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徐迟先生的一篇精彩报告文学,让中国老百姓认识了一个叫“陈景润”的数学家,带动了一代中华儿女,信誓旦旦地要当数学家,陈景润先生走路撞树,或者张广厚先生吃馒头蘸墨水之类的逸闻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  相似文献   

2.
更正     
本刊2012年第2期《睁开慧眼看世界》一文作者史广顺先生为南开大学副教授。本刊2012年第3期《赫尔曼·黑塞:无与伦比的魔力》一文题图人物肖像误植为弗洛伊德。  相似文献   

3.
<正>徐迟先生的一篇精彩的报告文学,让老百姓认识了一个叫陈景润的数学家。陈景润先生走路撞树,或者张广厚先生吃馒头蘸墨水之类的逸闻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因为我父亲在中科院数学所工作,我从小就住在数学所的宿舍,所以得以目睹这些数学家的生活趣事。  相似文献   

4.
萨苏 《内蒙古教育》2007,(12X):28-29
徐迟先生的一篇精彩报告文学,让中国老百姓认识了一个叫“陈景润”的数学家。陈景润先生走路撞树,或者张广厚先生吃馒头醮墨水之类的轶闻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  相似文献   

5.
本刊于2009年第12期、2010年第1期先后刊发了卢山《我当上了美国一流大学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著名家庭教育研究专家许锡文先生对卢山父亲卢业苗先生所著《金榜卢法》一书的评论《成才先成人成才有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刊2011年第7期曾刊发《何其荣和他的杰生小学》的文章,介绍何其荣先生1940年代创办的遵义杰生小学。2012年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抗日烽火一名校》,以回忆录的形式保存了该校丰富的史料。何先生今年96岁高龄,仍执笔追记刘伯庄先生在遵义办学的往事,本刊乐意为地方教育史立此存照。  相似文献   

7.
谈"机遇"     
有人说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例如:陈景润如果没有遇上慧眼识宝珠的华罗庚,就成不了大科学家.试问:华罗庚怎样赏识陈景润呢?华罗庚之所以赏识陈景润,正是由于陈景润自己具备了"千里马"的条件.从陈景润的角度来看,与其他人相比,并无特殊"机遇",只是他具有为祖国争光的崇高理想和奋斗不息的可贵精神.所以我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是荒诞不经的.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研(数学)》创刊于1978年,由浙江师范大学主办,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题名.本刊以促进教育改革和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为出版宗旨,是浙江省内唯一面向全体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以及中学生的优秀刊物.突出"科学性、前沿性、指导性、实用性、服务性".关注新课程改革进程和高考动态,向读者提供最新的教研成果和教学经验,为广大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解疑排难.本刊第2期为高考复习专辑,供2012年高考复习使用,2012年2月出版.  相似文献   

9.
更正启事     
刊登在本刊2010年第4期的《猴子改新房》一文,作者署名为小艾。经查实,该文是著名作家钱欣葆先生的原创作品,首次发表于《中国儿童报》2000年6月19日。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0月25日下午.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安徽大学为数千师生作了题为《谈谈我近来的观感》的演说。本刊从2001年第6期《安徽画报》节选部分内容,以飨读者。标题为编者所加。原文整理者为邱红。  相似文献   

11.
不知不觉《,湖南教育·数学教师》创办已一年了.记得在第1期上笔者写过《品尝数学教育》的短文,文中提出要把《湖南教育·数学教师》办成一本与数学教师一道品尝数学教育的刊物.翻开飘着墨香的12期刊物,我们不难品出数学教育的滋味.注重专家引领.一年来,十多位数学教育专家为本刊撰稿,这在一般刊物中是比较少见的.他们中有在我国数学教育界享有盛名的张奠宙先生、澳门数学教育界声名鼎鼎的黄荣金先生等大腕级人物.教师可以从他们的文章中领略数学教育的真谛.肖果能先生是娴熟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专家,写出了关于概率及统计教学的两篇文章,对解…  相似文献   

12.
本刊今年第四期和第五期的美国专栏里,刊登了周国华先生撰写的文章:《如何申请非移民签证》。一些读者致电编辑部,希望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尤其是相关材料的递交顺序。为此,特刊登此文回馈读者。  相似文献   

13.
梁衡 《邯郸学院学报》2015,25(1):5-17,2
本刊2012年第2期"学术名家研究"栏目刊发了一组研究我国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梁衡先生的文章,第一篇为本刊常务副主编康香阁编审的《著名学者梁衡先生访谈录》,第二篇为中央电视台董岩博士的《在没有新闻的角落发现新闻——梁衡新闻方法论研究》,第三篇为清华大学博士后来向武的《梁衡新闻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探析——基于现象学方式的解读》。2013年,这3篇文章又被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高端访谈与研究》收录,受到学界的关注和赞赏,今年4月23是世界读书日20周年,全世界将有100多个国家举办读书日活动。应本刊之邀,梁衡先生将自己数十年的经验撰写成《我的阅读与写作》一文,交由本刊发表。全文长达23 000多字,分为"关于诗歌的阅读""关于散文的阅读""关于科学知识的阅读""关于理论和学术经典的阅读"和"有阅读,人不老"五个部分。在此,致谢梁衡先生对本刊的厚爱。  相似文献   

14.
陈伟国先生曾撰文《一位历史教师的茁壮成长》(见本刊2008年第11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在题记中他写道:  相似文献   

15.
1978年1月,《人民文学》杂志新年第一期发表了徐迟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该文讲述了数学家陈景润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和发展的历史,以及陈景润是如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艰苦环境下通过顽强努力取得了(1+2)的证明过程。  相似文献   

16.
怀念陈景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景润(1933-1996),福建闽侯人,中国现代杰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景润的名字是和哥德巴赫猜想紧密地连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7.
湖南王满成先生在本刊2007年第12期《一个不等式的代数证法》一文中,用增量代换法,证明了如下常见的不等式:  相似文献   

18.
《历史学习》2007,(1):3-3
本刊自2005年第9期改版后,其中的“习思斋随笔”和“材料解读训练”始终是读者特别关注的栏目,无意识中似乎也成了考试理论专家一叶先生和四川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冯一下先生的专栏。其实《习思斋随笔》设立的初衷是为配合高考改革的新形势和课改精神,让高考试题不再神秘化。是对高考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伯安立说     
语文教育家陈伯安先生,打算把他几十年来关于文化教育的思考,用哲理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计划写100篇,然后定名为《伯安百说》。本刊得知伯安先生这一宏大设想之后,便捷足先登索取了他最先出手的六说,分别发表在本刊今年第1期和第3期上。文章发表之后,读者反响强烈,众口一词称好,并有多家报刊进行转载。于是,本刊决定继续发表伯安先生的这组文章。敬请广大读者关注。伯安立说 陈伯安作者小传陈伯安,生于1944年,1962年参加教育工作,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1987年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历任武汉市长虹中学校长…  相似文献   

20.
本刊启事     
《中学生数理化》2007,(12):48-48
本刊创办于1981年,由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题写刊名.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为本刊题词:"学好数理化,一生能创新".26年来,本刊影响了几代人.最高期发行量达18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