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临 《青年记者》2017,(5):107-108
当今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我国影视剧营销的必争之地.社交媒体不仅具有自媒体特性,同时兼具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征,能够吸引用户分享隐性广告,这对影视剧的广泛传播具有一定的作用. 隐性广告与社交媒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将广告定义为“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活动”.  相似文献   

2.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16,(25):75-77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于9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互联网领域广告管理的第一个部门规章. 互联网广告的识别性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澄清了许多问题.这部规章明确规定互联网广告是指通过网站、网页、互联网应用程序等互联网媒介,以文字、图形、音频、视频或者其他形式,直接或者间接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这个定义几乎把互联网上的一切带有商业推广性质的行为一网打尽.  相似文献   

3.
张蔚 《新闻世界》2013,(3):103-104
当下,流行文化早已融入到我们社会生活当中的很多方面,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衣食住行处处可见流行文化带来的冲击与改变。而广告,作为商品销售者在面对消费者过程中对其产品或者服务所做的一种宣传方式,我们也是司空见惯。商家在对其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广告宣传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流行文化的影响,在流行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广告与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金常德 《青年记者》2012,(11):62-63
在广告写作中经常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尤其是在广告标题和广告语的写作中更为突出.在广告写作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是为了使广告更生动形象,把所做广告的商品、服务乃至观念等比做某种事物,以达到吸引受众促使其行动的目的. 广告写作中运用比喻的诉求效果 在广告写作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是借用文学手段来宣传商品、服务、观念等,属于情感诉求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雳孰口,国叙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了二2年第2季度期于。:1一告发布监测公告,,显示:医娜务广告濒、云尹现象普遍,有九成多涉嫌违法。这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日前组织对全国部分期刊发布的主要商品、服务广告法律执行情涅进行检查、监测的结果。这次俭查了各省、自冶区、直辖市出版且发行量较大的128种期刊所刊登的药品、医疗器械、食品、酒类等广告,共计2379条,发现违法或者涉嫌违法广告5印条,违法(涉嫌违法)率为23 .12%。其巾,共检查医疗】’一告2田条,发现违法或者涉嫌违法广告加O条,这个类别的广告违法率为%.能%.占检查发现违法或者涉嫌…  相似文献   

6.
高金国 《青年记者》2016,(15):108-108
“被动注意”,就是让你“不得不注意”,让你没法忽略。比如,乘坐商场的电动扶梯,正前方一个悬挂在半空的巨幅广告,迎面而来;除非你闭上眼或者故意扭过头去,否则你不“注意”这个广告,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这种广告和“主动广告”相反,后者是你主动去精准寻找的,不是广告来找你进而把你引导到商品本身,是你主动去找商品。  相似文献   

7.
8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二审。修正案草案新增加了“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全国人大法律委有关负责人解释,这意味着广告代言人对虚假广告也应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8.
近日,著名演员陈小艺与儿子代言的三精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广告,被工商部门叫停,同时叫停的还有江珊、奇志、仇晓等6位名人所做的广告。工商部门还宣布:今后影视明星等社会公众人物在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广告中以消费者、患者、专家的身份推荐商品服务或者介绍商品服务的优点、特点、性能、效果等,均被列为商业欺诈行为。事实上,涉嫌与此类广告有染的,远远不止上述几人。商家找明星,看重的是明星的公众影响力;明星做广告,看中的是商家所给予的巨额报酬;媒体刊发广告,看重的是大笔的收入。如此而言,光靠一个叫停无法从根本上遏制这种广…  相似文献   

