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2年1月4日,在距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30天之际,来自北京市16个区的200多位中小学音体美骨干教师齐聚北京教育学院报告厅,参加“冬奥再圆梦一起向未来”--北京教育学院迎冬奥倒计时30天体育文化论坛。整个活动分为圆梦新时代、畅论冰雪梦、健身迎冬奥三个环节,活动现场充满着冬奥的元素、冬奥的气息、冬奥的激情。  相似文献   

2.
文克俭 《新体育》2021,(3):28-29
随着冬奥脚步的日益临近,神州大地的迎冬奥气氛也越来越浓厚。在集邮领域,已经出现了多枚与冬奥相关的邮品。是2015年7月31日,随着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一声“北京”,宣告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冬奥会成功,神州大地一片欢腾,北京将成为世界,上唯一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相似文献   

3.
2022年1月9日,第六届大众冰雪“迎冬奥”京张冰钓联谊赛在延庆区旧县镇盆窑村清泉垂钓园举行,来自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的80名垂钓爱好者同场竞技交流。本届赛事由北京市体育总会主办,北京市体育总会秘书处、延庆区体育局、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延庆区旧县镇人民政府、北京市钓鱼协会、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共同承办,旨在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促进全民健身冬钓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李晓洁 《新体育》2021,(4):28-30
2月4日,在2022年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飞扬”问世。火炬是北京冬奥会理念和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北京冬奥会的愿景和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北京冬奥会上,各国运动员将享受到哪些美食?近日,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菜单正式发布,678 道来自世界各地的特色菜品“拼盘”而成“舌尖上的冬奥”,向世界各地的冰雪健儿发出诚挚邀请。其中,在冬奥菜单中占比三成的中餐,将充分展示“中国味道”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6.
石佳 《体育风尚》2023,(2):131-133
以北京冬奥会举办为契机,北京市中小学积极开展冰雪进校园活动,学生通过体验冬奥项目,感受冬奥氛围,培养运动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对于初中生而言,尽管冰雪运动接触较少,但学生参与兴致浓厚。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北京冬奥会,通过观看北京冬奥会,从运动员中学习到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体育精神,以及遇到过困难与挫折时,坚持不懈、积极调整心态的心理品质等。北京冬奥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应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落实“以体育人”的教学理念,实现初中阶段体育育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侯琨 《中国收藏》2020,(5):148-149
冬奥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中国首次举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正式签署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币发行协议,从今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将1964年因斯布鲁克冬奥会纪念币及邮封。这是冬奥史上首枚纪念帀,面值为50先令。  相似文献   

8.
冬奥遗产文化可持续发展初级阶段的亮点是成为引领奥林匹克运动前行的重要主题,并为冬奥遗产注入了新的“灵魂”。随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大幕落下,北京冬奥会留下丰富的遗产成果为冰雪经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力,同时也打开了我国体育与奥运文化融入国际环境发展的新局面。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冬奥遗产文化具有独特性、创造性与传承性的特点,“走出去”的价值意蕴表现在能够加强国际体育经济与文化往来,加快民族体育文化与国际体育文化交轨;其次,借助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遗产文化,抓住冬奥遗产文化可持续发展期“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着力破解体育文化国际交融之瓶颈;最后,构建中国奥运文化与体育文化合作新发展格局,寻求西方体育文化契合点,优化冬奥遗产文化“走出去”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9.
奥运海报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重要的形象景观视觉元素之一,是彰显文化自信、营造冬奥氛围、推广冰雪运动、推进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海报包括官方海报和宣传海报,其中官方海报6张,宣传海报11套。北京冬奥组委会情心挑选出12张冬奥会海报和8张冬残奥会海报制作成特许商品,在中国邮政各大营业网点和冬奥特许零售店进行销售。  相似文献   

10.
2022年2月,北京将在万里长城脚下用纯洁的冰雪邀约全世界朋友共赴冬奥盛会。为纪念本届冬奥会,中国邮政除陆续发行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上运动》等7套冬奥题材邮票外,还将在2022年2月4日冬奥会开幕之际同步发行《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纪念》邮票1套2枚。围绕着这套邮票的发行,也将推出一系列精彩的邮品用以留住冬奥的记忆,在此我们就先来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11.
郑德铺 《上海集邮》2006,(11):25-26
奥运会主办国邮票上的奖牌挪成具有开展冬季运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参与冬奥会的历史悠久,业绩辉煌,在前16届冬奥赛事中,64块金牌在握的挪成,曾6次荣登金牌、奖牌和总分第一。仰仗上述“资本”,挪威在纪念1994年利勒哈默冬奥会邮票中,1989—1993年率先发行《迎第17届冬奥会·挪威历届冬奥金牌运动员》系列,开辟了在主办国邮票上宣传本国奥运会成绩的先河。5年中,23名挪威冬奥会金牌选手的形象依次跃然方寸,每种小全张邮票溢面值发售,旨在促进奥运事业的发展(图32)。  相似文献   

