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种以现实主义思潮为主体的近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虽然也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发展与背景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巨大差距。诗歌的现代主义倾向似乎大于小说与戏剧,故常被人们用来横向比较。然而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则是在思维不到位的前提下问世的,取形似而弃神同,最终只能使我们意识到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于现代人文意识的主观排斥,严重阻碍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现代主义,将是21世纪中国文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香港当代作家作品合集选·诗歌卷》给我们画出了一条香港当代诗歌发展的基本轨迹.就创作方法来看,香港当代诗歌基本上呈现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多元并存,并以现代主义为主的格局;就其诗歌队伍而言,又是本土诗人、南来诗人和外来诗人的大融合.同时,选集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3.
尽管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注意西方诗歌“外来影响的接受”,西方诗歌的很多历史经验和创作方法也至今是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中非常活跃的因素,但中国传统诗歌的艺术经验及其表达策略仍然是现代主义诗歌的根基,是无法回避的内在的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4.
威廉斯的诗歌兼具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特征,然而对其诗歌具体的后现代特征的阐述并不多见。文章将在简单阐述后现代文学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依据美国著名后现代文论家哈桑(Ihab Hassan)关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分和论述,对威廉斯诗歌的后现代特征之——零散化特征从蒙太奇和拼贴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西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长河,波德莱尔和李金发这两位诗人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波德莱尔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创者,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中国诗人李金发深受波德莱尔的诗风的影响,将象征派引入中国诗坛,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开创者之一。两人虽渊源颇深,但由于中西现代主义诗歌诞生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它不仅决定了现代主义诗歌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而且也从根本上注定在中西诗歌现代性特征上存在着巨大差异。本文拟通过揭示两个诗人在各自创作上差异,来展现现代主义诗歌的中西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英美文学当中最重要的两种诗歌流派当属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无论从形式到创作原则,还是对创作主客体的选择上,后现代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都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将简单分析现代主义诗歌和后现代主义诗歌在创作上的差异,比较二者的创作渊源、创作的主客体、动机及手段,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九叶派”的出现有其必然性,由社会现实的外部环境所决定。从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规律来看,现代主义诗歌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加以改造和整合,而“九叶派”诗歌正是经过改造和整合的现代主义诗歌。“九叶派”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上是达到高峰、趋于完美阶段的一个流派。“九叶派”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手法融于当时中国时代背景下的现实主义精神之中。“九叶派”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最大功绩是,打破了“诗必须表现情感”的传统信条,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主张,更新了固有的诗歌观念。  相似文献   

8.
T·S·艾略特是英国20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因其创作的诗歌作品内容主旨深邃、结构形式新颖、手法技巧纯熟,而被誉为"英美诗坛上开一代诗风的大师",他的许多诗歌作品如《荒原》、《四首四重奏》等都被奉为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的经典之作。深入剖析艾略特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不难发现,他对诗歌语言的隐喻性、音乐性以及"陌生化"特征,做出了有益的艺术探索和尝试,推动了现代主义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9.
