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立峰 《今传媒》2010,18(10):99-100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冲击下,实现数字化转型已是行业报发展的必由之路。行业报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应该需要跳出办报纸的思维与模式,加大对新媒体的投入力度,提升新媒体的地位,使其独立运营;同时,要加强行业报品牌再造和延伸,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资源优势,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数字化大潮的推进,向新媒体转型已成为纸媒生存的必须,也是不少行业报正在尝试和努力的方向。为此,作者对我国行业报发展新媒体的现状、问题进行了浅析,并试图提出部分对策。  相似文献   

3.
陈燕 《新闻爱好者》2008,(8):99-100
在报业数字化的国际大环境下,行业报网站的发展成为了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007年6月28日,中国行业报新媒体研究会宣告成立,并在中国行业报新媒体研究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行业报应加快数字化进程,要在传播行业经济信息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与母报的共融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一切为行业报网站提出了一个明确的任务,即行业报网站应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及媒介宣传过程中承担起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4.
行业报是我国报业中一支独特的力量,在为行业服务中不断探索自身发展的道路,在报业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多年来,中国报协行业报委员会在行业报改革发展中做出了许多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更深入了解全国性行业报的未来走势与当前热点之一的报刊改革状况,记者采访了中国报协行业报委员会会长吕华麟先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行业报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波 《传媒》2011,(3):7-16
在中国,"一体两翼"已经成为许多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对于已经成型多年的报业结构而言,"党报为枢纽,都市报、行业报为两翼"也逐渐成为报人的共识。简言之,我国报业系统目前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以党报为龙头的综合性时政类报纸,二是为广大市民服务的都市类报纸,三是以服务行业为主要报道内容的行业报纸,即行业报。其中,我国现有千余家行业报,150多家由中央机关和各部委主管主办。面对不断加剧的报业竞争与新媒体的快速崛起,深度研判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积极转型并不断推进变局中的改革是行业报发展过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施华 《传媒》2015,(23):25-27
在新媒体裂变式快速发展的今天,包括行业报在内的传统媒体都遭到了冲击.那些过去由财政补贴的行业报,伴随着中国报业市场化的深入,正面临着转企改制、转型发展和新媒体冲击的三重压力.尤其是新媒体快速发展,使报网融合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许多报纸甚至不只停留在网络版的形态,还可随身携带、自动发声,数字化程度极高;同时,受众、内容、发行渠道等方面也已呈现融合态势,新老媒体的共存与融合已经成为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赵虎  甘琛  张弛 《传媒》2018,(11):23-25
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之时,行业报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像社会媒体一样面对普通大众,因而不管是在发行量上还是在广告创收上很难取得较大成效.但是,在新媒体冲击下,行业报因其自身的专业性,其发展的局限性却反而成为一种能保护自身免受外界入侵的壁垒,让行业报保持了平稳发展.随着新媒体、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对于整个业态的冲击,行业报却出现了"身融心不融、形融神不融"的窘态,如何探索出适合当前行业报发展的路径,成为行业报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行业报要拉近与生活的距离 行业报记者编辑一直被要求成为"专家型"人才,必须"坐得下,钻得深".一些经济专业的学生,兼之有一些新闻爱好,反而更适合.  相似文献   

