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华  黄涛 《文化学刊》2013,(5):116-120
论文记述了瓯语母系亲属称谓的构成体系、称谓词语,并简述了与之密切关联的亲属关系、地方习俗和宗族文化。瓯语母系亲属称谓在构词方面也有一些方言特色,论文分析了前缀词"阿"、后缀词"儿"、偏正式称谓、重叠式称谓等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2.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社会因素之间关系的一门学问,日语教育界对于社会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不够成熟。本文就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日语称代词,即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的特点、发展变化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要素,目的在于让日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称代词的内涵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称谓语是一种极其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现象,作为其核心的亲属称谓语更是如此.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称谓系统的不同.如果直接把汉语中的称谓语移植到英语中,往往会闹出笑话,或引起文化困惑.文章从汉语称谓系统及语用功能出发,探讨了汉英称谓语系统的差异.通过对比研究若干汉英词典对相关的亲属称谓语的释义与翻译,找出不足,并探讨了如何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因此可以借助方言来研究地域文化。东北方言中的动物隐喻词是东北方言直白幽默、表达精简准确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研究动物隐喻词,发掘其所蕴含的东北特色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5.
王丽坤 《文化学刊》2014,(5):104-109
方言民俗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是反映文化差别和变迁的重要标志。辽西方言属于东北方言的一种次方言,是辽西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辽西地域文化包括人类发凡文化、中华文明发祥文化、区域民族文化、战争文化、移民文化和农耕文化,在此文化基础上形成的辽西方言民俗具有鲜明的文化融合性、典型的农耕性和厚重的文化性三方面特点,通过揭示方言民俗的地域特点,旨在进一步展现辽西乡风土俗的奇光异彩,同时也为加强保护辽西方言这种非物质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唐宋以来的行第、隐语等文献资料,认为"王八"本为行第称谓,迟至宋代依然如此;后来它被借用作本已在江浙方言作为詈词流行的"鸭"之切口,兼指物、人,在江湖通用;后渐入官话,因意义相类而转指鳖龟之类,亦兼指物、人,成为通语詈词。  相似文献   

7.
熟语是语义、结构上定型的,使用上等同于词的短语或句子。张家界方言熟语非常丰富,有歇后语、谚语、惯用语等。其中歇后语有直陈型、谐音双关型、转义双关型;谚语有农用谚语、哲理谚语、常识谚语;惯用语有定中型、动宾型、其他型。艺术特点上,比喻辞格和形象化的事物、形象化的词语的运用使得张家界方言熟语具有形象性,方言词语和粗俗词语的运用使张家界方言熟语具有俚俗性,此外张家界方言熟语还广泛运用比喻、双关等辞格。张家界方言熟语反映了张家界的农耕文化,反映了张家界人民的智慧,反映了委婉含蓄、幽默诙谐的文化传统,反映了率直、粗犷的民风。  相似文献   

8.
平鲁区位于山西省北部,从方言分区看,该方言归入晋语五台片。该方言具有晋语区的共同特点:"圪"头词,分音词十分丰富。简单梳理前人对"头"的研究,通过与陕北晋语比较,从"头"所处的位置和表示的意义这两个方面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平鲁方言中,"头"不是一个完全虚化的词缀,没有轻声化,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意义,应归在类词缀里。  相似文献   

9.
李永新 《文化学刊》2013,(4):139-148
方言文化是用特殊方言形式表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宁远方言文化具有以下特点:浓厚的巫文化遗风,强烈的宗族意识,粗朴的乡土风格,官话和平话混合的方言名称。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编写《天津方言词典》的过程中,在对一些词语的词源和构词理据进行寻根溯源的分析时发现:相当数量的天津方言语汇源于隐语行话,是江湖文化在天津方言中的典型反映,是江湖文化与码头文化的合流。天津方言中的隐语行话主要来源于梨园、青楼、江湖诸行和犯罪集团。对隐语行话词义的演变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隐语行话丰富了方言语汇,隐语行话盛行与天津城市文化及方言特点互为表里,加强对隐语行话的研究,也是方言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吴姗姗 《文化学刊》2023,(4):186-188
语言是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所有语言也都是一种方言,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用各自的语言可以顺畅沟通,他们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可以理解为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或者是同种语言下不同分支之间的差异。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沈阳地区的三十余个民间流行习语来研究方言这一语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广泛使用,方言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有人认为普通话的广泛使用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笔者认为方言对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不断萎缩和消亡,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被弱化。本文通过对方言生存现状进行分析,对抢救保护方言文化提出了应对方案,旨在谋求普通话的主体性和方言的多样性的平衡,让承载乡愁的方言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3.
方言是一个族群的社会符号和文化载体。然而,目前长岛方言已处于濒危状态,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亦面临着失去传承的载体,因此加强对濒危的长岛方言或长岛渔家方言的研究和拯救已刻不容缓。本研究采取实证研究和文献考证并重,以期提升研究结果的信度与效度。研究结果认为:在现实生活中,长岛方言与普通话有着很大的互补性,人们的语言态度与语言使用具有正相关性,保护方言其实就是保护地域文化,放弃方言就意味着放弃一个族群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因此抓紧对长岛方言的收集、记录和整理,有利于拯救濒危的长岛渔家方言,维护其文化生态平衡,传承其颇具特色的渔家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地名研究是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延长县地理位置独特,建县历史悠久,地名资源丰富,蕴含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如反映陕北川塬沟壑峁梁的地形地貌特点,反映当地的物产、环境,反映陕北丰富多样的文化存在。延长地名主要是基于地理、宗族、方言、心理等因素命名。探索延长地名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是陕北语言文化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民间秘密语是相对地域方言而言的又一语言变体,即社会方言之一。在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看来,它是一种亚文化群体的语言代码,一种非主流文化现象。从民俗语言学视点来考察,民间秘密语则是一种属于非主流语言文化的特定民俗语言现象,一个非常值得探讨而又十分有趣的重要分支领域。  相似文献   

16.
民间秘密语是相对地域方言而言的又一语言变体,即社会方言之一。在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看来,它是一种亚文化群体的语言代码,一种非主流文化现象。从民俗语言学视点来考察,民间秘密语则是一种属于非主流语言文化的特定民俗语言现象,一个非常值得探讨而又十分有趣的重要分支领域。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民族的特征,也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在语言的保护和传承中,不能仅将目光局限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要放眼于全世界,用全球化的视野来保护和传承。海陆丰福佬方言作为闽方言的次方言,既有闽方言的许多共同特点,又因为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等因素有着自己鲜明的地域特征,这些特点在方言语音和词义中均有突出体现。该文通过海陆丰福佬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进行对比,分析其语音系统、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特点。同时对海陆丰福佬方言的词义特点进行研究,旨在引起人们对古老海陆丰福佬方言保护和传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来探讨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称谓用语体系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并对其翻译方法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位于华中地区,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处于汉语南北方言过渡地带的湖北省,其方言也具有独特的色彩。本文主要介绍湖北方言的区域划分、地域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湖北方言。  相似文献   

20.
回族语言在21世纪的今天,既保留了民族特点,也有着显著的地域特点。本文从回族对"姑姑"的称谓的地域变体入手,来探讨回族语言的民族和地域特点;另外以皖北地区对"姑姑"的称谓为例,探讨"姑姑"的称谓在同一地区回族内的差异,从而研究回族语言进一步汉化的进程机制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