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江萌 《新闻前哨》2023,(1):60-62
2018年第28届中国新闻奖首次设立媒体融合奖项,其后进行了多次调整,旨在引导理念创新、促进技术应用、打造精品力作。本文以中国新闻奖历届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浅析融合佳作的创新特点,提炼可资借鉴的经验,以期新闻传播理念提升、技术升级、表达创新。  相似文献   

2.
李峤 《传媒》2024,(7):43-45
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直播、5G+8K直播、“直播+”等不同创新形式的新闻直播,逐渐发展成为主流媒体新闻传播开拓创新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对第3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聚焦深融背景下主流媒体新闻直播的“蜕变”原因、创新形态,并对未来新闻直播的创新发展趋势做出预判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婉婷 《传媒》2021,(13):26-27,29
2018年,中国新闻奖增设融合创新类别,不仅是对国家媒体融合战略的现实回应,也是对行业标准构建的实践探索,同时还是对媒体融合新闻创新实践的高度肯定.本文通过对2018—2020年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类获奖作品的统计梳理与内容分析,归纳总结出融合创新奖获奖作品的创作特点,并结合现状对未来融合新闻的生产制作提出相应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媒体融合新闻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而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26亿人。随着媒体融合进入下半场,主流媒体纷纷转向移动传播阵地,创新内容形态。2018年,第28届中国新闻奖首次设立媒体融合奖项,评选包括融媒短视频在内的6个评选项目。次年,第29届中国新闻奖第一次出现“短视频新闻”评奖项目。短视频已成为当下新闻传播的主流形态。通过对部分爆款新闻类短视频开展内容研究和比较分析,笔者发现其在标题的“网感”、  相似文献   

5.
红尘  刘延 《东南传播》2023,(8):18-22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短视频新闻发展如火如荼,已成为新闻传播的热点形态之一。中国新闻奖应势而动,开辟出短视频现场新闻与短视频专题报道两条赛道,在传媒行业起着风向标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文以第31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新闻的25件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样本编码解读,通过对短视频现场新闻与短视频专题报道在内容题材、叙事方法、技术运用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异同比较,来探讨融媒环境下两类短视频新闻的创新路径和创优规律,以期为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内容生产提供创新方向,同时也为高校的融合新闻教学与创作实践提供参考示例。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着数字技术更新,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共存。中国新闻奖作为国内新闻行业的标杆,首次增设"媒体融合奖项",正式将融媒体搬上时代舞台。通过对第28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赏析,本文着重解读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媒体发展的时代特点,深入探索了未来融媒体发展必然趋势及其崛起带给新闻行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融媒体语境下,适合手机端传播的新闻漫画——条漫受到越来越多主流新媒体青睐,其易接受性能有效提升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成为主流新媒体提升传播效能的“利器”。本文以浙江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旗下媒体新闻漫画的实践为例,探讨融媒语境下新闻漫画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8.
乔晓鹏  窦立敏 《传媒》2024,(4):36-37
媒体融合上升至国家战略以来不断深化向纵深发展,“内容+技术”双轮驱动,技术引领更具前瞻性。北京市丰台区融媒体中心以新址建设为契机,运用技术革新带动宣传思想工作手段创新,促进内容生产提质增效,进一步挺进主战场,扩大主流价值观影响力。从2020年起,北京市丰台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政产学研用”推动融媒创新技术从孵化到应用落地,探索创新技术在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发挥的引领作用,历经培育种子项目、寻找场景土壤、适配内容生产、赋能产业未来四个阶段,探索以创新技术驱动融媒生态发展路径,推进“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2018年中国新闻奖评选首次增设了媒体融合奖项,下设六个奖项涵盖了视频、直播和创意互动等新媒体内容,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在奖项名称方面做了调整,其中将"融媒短视频"改为"短视频新闻"。本文以新媒体浪潮下新闻价值的转变与思考为切入点,着重探讨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短视频新闻作品中新闻价值的转向,在传统新闻价值基础上需要对这些转向做出思考,进而对短视频新闻未来趋势做出初步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新技术催生新需求,用户需求必然紧跟技术的变化而变化,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对新技术主动加以利用,才能满足新需求并与用户建立高黏性的连接。第32届中国新闻奖首次设立“应用创新”奖项,正是引导新型主流媒体对技术赋能的重视。文章以6件获奖作品管窥我国新型主流媒体的应用创新成果,发现应用创新作品通过“解难服务”“民生服务”“公益服务”吸引用户使用并满足了部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赋能主流媒体用户连接,为其在未来的产品定位、需求结合、资源整合等方面作出更大力度的探索与提升。  相似文献   

