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教学模式" 是以问题为线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的改革应该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要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最终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结合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其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度等,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笔者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充分体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深刻道理.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我在教学中使用提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孔凯月 《文教资料》2020,(6):210-211
"问题式教学"是服务于教与学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情境中,以"问题"整合相关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标准下,基于"问题式教学",针对"区域发展"设计教学案例,探索教学过程,试图提出一些建议,为一线地理教师的教学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同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问题导学"教学以问题为核心和主线,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实践能力,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本文将"问题导学"教学嵌入中学物理教学中,论述了"问题导学"教学的基本特征,随后从问题情境创设、物理问题设计、物理问题导答这"三步"入手,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竖直上抛运动"教学设计为例,说明应用"问题驱动法"组织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引导思考,用问题促进探究,激发他们主动探索问题的欲望,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在自主解决问题中内化新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现有效教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刘荣兵 《物理教师》2013,34(6):29-32
问题链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按照知识点的教学功能和内在联系,将教学知识点转化成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以链状结构环环相扣,形成问题链.教师以"问题"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现代意义上的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即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征是:"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开始,"问题"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归宿.下面,笔者谈谈问题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汤萍 《生物学教学》2012,37(12):21-22
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而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1如何设置问题情境1.1具体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过于空泛的问题不是有效的问题,学生会不知从何着手。比如在学"减数分裂"时,如果这样提问"减数分裂过程和有丝  相似文献   

16.
王孔磊 《山东教育》2009,(7):100-101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问题为线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的学习在于学生是否敢问、敢想。解决问题是一个机械化的学习过程,然而提出问题则是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也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求知欲望的有效措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文化课,也正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在教育过程中担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邹小丹 《考试周刊》2013,(39):58-59
本文以两个具体的教学片断为例,分析并总结了以"问题串"导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朱从会 《考试周刊》2011,(93):91-91
问题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取向的教学方式,强调在教学过程经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教学,注意多种教学途径的合理整合和学习的交流合作。把问题式教学应用在英语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问题”为主线.紧扣新课改的核心内容而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教师转变教学行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