9.
二十多年前,我国行业报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但在长期的竞争中,占据报业半壁江山的行业报逐渐处于下风,时至今日已被边缘化,往日的风光不再显现.原因很明了,同党报、晚报和其他都市类报纸相比,行业报面对的往往是某一个或几个相关的行业,覆盖面狭窄,受众有限,所以不论在新闻资源、广告发行,还是读者数量、社会影响等方面,都稍逊一筹.行业报的生存空间十分有限,压力越来越大.如何破解行业报的生存困境,实现行业报的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程金明 《传媒》2007,(6):34-36
如果说,在行业报处在一个强弱分明、起伏不定的时期,谁能提供一副"灵丹妙药",来驱动所有行业报向高端发展,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本文提出的观点,丝毫没有指点迷津的意思.只是从个人的角度、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对目前一些行业报的处境和现象做些探讨.其核心不是说目前的行业报"无路可走"或日"办不下去"了,更不针对那些"如雷贯耳"、"火"得让人眼红的报纸.而是以一孔之见,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行业报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据统计,在全国的2000多种报纸中,行业报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行业报的整体广告收入却在逐年下降,广告年增额低于全国报业广告额的平均增长水平。随着媒体对新闻、读者、广告等资源竞争的日趋激烈,正在从机关报向行业报转型,由财政补贴向自我发展转变的行业报,面临着从机关报——行业报——数字化新媒体三级跳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行业报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迎新 《传媒》2007,(6):37-38
行业报是我国报业大家庭中一个独具特色的成员,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报纸从过去被国家有关部委等行政部门捧在手里衣食无忧的"甜蜜岁月"走上了跳进市场海洋自谋生路的"艰辛旅程".在这一变革中,大多数行业报由于顺应了潮流,及时从办报理念、办报实践上进行调整,所以即使是脱离了财政体制和行政权力的呵护,仍然保持了勃勃生机.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较好地明确并确立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使这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升.但是也有部分行业报没能很好地实现这一转变,至今仍然为生存而苦苦挣扎.  相似文献   

13.
行业报是我国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和报业结构的多样化、专业化做出了贡献。但在行业报的办报过程中普遍存在机关味浓、说教味重、新闻性弱、专业性过强的问题,明显地制约了行业报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第四媒体又给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带来了信息时代的又一轮冲击波。在这种新形势下,行业报如何克服自身的不足,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信息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专业化,搜索的目的性更强,希望获得的信息更为集中、深入。因此,研究受众心理,对信息进…  相似文献   

14.
<正>1897年3月,创刊于上海的《中国商务报》被认为是我国行业报诞生的标志,行业报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50年代,包括《人民铁道报》《人民邮电报》《冶金报》等13家报纸陆续创办,事实也证明这些报纸在恢复时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行业报遍地开花。至1985年,全国已有专业性报纸1600多  相似文献   

15.
谢忠东 《新闻窗》2011,(3):96-97
作为专业报纸的分支,行业报具有行业统一性、舆论集约性、受众贴近性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现有的1938种正式报纸中,行业报就占了1129种。品种繁多、种类齐全的行业报是中国报业市场的一支有生力量,但在现实激烈的报业竞争市场中,行业报逐渐被边缘化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16.
行业报内容的质量、影响力,仍然是行业报运营的关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行业报转型借助的渠道必须多元化。行业报编辑记者转型需要立足于内容制作、多方位自我传播方面。  相似文献   

17.
行业报内容的质量、影响力,仍然是行业报运营的关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行业报转型借助的渠道必须多元化。行业报编辑记者转型需要立足内容制作、多方位自我传播。  相似文献   

18.
加强行业报的批评报道,是办好行业报的必然要求.然而,与社会综合类报纸比较,行业报开展舆论监督的难度更大.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客观上的,一般行业报在人、财、物上都依赖本行业,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要在行业内开展舆论监督难度很大;二是主观上的,因报社对舆论监督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人担心开展舆论监督会影响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或者影响团结稳定;还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舆论监督是"挑毛病",跟领导"过不去",自己端着人家的饭碗当然不能去砸人家的锅.就连搞发行的同志都会说,把人得罪了明年没人订报纸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常云 《青年记者》2007,(20):84-84
行业报是中国经济类报纸的主要存在方式,曾长期担负着中央各大部委机关报的角色,并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走入繁荣。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行业报通常被称为"产业报",或者叫"部委机关报"、"专业报"或"产业经济报"。1998年中国报协产业报委员会正式提出了"行业报"这一称谓,即专指中央部委所属的全国性的经济类专业报纸,服务行业领域涵盖工矿、交通、运输、建筑、信息、商贸、金融、工商管  相似文献   

20.
张玮 《传媒》2012,(8):43-44
行业报是中国报业的一个分支,系指由中央或省市(自治区)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主管或主办的报纸,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发展,已经在我国报业中形成了独特体系. 我国行业报发展历史回顾 回顾我国行业报的发展,1931年8月在江西瑞金创刊的《健康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专业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