12.
2022年1月11日至14日,中国杂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一级巡视员肖世革率艺术团赴澳门举办“迎冬奥庆新春”魔术进社区、校园专场演出。活动以魔术艺术为纽带,让澳门民众了解中国此次举办冬奥会的重要意义,让澳门民众同祖国共沐奥运荣光。演出得到中央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宣文部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2008,(5):36-37
在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中实现一校一国 4月3日在春意盎然的北京,门头沟区新桥路中学与巴巴多斯国亚历山德拉学校在北京世界公园隆重举行"雅典神庙点燃激情,同心结校友谊传递"的一校一国奥运教育活动.这次活动是新桥路中学在奥运教育中努力践行"一校一国"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2 月 20 日晚,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但人们依旧沉浸在过去十多天里奥运健儿们带来的感动与喜悦当中。这些天来,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在世界各地成为了“爆款”,更加反映出全世界人民对这场冰雪盛会的喜爱。  相似文献   

15.
李荣  陈亮 《体育科学》2020,(4):15-27
目的:分析以往冬奥会单人项目运动员多维度的参赛制胜特征,为北京冬奥会中国队参赛策略提供借鉴。方法:以2014年和201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单人项目前8名运动员(1 136例)的以往参赛特征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以往冬奥会、奥运周期世锦赛、奥运赛季世界杯赛的参赛对本届冬奥会名次取得的作用方式。结果:与低龄类项目相比,高龄类项目在冬奥会参赛和冬奥周期世锦赛参赛均表现出经历多且名次等级高的特点。此外,冬奥周期无兼项项目的最好名次等级高,有兼项项目主项成绩突出。结论:高龄类项目更加注重以往参赛经历,冬奥周期和冬奥赛季成绩应上升或保持稳定,有兼项项目冬奥周期应适当发展副项,但冬奥赛季应重点关注主项的能力和状态。建议:在把握不同单人项目参赛制胜特征的基础上,我国重点项目应依据优秀运动员数量、年龄、冬奥参赛经历,在北京冬奥周期中选择适宜的专项能力提升或保持方案,并制定差异化参赛策略。  相似文献   

16.
冬奥遗产是冬奥会举办的标志性成果和共同愿景的体现,在时间推移中冬奥遗产发展的特点也经历了不断变化。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冬奥遗产发展特点进行宏观层面的探讨。从总体上看,对冬奥遗产的认识形成走向了清晰,冬奥遗产的构建能力走向了系统,冬奥遗产的成果转化走向了长效,冬奥遗产的参与主体走向了多元,冬奥遗产的效应发挥走向了可控。通过对冬奥遗产发展特点进行较为系统的把握,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同时为后冬奥时期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冬奥会闭幕之际,研究“冬奥效应”将助力冬奥旅游发展。该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变量测量,基于旅游消费相关理论,构建“冬奥效应”对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影响理论模型,主要结论:“冬奥效应”有利于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旅游动机、旅游供给的预期、地方依恋3个因子是中介关系;雾霾感知是反向调节关系。建议:增强“冬奥效应”、强化旅游动机、完善基建供给、增进地方依恋、提高空气质量,从而赋能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广泛搜集北京筹办2008年夏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实时报道,立足国际奥委会和有关国际体育组织的相关官方规范文本,阐释北京成为世界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的历史意蕴,那就是成为彰显奥运会和冬奥会举办促进和带动城市、区域、国家发展的积极效应的典范。同时,北京作为“双奥之城”也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使命: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发展贡献信心和经验;为中国更多城市提供国际赛事举办的样板和模式;为奥运遗产的规划与传承树立卓越的标杆和范式。而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结束,“双奥之城”的未来也将展现更加令人期待的愿景:不仅北京、不止2022、不限冬奥。  相似文献   

19.
以“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为主要内容的“北京冬奥精神”生成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的生动实践中。该文以北京冬奥精神的生成机理、时代价值和传承弘扬为具体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历史叙事、史论结合等方法开展综合研究。研究认为,巨大的制度优势、坚实的综合国力、优秀的文化基因共同作用,构建了“北京冬奥精神”的生成机理;“北京冬奥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孕育了新时代伟大实践的精神标识,彰显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呈现出鲜明的时代价值。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呈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传承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将其升华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有利于提升形塑国家形象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精神力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作为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孕育了伟大的北京冬奥精神,北京冬奥精神蕴含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特征、时代意蕴和传承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加深对北京冬奥精神的理解,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奥精神的重要论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探索。研究认为,北京冬奥精神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彰显了中华体育精神的向上奋斗力量。民族性、人民性和先进性是北京冬奥精神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动力之源、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为根本宗旨和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美好夙愿。在后奥运时代,坚持教育引导、重视文化熏陶、促进体育发展,把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奥林匹克教育、民族文化建设和体育强国建设,是北京冬奥精神传承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