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和应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对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探究能力和质疑精神能起到关键的作用。要准确理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和内涵,通过统整主题、聚焦语篇和组织活动等方式展开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版课标倡导“思辨性”阅读,就是要提高阅读与表达教学的思维含量与理性精神,助推阅读与表达教学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应精读课程标准,明确“思辨”要义;梳理统编教材,明辨“思辨”文本;深研教学策略,明晰“思辨”教法;科学实效地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性学习。  相似文献   

3.
<正>【任务群定位】《蜜蜂》一文讲述了法布尔通过观察与实验,发现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整个实验过程周密有序,充分体现出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以及实验中潜藏的思辨性思维。因此,我们将《蜜蜂》一课的教学纳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通过任务群设计,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4.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对接的是“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设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要搭建思辨平台、注重思辨要素、统筹思辨性读写进行整体规划。实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要关注教学内容和载体以及学习主题、学习情境和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5.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的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指向“思维能力”这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质疑探究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统整单元主题,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多样活动,关注学习成果,去训练、提高、评价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落实培养与发展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组织结构。在培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应明确不同学段学习任务群的功能特性、学习内容,并作为教学目标制订、策略选择的实施依据。一、第二学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定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作出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7.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依据课标相关论述把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基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内容领域创造性使用教材,以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三个层面,逐步进行分解、梳理、转化,以期真正实现基于教材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版课标根据课程内容整合程度的不同,设置了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这些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其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位居第二层,明确了思辨品质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学生的“思辨品质”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9.
曾淑玲 《甘肃教育》2024,(5):100-103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指向学生的思维能力,功能定位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精神,思辨性问题的设计是这一任务群教学的突破口。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存在着问题设计浅显化、课堂提问随意化等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从把握思辨性问题设计方向、找准思辨点优化思辨性问题设计路径两个层面提出了思辨性问题的设计策略,以期提高教师的问题设计水平,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0.
<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2022年版课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的六大任务群之一,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同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那么,如何有效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笔者认为,除了通过寻找文本内容的冲突点和质疑点,提出具有思维含量又能统领任务群文本的核心问题,和激发学生深度思辨,为其搭建思维导图等学习支架,提示和展现思维程序与过程之外,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文章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确立单元主题和学习目标,按照学习任务群的方式设计了学习任务,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演讲、辩论、写作等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维导图、图尔明论证模型等思维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思辨过程,对议论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12.
傅登顺 《教学与管理》2023,(29):28-30+39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也是当下语文任务群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阅读需要思辨,而思辨阅读与思辨性阅读是有区别的:前者倾向于方法,后者倾向于策略。为此,完善思辨性阅读的程序与对策是思辨性阅读的关键:一是聚焦,确定思辨性问题;二是辨析,展开思辨性过程;三是推断,盘活思辨性结论。  相似文献   

13.
范金胜 《教育文汇》2023,(11):38-40+48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对标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阐述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比较阅读和可视化阅读等策略,有效落实课程目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相较传统教学而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对师生均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应系统整合教材资源,创设任务情境,确定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评价,最终实现学生思辨性读写能力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鸣阳 《科幻画报》2023,(3):153-154
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巨大突破与创新之一。为更好地优化语文课程内容结构,整合教与学的要素,将“思辨”融入语文教育,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思维理性。本文针对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与思维能力提升,探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价值,构建主题统整、文本研判、任务驱动、支架搭建、变式训练等思辨性教学路径,有效提高思辨化课程教学效果,展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培养符合语文核心素养标准的思辨迁移能力。《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诗仙”李白的代表作,从“梦游”二字着手,探索全诗理性思辨迁移教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 18 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6 个,属于必修课程范畴,该任务群的设置由核心素养引领,又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本文将从理念引领、任务情境设置的合理性、学生主体性的体现、综合性实践性的体现程度等方面,评析张春华老师《人人都是评论者“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教学设计》课例,以试图探求核心素养背景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落实,需要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思辨情境,围绕相关的思辨主题,组织多样的学习资源,设计整合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学习经验以及社会热点等阅读各类文本,通过各种学习活动,通过阅读与表达这一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思维方法,能够立足文本进行分析、辨别,养成良好的质疑、提问习惯,有理有据地表达,达到发展理性精神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从近些年高考语文命题来看,作文试题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思辨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围绕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创建一种新的写作教学模式,即“思辨性写作”,让学生聚焦于分歧点,确定思辨性写作的论题,围绕论题展开多元对话、互评修改,以此增强高中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金旦 《江苏教育研究》2023,(15):126-129
鱼骨图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可以切实解决语文教学中“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读出什么”的问题。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过程中引入鱼骨图,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全面、客观地思考问题,并学会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