11.
范明献  李昂 《新闻战线》2023,(17):33-35
融合新闻呈现可视化、移动化和交互化趋势,新闻题材偏向重大社会热点并在叙事上多采用个体化与情感化策略。未来,主流媒体须加大前沿信息传播技术在新型融媒产品中的应用,注重用户体验,并扩展适用题材领域来推进融合新闻生产常态化,推动融媒产品形态创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梳理盘点了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以三大央媒为主的媒体推出的优秀融媒体产品,以及打造报道内容新生态的新举措、新玩法。作者认为,从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到独家内容的组织策划,再到产品形态趋于多元、交互设计成为主流,俄罗斯世界杯融媒体报道得到丰富和延展。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短视频的融媒趋势下,渠道多、用户变、跨界快、内容新、体验好、互动强,但是这些优势并不能真正支持新闻短视频内容产量和质量。在新闻短视频阶段性创新中曾经一度出现过“伪逻辑”,叙事创新依靠“场景”,内容创新依赖“算法”,视觉创新依附“用户”,严重限制了短视频新闻出品水平的全面提升。因此,提出融媒趋势下新闻短视频转型路径,旨在促进新闻短视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韩姝 《传媒》2020,(1):65-68
当下,短视频、移动直播、VR和H5等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融合新闻的形态也发生着新的变化。通过对第28届和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的分析发现,现今的融合新闻形态主要呈现为五类,即短视频新闻、移动直播新闻、长图新闻、互动新闻和沉浸式新闻。随着融媒体技术的普及,未来融合新闻的内容主题会更多向社会民生类倾斜,融合新闻的主要形态会以短视频和H5新闻为主,融合新闻的创作主体会从中央级媒体渐渐向地方媒体下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着智能化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如何借助技术打造全媒体产品,如何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议题。【方法】文章通过总结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的全国两会报道实践,解析融媒体产品背后的技术探索路径。【结果】以“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为发力点,打造融媒产品。【结论】主流媒体的媒体融合与内容创新,必须在“思想+艺术+技术”上进行再创新,积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16.
伴随技术的发展,传播体系的话语建构总是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良好的兼容性及优良的场景搭建功能使得H5技术在融媒体时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H5技术逻辑的作用下,传播体系的话语建构在媒介内容层面、用户关系层面以及媒介市场层面相较于传统传播体系发生了内容多样、用户参与度高、多平台融合互通的话语建构转向。本文以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融媒互动类获奖作品为例,分析在H5技术的实现下,新闻作品传播体系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7.
融合是当今传统媒体实现创新发展的主题,同时也是媒体工作者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本文从媒介技术的角度出发,以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作品为例,探析融媒互动新闻的创新性发展,以为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苏妍 《新闻世界》2020,(5):34-36
媒体融合现已步入"深水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新闻评论报道形式正在发生转变。主流媒体不断拓展在融媒领域的评论阵地,创新评论表达方式,创新传播手段,不断扩大主流声音的有效覆盖面,以期更好地实现舆论引导。"融评",赋予了评论更多可能性。本文试以当下现有"融评"产品为线索,分析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突围之道,并试图为今后新闻评论更好的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媒体融合为校园新闻带来了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但是也同样将校园新闻作品推向了一个更宽泛的对比空间。校园新闻作品价值在融媒空间下显露无疑,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劣质作品埋没深潭。如何提高校园新闻的采写质量,成为所有校园媒体当前最关注的研究课题。为此,以既往优秀校园新闻作品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媒体融合后校园新闻泛化归因,从“新鲜事”“新主角”“新平台”三个层面论证了校园新闻融媒转型的采写机制,提出了创设“协同联动”的内容素材宣传,铺设“校园温度”的人文情感涟漪,建设“文化特色”的校园品牌流量等建议。致力于提升校园新闻出品质量,助力校园媒体转型,以顺应媒介融合趋势,增强校园媒体新闻作品的表达力、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惟有坚持内容为本,重视和利用创新与科技的力量,才能生产出更具时代特点的高质量新闻产品,才能在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四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