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学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文章在阐释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性、紧迫性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宪政民主思潮、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本质及其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需要澄清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邬大伟  卓敏 《文教资料》2011,(8):209-211
随着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的深入,社会主义思潮在我国迅速传播开来,并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本文简要介绍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特征,并阐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深刻影响,以使大学生能够明辨是非优劣,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社会思潮随着书刊、电影和新媒介影响着年轻的大学生们。如何科学地甄别应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引导学生辨别社会思潮的对错并且建立一个疏而不堵的渠道是解决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冲击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西方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的日渐深化,一些西方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大学生产生了多方面的复杂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评价标准,阐明这些西方社会思潮的理论基础,把握其思想实质,揭示其对高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切实加强引导,从多个方面加以应对,以积极推进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5.
论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在高校传播的特点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决定了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的集散地。做好高校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性工程。认识多样化社会思潮尤其是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在高校的传播特征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前提,应进一步提高对社会思潮引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理性对待当代社会各种思潮,积极引导大学生分析各种社会思潮,探讨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社会思潮引导途径,形成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对大学生思想的渗透也呈现出新的特质。在渗透媒介上,传统渠道和新型传播手段并用;在渗透方式上,显现性与潜隐性交替出现;在渗透结果上,正向性影响与负向性影响同时并存。全面掌握社会思潮的种种特点,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探索新的社会思潮引导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思潮,对于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当代社会思潮对高职生影响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并不主动关注社会思潮问题;对不同社会思潮的了解程度差异非常大;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认同度不高,但对某些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有较高的认同度;思政课教学和网络是学生了解社会思潮的主要渠道。提出了引导高职生正确应对各种社会思潮的策略:高职院校应客观认识到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各种社会思潮影响的战略意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校园里的社会思潮,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主社会主义成为影响大学生的三个非主流思潮之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其奋斗目标虚无化影响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其指导思想多元化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其政治多元化及混合经济影响大学生对我国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信心.研究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民主社会主义的原则界限,用科学社会主义武装大学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一个关键性载体,也是最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群体。民族主义是当前严重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想的重要社会思潮之一,加强对这一社会思潮的深入研究,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引导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引导大学生社会思潮,就要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会给学生,赋予大学生理性批判的武器,并在分析和评价社会思潮时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理论说服力,以便对各种社会思潮作出正确的取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因此,引导大学生社会思潮还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文利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0):110-11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断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即教材与教学的关系、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实现教学理念的新发展,确立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开拓创新的理念;必须实现教学内容的新发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必须实现教学方法的新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方式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针对当前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多样化、功利化,过度张扬个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一致,相矛盾、相冲突,甚至相对抗的不良倾向,在教育实现方式上,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与社会思潮批判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指针。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教学改革,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着眼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大学生.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信仰观;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凝聚大学生。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在课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激励大学生.引领大学生形成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状态;在高校德育中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引领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前沿阵地.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和新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积极探索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广阔的开放市场,这种大环境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大学生的思想,但同时其负面效应也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必须正确认识意识形态领域非物质利益的矛盾,坚决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民主同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不断提高全党的政治理论素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学的重点,其肩负着团结力量与凝聚人心的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措施。所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意义重大。本论文在探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意义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