意象主义诗歌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起点,意象主义运动标志着西方新诗运动的开端。埃兹拉·庞德是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意象主义诗歌把英美诗歌从讲究修辞和机械呆板的节奏中解放出来,开创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新纪元。他对意象的创新意识深刻影响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战时流动性”和“国际现代主义”的视角下讨论抗战期间现代主义诗歌的三段“旅程”:1.奥登的战地行及其中国组诗;2.卞之琳的延安访问及《慰劳信集》;3.联大学生诗人们的迁徙、远征以及穆旦的诗歌发展。通过考察这些路线的联系和差异,本文力图重新提出“现代主义诗歌”这一问题。战时流动性使历史危机在诗歌领域具体化了,最终带来的是个体经验、诗歌语言、政治无意识的地形重构。这些旅程让我们认识到,诗歌与政治的紧张关系是现代主义的核心问题。诗歌的历史有效性的危机,也就是现代主义的政治想象力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李商隐的无题诗无疑是最具异彩的一部分。就其表达感受的随意跳跃,寄托象征的朦胧泛化,以及那份难以忍受而又无可依托的孤独落寞和对空茫悲凉情爱的刻意唯美追求,这些若从今天的文学理论而言,可以说是带有了明显的现代派意韵。文学艺术由古代走向现代,从形式到内容都在不断深化对人类心灵的各种雕刻描绘,就此而言,现代派文学应该是一种独到的发展和进步。而在所创无题诗中就表现出鲜明现代派意韵的中国古典诗人李商隐,理应具有一种非常珍贵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穆旦不仅是九叶派中最具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人,而且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杰出的诗人。当然,说他的诗最具现代主义倾向,这是就其整体主导的倾向而言,并不是说他一概排斥中国古典诗歌和现实主义的传统。他毕竟生活在中国,生长在这片具有悠久古典诗歌传统和深厚现实主义的土壤上,不可能不受到来自这两方面的深刻影响。只是这种影响在他的诗中并非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体现,而显得较为含蓄和曲折。也就是说,穆旦在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实践中,溶入了现实主义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表现主义美学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其非理性的生命直觉、内在激情以及抽象的哲理思考,构成了创作表达的朦胧、虚幻和神秘。“文革”十年浩劫后出现的朦胧诗潮,从创作观念到表现形态上,都呈现出了与表现主义美学相似的特征。在八十年代现代主义大举回归中国诗坛的背景下,梳理朦胧诗潮的发展轨迹,就可以看出表现主义美学观对朦胧诗潮的形成产生过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分析冯至在四十年代发表的以《十四行集》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旨在揭示出浪漫主义这一重要诗学要义在其诗歌中潜移默化的嬗变,并以此来说明外国诗人及其诗学理论对冯至的影响。可以这样说,1920年代兴起的中国新诗中的浪漫主义在1940年代并没有消失,而是隐秘地被诗人们以现代主义的技巧和手法表达出来。诗人冯至的现代主义诗歌就是一个蕴含浪漫主义因子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爆发后,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发生了重要的转折,代表这一转折的创作成果就是《慰劳信集》。这部诗集以其机智、幽默、风趣的风格和所蕴涵的现实主义思想,使卞之琳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而且推进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在卞之琳创作《慰劳信集》时,西方现代派诗人奥登于这一时期来华,创作了有关中国战场的十四行诗,因此,卞之琳的诗歌创作深受奥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诗歌主题、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E·E·卡明斯是20世纪美国实验主义诗歌的开拓者和革新者,以他标新立异的诗歌模式,成为当时先锋派的主将。本文从卡明斯的创作背景出发,结合他的诗歌风格和特点,通过具体而细微的诗歌例证,旨在说明卡明斯是传统艺术与现代风格的集大成者,是最现代的传统主义者,也是最传统的现代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台湾现代派学的产生与发展伴随着不断的诠释、论争和批评过程,概括而言,台湾的台湾现代派学研究有四种话语:批判与否定现代主义,为现代派辩护;搁置意识形态与美学观念争执的形式批评;现代主义在台湾的历史寻踪与学史定位。在有关台湾现代派学长久争议的背后,隐藏着一些重要的理论难题: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美学冲突;后发性现代主义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站在现代主义的对立面 ,痛心疾首地审视和解剖现代主义扩张带来的人与自然的疏离 ,以及由此展开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拒斥“中心”、颠覆现代主体性 ,抨击理性主义、推崇非理性 ,反对“同一性”、悦纳不确定性 ,构成后现代主义最基本的特征。尽管后现代主义对医治现代主义痼疾、解决全球性问题能起到一定作用 ,但它带着极端性和片面性的张扬却又极有可能让人遭遇诸多陷阱 ,使人滑向迷茫和危险。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反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影响巨大 ,但它的前景和命运却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具有典型的外来文化特征的西方现代主义 ,在中国本土化、民族化的进程十分艰难和缓慢。形成阻滞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基础、时代环境、民族传统和读者欣赏习惯。在其民族化进程中 ,变异和改造是根本途径 ,其中包括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合流。中国现代主义作家普遍存在由现代主义尝试向民族传统复归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