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提出了“科学素养”和“化学素养”的概念。尽管新课标没有对此作进一步的阐述,但是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难理解,此处的“化学素养”应该是指“化学专业素养”。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化学专业素养”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主要指:(1)学生对化学核心概念的正确表征;(2)认识学科的特点,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变化普遍性、特殊性、局限性;(3)认识物质变化的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新课程理念指出:“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以及“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另据笔者不完全统计,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已结合不同的化学学科知识内容,有目的地引入了很多相关的化学史料,向学生介绍了化学发展史中许多著名的国内外化学科学家及其成就。  相似文献   

3.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迄今为止,人类研究过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物质之间的变化更是不计其数,为了表述这些物质及其变化,在化学科学的发展进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符号系统,即化学用语系统(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书面语言).化学用语的完善适应了化学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化学的发展,化学用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社会的发展方面起着积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毋庸讳言,由于不适当和过量的使用一些对人类自身及自然环境有害的物质,给人类的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gy)、社会(Socity)、环境(Environment)的英缩写。它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在化学技术应甩于生产、生活实践中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张建芳 《考试周刊》2009,(30):176-176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生命活动伴随着化学反应:化学科学的发展给这个世界提供了形形色色的物质.使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多姿多彩。化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学生的社会生活中(包括其周围的社会生产中),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新课程要求的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6.
化学这门科学最早是在西方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恩格斯认为“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而十七世纪中叶英国的波义耳为化学元素所作的定义是:“我指的元素应当是某些不由任何其他物质所构成的,原始的和简单的物质或完全纯净的物质”,“是一些确定的、实在的、可觉察到的实物,它们应该是用一般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解为更简单的某些实物.”波义耳这里所说的元素实际指的是单质.而化学真正被确立为科学是在十九世纪原子一分子论建立以后,这时元素的概念被定义为“同种的原子叫元素”.现代的观点则是“元素是原子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多次指出将化学史教学融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结合“有关化学发现的故事;有关理论、模型不断发展的史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化学科学与技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作出贡献的事例”选择情境素材进行教学等[1]。  相似文献   

8.
化学史教育是“全面的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史教育可以使学生以史明志,以史明理,以史为鉴。“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已成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有效、合理地运用新教材,在化学课程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渗透化学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新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2,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新教材)为例,对新教材中化学史料的设计与教学进行分析,以期对化学史料的教育价值的认识、教学方式、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田静 《考试周刊》2011,(86):182-182
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密不可分。人类生活离不开物质,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以物质的极大丰富和多样化为前提。改造原物质和制造新物质是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塑料、纤维、橡胶新能源、新药品等的开发和研制与人类的发展密不可分.而这些皆与化学实验不可分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启迪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新课程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新“课标”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内容标准中单独设立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修订稿》)对2001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对比分析两个版本,《修改稿》在“课程内容”标准中主要变化有:(1)更能体现化学学科的学科性和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的基础性、启蒙性和针对性;(2)更加明确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公民公众素养的教育;(3)内容目标要求更加科学、明确和具体.这些内容的变化具体体现在“科学探究”模块、“活动与探究建议”以及“学习情景素材”模决中.  相似文献   

12.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要“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化学知识的习得与科学研究的体验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发展和了解化学家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笔者将化学史分为物质发现史、认识发展史、科学掌故史和物质利用史四个类型,说明在教学中融入不同类型化学史的教学策略;在融入了化学史的“甲烷”课堂教学中,学生穿越历史长河参与人类对甲烷认识发展的全过程,在探索、体验中理解甲烷结构和性质的科学本质,发展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杨洪强 《教学考试》2024,(14):22-25
<正>一、化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有效途径。实际教学中,要注重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的发展趋势。化学史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化学科学文化的传承。它不仅如实地记录了影响化学发展的重要事件,系统地阐述了化学发展的历程,而且向人们展示了化学家们揭开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5.
邓春兰 《中学科技》2023,(19):10-12
<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学的中心工作。化学教师需要响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新课标倡导开展大单元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既推动了课堂转型,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对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构建并完善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二氧化碳”的大单元教学为例,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它与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以及日常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密切关系。化学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发展于人类社会实践中,并对人类社会生产起指导和推动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化学从一产生起就同人类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范围说明]“科学”的范围太广泛,关键是要选好、选准最佳的“切入点”。可供参考的范围大致有:科学促进了人类文明,科学推动了社会发展,科学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这都是大处落笔较宏观的写法;也可从小处着墨,写科学中的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科学(数学)与‘哦”的特长培养,科学(化学)与我们现代生活的关系。如在无线电。电脑、航模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干脆可写‘俄的XX情结”。【方法导引]从审题上看,“我爱科学”应紧扣住“我”(我们)与“科学”的关系;“爱”表示文章应具有一定的抒情性;文章的中心应表现出“我爱科学…  相似文献   

18.
化学实验教学与德育教育潘金枝(临沂师专外资办公室,276005)大家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化学这种作用及其自身的发展,是完全靠实验为先导来完成的.这也就是说,学校里的化...  相似文献   

19.
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四个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环境教育与教材相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环境教育作为化学教学的附带任务,可以把环境科学知识“渗于其内,寓于其中”。通过“渗透”和“结合”逐步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同时又反过来巩固化学知识。例如,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有:①需氧有机物(糖、脂肪等);②植物营养物质(含氮、磷、钾、硫等营养元素的物质);③重金属(汞、镉、铅、铬等);④石油、酚类,⑤氯化物、氟化物、无机盐类污染物;⑥农药、等等。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①悬浮颗粒物;②硫氧化物;③氮氧化物;④一氧化碳;⑤碳氢化物、等等。这些物质的知识可结合在卤素、…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校园文化的界定与功能 关于文化的概念,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有自己的认识和界定。何谓文化,根据笔者的学习体会,有下列几个定义对于我们界定文化的概念是有指导意义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法国);“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思想财富”(德国);“文化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不同于自然界的自然形成的一切”(原苏联);“文化即文明开化,泛指人类生活的一切内容”(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