊猫》三部曲在全球热映并大获成功,还是时下被誉为国产动漫巅峰之作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都吸收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功夫元素。《哪吒》在尚未公布海外上映前,仅凭国内的票房影响力就已经吸引了北美主流影评网站和海外媒体的关注,社交媒体推特和照片墙开始有画师在创作哪吒和敖丙的同人图。最终《哪  相似文献   

19.
2022年《“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的出台,大大推动了山东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山东手造”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更是山东人民生活美学的文化符号,是代表山东文化形象的金字招牌。该文在“文化两创”背景下,以山东省新提出的打造“山东手造”品牌为重点,把“聊城手造”作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阐释“山东手造”的内涵、分类及推动聊城手造发展的重要意义,探究聊城手造发展现状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聊城及山东手造创新发展的若干路径,以期为促进非遗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林语堂是20世纪30至40年代著名的国学大家和翻译家,不仅在中国文坛占一席之地,也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做出了巨大贡献。1939年,林语堂的《京华烟云》问世,1975年,他凭借该作品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京华烟云》描写了从1900到1938年抗日战争前夕的中国,分为《道家女儿》《庭院悲剧》和《秋季歌声》三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