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阿路龟     
《出版经济》2006,(3):36
常常感觉自己就象一只乌龟,背着重重的壳,追逐着日新月异的生活.总希望能有一个朋友和我聊天、陪我附和、同我走在这看不见尽头的路上.所以,当我偶然的邂逅了一只两千五百多岁的乌龟时,我们便一见如故,从此并肩前进.我发现这只乌龟即便能活一万年,它也一样要在路上不停的前进,所以我就给它起名叫“阿路“.……  相似文献   

2.
3月12日,翟向东同志走了,噩耗传来,令我震惊.就在前一天,在院里见到他的女儿,我打听老翟的身体状况.他的女儿说:"我爸挺好的."岂料只隔一天,就传来噩耗.我毫无心理准备,只觉得鼻子酸楚,心被深深扎痛了.  相似文献   

3.
3月12日,翟向东同志走了,噩耗传来,令我震惊.就在前一天,在院里见到他的女儿,我打听老翟的身体状况.他的女儿说:"我爸挺好的."岂料只隔一天,就传来噩耗.我毫无心理准备,只觉得鼻子酸楚,心被深深扎痛了.  相似文献   

4.
萨缪尔森: 逐渐逐渐地,更多的中国劳动人口将在公司里工作,其收入将与其生产的适销的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相适应,而不是为了实现某些计划指标或配额,或通过接受补贴,而在即使没有需求的情况下维持生产.我有一个电子表,走得比任何瑞士表还准,我只花了1美元.我查看了这只表的背面,发现是中国制造的.然而表的电池用完了,我非常需要它,想为它买节电池,可没有人制造,于是我只能把表扔掉,再去买一只新的.在中国,也有大量的国内市场需求.有人说我相信市场,但不要不平等,我相信市场,但我不要失业.那我要对他说,你不是相信市场,市场不仅仅只是一个获利的机制,那是一个有利润有损失的机制.我的老先生熊彼得说过关于创造性的破坏,市场总是要破坏旧制度下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精神病人     
《云南档案》2011,(12):61
<正>有一位病人来找精神科医师。病人:我一直觉得我是一只鸟。医生:喔,那很严重喔.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病人:从我还是一只小鸟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我出身书香门第、军干家庭,只可惜生不逢时,十年浩劫令我失去了上学深造的机会,上山下乡的经历坎坷曲折.但也正是那艰苦岁月的磨炼,使我后来与档案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我小时候住的那个院子里,只小恒和我两个男孩.我大小恒四岁,这在孩子差得就不算小了,所以小恒总是追在我屁股后头,是我的"兵".  相似文献   

8.
嵘儿 《出版参考》2004,(32):38-39
我坐在公司所在的大厦靠窗的位置捏一只我嚼过的,包在锡纸里的口香糖.窗外阳光斜射进来,使得人昏昏欲睡,夏天显然是要过去的光景了.  相似文献   

9.
复旦大学是我的母校.同时也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认识了复旦文科的许多教授,有的成了好朋友.我也为他们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这里说的三教授,他们是谭其骧、朱伯康和蔡尚思. 为谭其骧写"内参" 1991年10月中旬,谭其骧教授又一次大中风,送入华东医院抢救后方才脱离险境.不幸的是,他虽然神志清楚,但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不能说话,无法吞咽,仅靠一只鼻孔输氧,一只鼻孔输鼻饲以维持生命.  相似文献   

10.
30年前,我在西北一个煤矿子弟小学读书,语文老师要求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作文.我写"我想当编辑"--当时并不知道"编辑"确切是干什么的,只觉得"编辑"是个和书报有关的职业.  相似文献   

11.
读书     
我先有感觉后有思考,这本是人类共同的命运.但这一点我比别人体会得更深.我不知道五六岁以前都作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是怎样学会阅读的,我只记得我最初读过的书,以及这些书对我的影响:我连续不断地记录下对自己的认识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老李语录     
我不喜欢学那乡干部,开会就骂人,都是机关干部,老大不小的,又不是少脸没皮的.上班泥胎,下班泥鳅,班上转悠,班下跑官,那是本事?那是狗屎!咋?有人说我是门神老啦,不捉鬼啦.说给你们听听,我清楚得很哩!谁肚里有几只蛐蛐,几只蚂蚱,这屁股大个院子,谁看不出来,听不见!  相似文献   

13.
祝福祖国     
五千年文化厚重的词汇,我只挑一个,在你六十华诞的时候,向你问好! 诗的国度,我无法简单地把对你的感情抒发.六十年,我清理记忆的磁盘,回忆的通道潮涌无限感激.  相似文献   

14.
《出版经济》2006,(3):7
无知就是力量 2005-11-24 08:58:16 1984年,写童话已经小有名气的我为16家不同的报刊同时写连载童话.一天,一家南方期刊的编辑私下告诉我,该刊在刊登了我的连载童话半年后,发行量上升了10万本.于是我不平衡了,既然我的贡献大,为什么稿费和别的作者一样呢?我给该刊主编打电话要求多劳多得,主编一句话噎死我:"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是你的作品导致敝刊发行量上升?"是啊,我怎样才能证明一本刊物的发行量暴增是我郑渊洁一个人的功劳呢?答案只有一个:该刊只刊登我一个人的作品.于是我决定办一本只有我一位作者的月刊.我只上过四年小学,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如果我上过大学中文系,我就会知道,期刊的定义是:由多位作家撰写的不同体裁的作品构成的定期出版物.  相似文献   

15.
在路上     
"看到我的时候,我在纸上: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在路上."许多记者喜欢引用这句话来描述自己的日常工作状况.对于大多数记者而言,读者只看到他们在纸上讲述的新闻,而不知道他们在路上时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6.
我只见过范老一面.但正是这一面之缘,让我久久难以忘怀,并对这位新闻界的忠厚长者、慈爱仁者和儒雅智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清华大学以前,我主要研习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方向),对新闻学界和业界的情况不是很熟悉和了解.  相似文献   

17.
"新闻战线"来信提起改进文风,我非常高兴.要我谈谈我的看法,我愿意谈谈.我只说一层意思,不求其全面.来信单就改进报纸的文风说.我知道这是"反求诸己"的意思,并不是说需要改进的只有报纸的文风.其实呢,凡是写些什么给人家看的,写下来的东西靠着现代的印刷技术或是通信技术传播极广  相似文献   

18.
2001年9月11日,这个日子令我永久记忆,其原因不仅在于纽约世贸大厦遭袭,还在于从这一天起,我暂别了国内出版社的工作,投身于香港出版界,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出版体验.屈指算来,从那一天至今已是五个年头了.而回首五年的体验,迟钝如我,不能说自己已把握了香港出版的精髓,只可以抓住几点只光片羽式的印象,写在这里,供国内同道一哂.  相似文献   

19.
天上有贼     
尹欢 《档案管理》2007,(1):91-92
我是一个贼. 当然,我不是你想象的那种整天蹲在公交车站台盯着乘车人口袋的小偷,更不是只知道趁人不备撬开一辆自行车锁就骑着狼狈而逃的贼.  相似文献   

20.
去年10月,全运会开始之前,我接到采访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任务.当时我刚进报社才一个多月,什么经验也没有,要采访罗格这样一位重量级的大人物,我感到非常紧张.又因为晚报只争取到一个采访名额,我必须连文字带摄影一个人扛起全部的活,一点马虎都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