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通过女主人公萧萧不幸的婚姻,描写在70年代特定的环境下,女知识青年生活道路的艰难。作为女性,上山下乡的萧萧比男青年经受了更多生理、心理和感情上的磨难。此后,她在婚恋的冲动和喜悦之后,又背上家庭和养育儿子的重  相似文献   

2.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极有特色的一部,与其他三大悲剧不同的是,主人公麦克白是一个反面悲剧人物,所以他的悲剧很难给人一种悲剧感,但他又不是那种"极恶的人",也很难给人一种"恶人受惩"的畅快。本文认为,麦克白的悲剧不是其自身欲望的必然,麦克白的自身良知与其野心欲望的作用是一样的,而麦克白的悲剧其实是他自身在欲望与良知相同的情况下做出的自由选择,这种选择最终让麦克白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3.
《威尼斯商人》这一基督教的喜剧建立在犹太人夏洛克的悲情结局之上,夏洛克开始宽厚仁慈,其对"割肉契约"的坚持是在一次次看似微小的变故后发生的。因此,采用蝴蝶效应这一概念来解读文本,可以借此探究夏洛克逐步走向悲剧深渊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理论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理论架构[新加坡]王润华一、“诗人批评家”与“创作室批评”:沈从文的小说批评理论我在《从艾略特“诗人批评家”看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一文中指出,沈从文是一个标准的诗人批评家(poet-critic),他的小说理论与批评是典型的创作室批评(...  相似文献   

5.
何宝民 《文化学刊》2014,(6):186-191
<正>沈从文的《摘星录》和《看虹录》一直是沈从文研究中的疑案。几十年来,人们始终没有看到据说收录这两篇作品的《看虹摘星录》,最后连是否真有这本书也众说纷纭。20世纪80年代后出版的《沈从文文集》收录了《摘星录》和《看虹录》,事情似乎有个结果。但读者和研究者又心生疑惑:两文在1944年已受到左翼的批评,被指为有色情倾向,1948年郭沫若判为"桃红色"文艺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赵氏孤儿》作为中国古典悲剧的典型代表,其悲剧人物不乏崇高之美。然而,崇高的背后是残酷的鲜血,是无辜者的牺牲,人性在成全其崇高的同时,也遭受了无情的泯灭。如果过分强调"仁义"而忽略"爱",这样的崇高是令人敬畏的,也与古代圣贤的原意相违背。本文从悲剧集中体现着崇高、程婴换子、易牙烹子献糜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赵氏孤儿》中程婴形象的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7.
从母语写作层面重新评价沈从文创作是个有待开拓、深化的问题范畴。沈从文对母语文学精神的传承和创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乡土"叙事是其母语写作的起点和归宿,沈从文构筑的有关湘西的"乡土"世界,既展现了其文学创作独特的时空范式和文本构成,又通过对诗意田园的营造,为现代人提供了可供遵循的人性范式和文学样式。其二,"散文化"是沈从文的为文之"道"和最具本色的创作取向,它既呈示在其小说中亦表露在其文学批评中,在沈从文那里,散文已兼容文学与人学、审美与人生,他以完美的"散文化"创作发扬光大了母语文学的千古文脉。  相似文献   

8.
野荷湾     
尚书华 《生态文化》2011,(1):45+47-45,47
不知何年何月,鸭绿江在这里扭身一转,甩下这样一湾碧水。又不知何年何月,是何人将一截玉藕或一粒莲子抛入水中,渐渐,渐渐,年久后,便有了这一湾娇娆的野荷。  相似文献   

9.
谢晋在我眼中,不仅是一个尽人皆知的电影导演——海外影评家称他为“当今国际上最有名望的中国人”,而且是一位极有正义感和人类良知的杰出艺术家。他的全部影片始终充溢着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精神,具有深刻的内涵、悲剧的力量和鲜明的个性。他说,“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倾注导演最大的热情,是艺术家人品、修养的结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烧。”。“我拍影片更多的追求美育作用、警世作用,希望对祖国、对人类贡献美。” 这是谢晋的宣言,也是客观的评价。作为忠实的观众和新闻记者,我一直关注着这位电影导演的作品和言行。谢晋对于我,不是一个躲在银幕背后深  相似文献   

