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讲台曾经是只属于老师的舞台。老师在台上手舞足蹈,发号施令,学生们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诜耳恭听,静观其变,接受、同化、记忆和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能获取学习的方法.不能亲自获得表演的快感,也就不能对老师所传援的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相似文献   

2.
一个优秀的演员是深受群众喜爱或追捧的,甚至会出现超级粉丝.他们的经典名曲人人传唱,经久不衰.同样如果一个老师把讲台当作舞台,动用自己各个细胞运用各种方法表演好每四十五分戏,学生会深深陶醉在其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高涨,也就能愉快地接受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课上,有时候贾老师会把小品搬上讲台,自己和学生一起充当演员。  相似文献   

4.
多少年来,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是只属于老师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必须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藩篱,让学生也能走上讲台,展示才华,体验初获成功的滋味。让学生成为老师式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多少年来,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是只属于老师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6.
自古至今,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们才华施展的阵地。是属于教师成长和表演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成了一群被老师支配的木偶。《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也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自古至今,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们才华施展的阵地,是属于教师成长和表演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成了一群被老师支配的木偶。《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  相似文献   

8.
周晓峰 《学子》2014,(11):6-6
一、讲台——生命的舞台我们喜欢看舞台上的表演,唱歌也好、跳舞也好、相声也好、小品也好,喜欢电影和电视,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那些演员十分的光鲜,相比自己一个穷酸教书匠,怎么也光鲜不起来。实则非也,其实,我们也可以一样的耀眼,我们的讲台就是我们生命的舞台。好的演员,她笑,观众就笑,她哭,观众也哭;试问我们站在讲台上是否也同样的忘我,同样的投入,并时时把学生的感受考虑进来。  相似文献   

9.
正方:老师上课应该化妆。化妆可以使老师显得更精神、更漂亮,更有魅力,这样也就更容易赢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而一个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在课堂管理和教学方面肯定会更有优势,更容易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苏州 崔明演员演出表演、主持人出镜上台都要进行化妆,老师的工作和活动也是直接面对别人,联络别人,影响别人的,因此同演员、主持人一样,老师在走上讲台之前也应该化妆。———青岛 吴翔宇在我们的记忆当中,美丽大方的女老师和帅气潇洒的男老师往往会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甚至终生难忘。可见,教师的外在形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  相似文献   

10.
郭少锋 《考试周刊》2012,(31):164-164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老师在讲台上表演,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如果老师的演技非常精妙,则学生不妨像看电影一样,接受一次又一次的视觉、听觉盛宴。教学不可能像演电影那样有趣,毕竟它是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活动,不同于电影的娱乐性。教师也不可能始终以演员的姿态面向学生。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教师就是完美的圣人,必须正经严肃,不能自由随便,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中国教师时时处处都必须注重自己的师道尊严,一走进教室就得收起笑容,板着面孔。在西方,常把教师比做演员,他们认为好老师就是出色的演员。笔者在英国学习期间,观摩了一些随堂课,所见的教师教学都像演员表演一样,学生和教师的自由度很大。他们的教学理念是必须先把学生吸引住了,使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教与学才能轻松自如地达到目的。英国课堂上,随处可见老师忙碌的身影,老师与学生一起,时而大笑,时而蹦蹦跳跳,时而动情落泪。老师兴奋时可以站在椅…  相似文献   

12.
有人把英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作演员与观众,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得像演员一样通过自己表演吸引学生,此话乍一听似乎有理,可仔细一想,又不尽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像演员一样只顾自己尽情地“表演”,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那么课堂岂不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活动也就成了“满堂灌”了。  相似文献   

13.
教育语丝     
《湖北教育》2009,(7):46-46
讲台是温柔的,但有多少老师带着粗暴而来?讲台是圣洁的,但有多少老师带着鄙俗而来?讲台是谦谨的,但有多少老师带着疏狂而来?讲台是给每一个学生的,但有多少老师却把讲台只给了自己?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三尺讲台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是只属于教师的舞台。而学生只是一群听老师讲话,看老师表演的观众。《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必须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藩篱,让学生也能走上讲台,展示才华,体验初获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我经常被老师冤枉,很懊恼,我该怎么办呢?咸阳子文星星姐姐:老师是传道解惑的园丁,他们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把自己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学生,甚至甘做人梯,让扶着自己的学子超过自己。但是老师也不是圣人,难免有些时候会误会学生。作为学生,如果被老师冤枉了,受了委屈,就非常有必要和老师交流,及时澄清误会,这也是解决被冤枉最根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表演,是指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综合性运用口头、肢体、情感等表达方式,形象地表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使学生轻松而又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表演法的步骤:1、消除疑虑、提高认识是前提。面对登台表演,绝大部分学生往往心存疑虑:讲台原本是老师讲课的地方,是很神圣的,而表演应该是影视演员的工作,是很专业的,作为学生怎么能随便上讲台当演员呢?同时,作为学生自然是来听老师讲课的,连老师讲授的都还不一定能够让学生完全接受,那么学生表演的又怎么…  相似文献   

17.
演员登上舞台,在水银灯下表演,要努力塑造完美的舞台形象。卓别林的幽默、梅兰芳的典雅、盖叫天的英武,给人深刻印象。老师登上讲台,在学生专注的目光下讲课,也要致力塑造完美的讲台形象。在知识和真理的映照下,教师的形象可以显得光彩夺目,成为学生行动的楷模,做人的描本,对其一生产生深远影响。一个美的讲台形象,需要教师几年如一日的努力,才能得到学生认可,使学生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8.
任丽姝 《音乐世界》2021,(1):10-19,F0004
从光鲜亮丽的表演舞台,走向艺术教育的讲台,国家一级演员苏国明华丽转身,成为高等学府里的音乐教授,迈向了人生更加辉煌的另一个天地。苏国明老师以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和表演心得培育着莘莘学子,让他们得以化茧成蝶,飞向灿烂的明天。  相似文献   

19.
王玲 《考试周刊》2011,(34):64-64
《新课程标准》将素质教育放在教学的首位,更注重学生的探究合作和自主学习。教育观念的转变也促使语文教师身份的转轨与定位。我认为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导演而不是演员,学生的角色应定位为演员而不是观众。教师应在自己的精彩导演下让学生精彩地表演,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20.
师爱无痕     
上课铃响了,一位数学老师走进教室,发现讲桌上有很厚的一层灰尘,那是刚擦完黑板的同学的“杰作”。他走下讲台,背对学生,把讲桌上的灰尘轻轻吹到讲台上,然后开始讲课。我的心灵在瞬间受到了触动。这是多么细微的一件小事,我却分明看到了这位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他把灰尘给了自己,把清洁给了大家。我想起自己以前处理这些灰尘的方法:站在讲台上,用教科书往台下一扌扇,或是用嘴一吹,就轻易地把灰尘“转移”到讲桌前的两个学生身上。有个调皮的学生也曾经对我说:“老师,你真不文明。”当时,我只当做他一时的调皮,并没有在意,也没有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