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埋藏的web财宝--隐形网络的搜索利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陈红勤 《现代情报》2005,25(7):157-159
隐形网络蕴藏着丰富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但却难以获得。本文介绍了隐形网络的概念、类型和形成原因,分析了隐形网络的内容,指出了查找隐形网络的途径和工具。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所存在的隐形故障问题。通过介绍隐形故障的概念和特点,说明了隐形故障的危害性,它能够导致大面积故障的产生,在此基础上也介绍了评价隐形故障危害性的方法。通过采取对隐形故障进行监测和控制的方法来减少隐形故障的发生,从而也就减小了系统发生大面积故障的可能性。文章最后还介绍了目前电力系统中对于隐形故障分析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魏岳江 《百科知识》2003,(10):62-63
陷形技术,也就是低可探测技术,包括反雷达探测、反红外、反可见光、反声波等探测技术,是探测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隐形兵器对付“千里眼”雷达有两大绝招:一是改变外形,如美军F—117隐形战斗机;二是使用特殊材料,如美军B—2隐形轰炸机。但将一种武器称为隐形武器带有相当的夸张色彩。隐形技术作为低可探测技术,毕竟不是不可探测技术。隐形不过是从古到今军事上常用的隐蔽、伪装、示假战术手段中的一种先进的隐蔽手段而已。有盾就有矛。有侦察就有反侦察,有探测就有反探测。随着隐形技术的发展,必然刺激与之相对抗的反隐形技术的发展,反雷达隐形技术必将应运而生。由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在各个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随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持续深入,逐渐涌现出一些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本文首先给出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的定义和判别标准,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对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创新的动因、形式和组织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为军队和民用需求而创新,有时也因创新而开拓新的市场需求;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创新通常是连续不断的、多元化的,不仅是持续的军民两用技术创新,还有非技术创新如商业操作模式创新;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注重生产经营效率,建立对接需求方和技术方的公关部门,同时还拥有鼓励职工创新的企业文化。为了解决当前我国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数量较少且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本文建议政府应健全军民融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新制度环境、完善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法规、打破军民融合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壁垒,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应强化自身“问题解决商”的定位,努力构筑“人人创新”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电视机、空调、音像设备和计算机静态时的耗电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大众广为忽视的隐形耗电的问题。通过对实测数据的计算,分析了隐形耗电所带来的电能损耗,指出了隐形耗电在夏季用电高峰时对供电部门造成的压力,同时提出了避免隐形耗电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白云阁 《知识窗》2010,(7):56-57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坐在藤椅上,小雨轻轻哼着这首歌,脸上洋溢着自信而开心的微笑。  相似文献   

7.
2104年5月11日,法院判我一年隐刑。法院的执行人员在我额头上弄了一个“隐形”的标记。所谓的隐形只是名义上的,我的血肉之躯丝毫未变,任何人都还能看得见我。可是任何人都不会承认能够看到我。换句话说。我成了一个隐形人。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需求猛增,用地结构急剧变化,城市隐形地产交易更加活跃,针对城市隐形地产交易的现状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日本政府为提升基础制造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非常重视对制造业细分行业领军企业的扶持.自2014年3月以来,表彰了两批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同时加大了在技术创新、资金补助、人才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及隐形冠军企业的支持力度.总结了日本两批隐形冠军企业及其评选标准,隐形冠军企业在市场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日本政府的扶持政策.对我国制造业应对目前面临新国际竞争带来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挑战,加快制造业产业基础结构体系的重塑,推动我国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在全球细分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静 《科教文汇》2012,(14):114-115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本文从外语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外语教学中对学生交际能力提高起到关键作用的"隐形""显性"学习、"隐形""显性"课程、"隐形""显性"知识等环节,以及它们的相互转化,以增强学生实际交往能力,最终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