10.
《阿霞》是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讲述了在异国他乡邂逅的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文学大师屠格涅夫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他洞悉社会、深刻思考的结果,即使在爱情面前他也有一种穿透爱的本质的惊人能力。在他笔下,爱情是对人生最大的考验,是对品行、道德、性格、抱负的综合考验。当时的俄国正处在从贵族时期到平民知识分子时期转型的阶段,他将社会问题以一种爱情抉择的方式拷问主人公,他清楚地意识到逐渐没落的贵族阶级不能给出完美的答卷,这是时代的悲剧。所以,他的爱情故事大多以悲剧收尾,这也是社会现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开拓者,他的乡土小说中出现了对祝福祭礼、捐门槛赎罪、女子缠足等风俗习惯的描绘。受鲁迅乡土小说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文学界掀起了乡土文学创作的热潮。沈从文在这一热潮中也创作了属于他的"乌托邦式"的湘西世界,他描绘了湘西童养媳、喝凉水会堕胎、白羊羔求婚等风俗。鲁迅旨在通过民俗批判国民性,而沈从文却极力塑造着古朴雅致的人性美。他们对待民俗态度的差异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种不同的风格态度为后代的作家创作提供了新的切入角度和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2.
婚姻在人生中具有重要意义,而童养婚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种婚姻形式,根植在中国农民心中,充满了人生的无奈。《萧萧》虽然讲述的是湘西民俗,但折射出整个社会对童养婚的重新审视,揭露了国民根深蒂固的文化习惯。  相似文献   

13.
正实话实说,鄙人孤陋寡闻,之前并不知酉阳的具体方位,不知这是一个苗族土家族的自治县。约略知晓,大西南有一条酉水河,流经鄂渝湘三地,再就是那个晚唐的《酉阳杂俎》,虽与县名不搭界却是一个特别的书名,这恐怕是最早的印象了。及至到了酉阳,看到这个蕞尔小城的大致轮郭,看到了这个南宋时建县,有着巴蜀文化、土家文化悠久历史,隐掩在大山坳里的县城,越发觉得这个有点  相似文献   

14.
《我们家族的女人》是一部女性的悲剧,"我们家族的女人"大多数难逃被抛弃的"宿命",这表面看来是因为"我们"家族独特的血脉和性格所致,但深层根源还在于男权文化。就此而言,"我们家族的女人"的悲剧也是所有女人的悲剧。"女性书写"则为女性摆脱性别悲剧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胡洋 《文化学刊》2023,(5):216-219
洛可可的诞生有着生动而新鲜的背后力量,这是法国艺术史上第一次由一个女性引领的艺术风格,后来也有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才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女性解放时期。蓬巴杜夫人作为这场审美变化中特殊的引导者,为法国的艺术史带去了别样的风情。对于自由的追求,对于美的直接判断,对于享乐的实践,以及大量的民众的亲自参与,使得历时短暂的洛可可成为了一个转折时代下的独特审美趣味。这位优雅而极具魅力、智慧而极为镇定的女性在路易十五的宠爱与尊重下,与洛可可一起走向巅峰,而随着这位夫人的离世,洛可可也在法国的艺术史上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对被列入"企鹅经典丛书"的《聊斋志异》闵福德新译本进行了介绍和评述,从译本中《导言》与译者笔记的解读入手,以翟理斯译本为参照,分析指出闵译本最鲜明的特点,在于突破英语世界以往视《聊斋》为"奇异"鬼怪故事的娱乐消遣赏析视角,精准把握并着力传达了《聊斋志异》故事背后的"孤愤"情怀,这是英语世界《聊斋》传播与研究走向深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汉晋之交,战乱不休的严峻形势下孕育着政治变化的因子。都督制度作为一种上承东汉下启两晋的主要军事政治制度一方面服务于战争,另一方面也在军事层面之外影响着中国政治走向。都督制度的完善、失控的背后是深刻的历史环境与时代变迁。本文主要分析三国时期的都督制度。  相似文献   

18.
《娇红记》被王季思先生归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中,其悲剧性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从心理、社会和哲理三个层面,对《娇红记》所体现的爱情悲剧、社会悲剧、人生悲剧作初步探讨。这三重悲剧构成了整部作品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美国2005年度普利策奖4月4日,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揭晓。来自《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美联社等多家美国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者获得了这一美国新闻最高奖项。然而,当我们从画面上看到美国新闻界高层在为自己的机构获奖而欢呼时,却从那一个个获奖的“黑镜头”中看到了美国人眼里的忧伤。一个伊拉克的少年,他用一支断肢绑着画笔画画,房舍仿佛是战争留下的碎片,一个美国士兵从掩体里举出一个活动靶子,死神就在他掩体上方游荡,高大威猛的美国士兵与背后行囊上小小的护身符,透露出他们此刻不知彼刻命运的恐惧。战争…  相似文献   

20.
正又到杭州满城桂花飘香的季节,想起了李清照在杭州写的一首词《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这首词的大意为,病后已经稀疏的两鬓又添白发了,无力外出,只能躺在床上透过窗纱看看残月。用沸腾的汤水煎豆蔻,没有兴致做分茶。靠在枕上读书算是一种闲适,以为门前的景色因为下雨而比平时好看。整日默默陪伴着我的,只有那窗前的木犀花(桂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