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海明威“准则英雄”的独特魅力及其悲剧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在西方学史上堪称一代宗师,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悲剧人生故事已完全溶入他的悲剧艺术创作之中,创造出了独特的海明威式悲剧英雄,成为美国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散发着诱人的魅力。海明威的悲剧英雄,人们亦称为“准则英雄”,或日“生命英雄”,其特点:一、关注个体生命的律动与命运;二、注重个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战争是证明男性气概的最佳场所,战士也是历史上男性气概的典型示范。战争中体现的“勇敢”“威武”和“荣耀”等精神是评判男性气概的主要内容,形成了男性气概的传统。而海明威,作为书写“男性气概”和“迷惘一代”的杰出作家,显然意识到了新时代对于男性气概提出的新要求。他笔下的男性气概以及对“海明威式英雄”人物的塑造都有对传统男性气概的颠覆和对新时代男性气概实质的思考。因此,与其说海明威笔下“迷惘一代”的男性气概因战争而被阉割,毋宁说是经历了战争之后,对于新时代男性气概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悲剧结局是海明威作品的标志。其创作思想首先来自他的英雄幻灭人生体验 ,战争创伤契合他自身感受而形成悲剧意识。表现在艺术结构的审美创造中 ,作者以生命走向死亡的考验 ,让读者领悟生活的艰巨性 ,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多半具有英雄色彩,而且这些人物中的大多数具有悲剧色彩。其中有时代造成的,如商鞅变法终遭车裂,陈胜揭竿终蒙杀害,晁错变革终于受斩;也有自身的失误或自身的性格造成的,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最后被困饿死,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最后陷于“四面楚歌”;也有立下汗马功劳被当权者迫害造成的,如信陵君抗秦卫国。晚年受猜忌而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小说中最为核心、最具魅力的是生命主体意识。海明威将自己一生所经历和感受到的生命悲剧投影到他笔下的一个个"硬汉"和"迷惘者"身上,这些人物集中体现着海明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海明威的生命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人的孤独、死亡和活着这三个方面,正是这种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使得海明威超越了同时代的许多作家的书写范畴,因而独具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6.
论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卢小东海明威是一个富有个性的作家,他留给欧美文坛的,至少有二点:一是他冼炼独特的文风;一是他笔下硬骨嶙峋的人物。在此,我们探讨的是他笔下的硬汉人物———那些生活在打猪、斗牛、捕鱼、枪杀、战争等惊险环境中的主人公;那些勇敢、孤独、...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海明威笔下英雄失败、死亡的命运悲剧,揭示了现代主义者对于未来的深层悲观心理以及人类永不休歇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8.
穆旦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塑造了很多的英雄形象。他诗歌中对英雄的评价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作品,他是站在个人本位角度把英雄还原为一个真正意义上“人”的存在,着眼于对战争中英雄悲剧处境的刻画,以及对战争非道义的揭示。穆旦这一视角的形成与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以及自身的人生经历有关。正是这一个性化的写作视角使穆旦的诗歌区别于同时代歌功颂德的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鲁迅笔下的悲剧人物,无不体现出人生价值的毁灭。“克夫克子”的祥林嫂就具体体现了鲁迅作品的悲剧性艺术特色。本文以鲁迅先生悲剧的创作体现了悲剧观念为立论根据,通过鲁迅所描写的祥林嫂所具有的“可贵之处”及其毁灭的具体分析,得出了祥林嫂的悲剧,印证了鲁迅所谓“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一直以来被看作是海明威笔下"硬汉性格"的典型.笔者认为,桑提亚哥究其性格所体现出的精神内涵而言,则与加缪式的"荒谬的英雄"--西西弗斯体现了一致性:面对无法改变的失败依然奋勇前行,以反抗和超越捍卫着人类的尊严.  相似文献   