9.
广告是信息不对称的产物。人们之所以需要广告,正是因为对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缺乏相应的了解。然而,在如今的买方市场语境下,由于可供选择的商品或服务无以计数,各类广告铺天盖地,消费有限的注意力越发“捉襟见肘”,难以应付。如何有效吸引消费眼球,实现广告效益最大化?比较广告给我们开创了一方新天地。由于在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张妍妍 《青年记者》2016,(30):80-81
故事性广告的定义与特点 在信息膨胀的今天,如何让消费者对其广告感兴趣并有所期待?研究发现,通过对遗忘与记忆的原理分析,往往是有故事情节的广告更能被人们所记牢.① 故事性广告就是借用文学创作的手法,将商品和服务的信息通过新颖、独特的情节设计展现给受众.②深化受众对信息主体的感受认同,从而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研究发现,优秀的故事性广告容易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赢得相当高的点击率.③以往的故事性广告中,视频类居多.  相似文献   

11.
论消费意识形态建构中的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既是一种媒体.也是一种文化形式,同时它还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表征。当恰当地认识到广告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现象和本质时,我们可以看到消费社会中通过广告所表现出来的“商品拜物教”特征。本文从分析“商品拜物教”人手,考察广告所代表的社会关系的意识形态本质,然后分析广告所具有的消费文化特征与意识形态构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广告是广告主有计划地通过媒体向公众传播信息,以推销商品和劳务,宣传各种启事或观点的一种手段。这种以传播观点为主的信息发布成功与否,取决于广告中介组织或者广告文案(亦包括画面音响)的制作者,在为商品或劳务寻找的定位是否准确。一般来说,广告定位的准确率高低,与商品和劳务推销的多寡是成正比的。欲寻找广告的准确定位,不可忽视广告文案制作中诉求角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我国,市场竞争已日趋激烈,不仅表现在商品领域还表现在服务上.如何尽最大可能提升产品附加值是市场各商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广告对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形象、建立品牌情感、发展品牌个性、利用原产地效应等手段实现的.广告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意义表现在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企业社会价值、赋予产品时尚价值上,广告已成为厂家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一个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4.
广告是向公众介绍商品,报道服务内容或文娱节目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招贴、幻灯、橱窗布置、商品陈列等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5.
广告是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内容等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招贴等形式进行。新闻工作者看广告要多“一只眼”,用特别的眼光看广告,对所看的广告进行分析、判断,从中找出新闻资源,并对其中有新闻价值的部分进行挖掘、报道。  相似文献   

16.
1995年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又为广大消费者指出了一条投诉之路,那就是除追究经营者责任之外,还可追究虚假广告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的连带责任。 所谓连带责任,是指由连带债务或共同侵权行为而产生的民事责任。《广告法》规定虚假广告的连带责任,是由广告活动主体的法定义务和侵权行为责任决定的。《广告法》规定的广告活动的主体,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其中广告主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广告经营者,是指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广告发布者,是指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法  相似文献   

17.
黄磊 《新闻爱好者》2010,(10):76-77
关于广告的内涵,樊志育(1994)认为广告就是通过各种媒介,对商品、服务或创意进行商业宣传。广告如何才能很好地履行这一职能,精确地传达相关信息,并高效地吸引消费者,实现诱导消费者、提醒使用相关商品、服务或创意的目标,这一点已经成为业界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8.
广告传播中的人际传播潘向光现代广告作为说服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传播活动,其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广告信息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体,才能送达所选定的目标消费者,以影响其购买行为。这些广告媒体,主要是大众传播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据权威组织1986年的统计...  相似文献   

19.
魏岚 《青年记者》2008,(14):28-29
法国广告评论家罗贝尔·格兰曾经说:"我们呼吸的空气由氧气、氮气和广告组成."广告作为一种高度开放的大众传播行为,在信息时代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广告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繁荣,还有精神层面的影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虚假宣传.如何有效地打击虚假违法广告,规范广告市场和广告行为,从根本上遏制虚假、违法广告行为的进一步蔓延,已成为我们行政执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梁晓琳 《青年记者》2006,(24):79-79
比较广告,又称竞争性广告或对比性广告,是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的广告。在广告中,广告主将同一行业内自己与他人的竞争商品或服务相比较,从而突出自己商品或服务的特点,以影响消费的消费决策或其他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