11.
郝二涛 《文教资料》2011,(33):10-11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在悲剧人物、悲剧性格、悲剧冲突、悲剧情感、悲剧价值等方面与西方古典悲剧迥异。作者将《赵氏孤儿》与西方古典悲剧做对比.发现它所体现出的美学特色是以中和思想为基础的精神压抑的宣泄,以及对苦难现实的理想化表达。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对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评价各说一词,但总体上有两种相反的观点:要么是美丽、温顺的“天使”,要么是具有破坏力的“妖魔”。但细读文本笔者认为作家在凯瑟琳这个女性人物身上不仅表现了作家本人的悲剧人生观,而且体现了他在其他作品中在男性人物身上所一贯表现的硬汉精神和英雄气质。  相似文献   

13.
高乃依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领军人物,其悲剧美学思想完备系统,其悲剧作品遵守规则而又富于创新。《雷雨》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悲剧,秉承了东西方的悲剧美学思想和传统。本文以高乃依悲剧美学思想为框架,探讨分析了曹禺笔下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二十世纪著名作家海明威以其丰富的笔触塑造了一系列“硬汉英雄”、“准则英雄”的形象,他们勇敢地面对逆境和命运的挑战。尽管这些作品中的人物都属于悲剧式的英雄,但其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充分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思想,赞美了人类生命的伟力。  相似文献   

15.
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是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对于这两者的研究,目前已相当全面和具体。然而,两者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其差异的研究却为数不多。本文旨在探讨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之间的差异,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6.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与奥尼尔的《安娜.克里斯蒂》中的安娜是中西方文化不同时期的社会、妇女问题的反映,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点。她们同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同样以自己的形式反抗却遭到了彻底的失败,而且都没有意识到悲剧产生的原因是自身的他者地位。在反映父权社会的剧作中,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还是近代,女性的悲剧命运往往是由其附属地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竭力扣紧超越与反超越这一尖锐的两极对立,即桑地亚哥与大海、鲨鱼、马林鱼之间的对立,并在他们之间形成一种超越与反超越的相互循环,正是在这种超越与反超越的循环中凸显出古希腊以来形成的勇于进取、主动抗争、那怕失败也是轰轰烈烈这一西方悲剧精神。为此,在海明威笔下的桑地亚哥的结局尽管是悲剧性的,然而我们被桑地亚哥所打动的不是悲剧结局而是隐含其中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就是面对失败超越失败,在失败面前顽强地保持着人的尊严,展现出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敢精神。而海明威在桑地亚哥身上赋寓的这一精神也体现了作者本人的超越意识及其对社会现实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作品是作者思想的表达,印证了文学即"人学"的道理。长篇小说《将军和他的部队》是弗拉基莫夫生活在西德期间创作完成的,小说的创作与作家的自由思想和个人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在这部作品中,弗拉基莫夫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尤其体现在他对战争的反思、对个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良心的拷问。弗拉基莫笔下的人道主义是对以往战争文学中人道主义的一次新发展。小说中所触及到人的尊严、个体的生命价值、是否可以用"俄罗斯价值来拯救俄罗斯"尖锐而又敏感的问题被弗拉基莫夫提升到了人道主义层面,作家反思战争的悲剧,关注战争下的人物命运和心理状态,深层思考个体生命价值是作家对战争深刻而有力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在小说《命运交响曲》中对音乐家韦乃川的悲剧命运进行了阐述和描写。韦乃川的悲剧命运具有必然性和典型性,而造成这种悲剧命运的成因可归结于人物自身因素、社会因素、作家因素等方面。王安忆在关注人类生存困境的同时,以温情的笔触书写了她对笔下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哀悯和同情,更体现了对当代人生存状况的一种反思。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在短篇小说中表现出复杂自然观.在西方文化二元对立思想,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影响下,海明威短篇小说体现出典型的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和人类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此外,海明威还时常把自然建构成具有人格魅力的人类对手,用来反衬他的“硬汉人物”形象.海明威在短篇小说中还表现出消极和积极两种层次的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