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黄虹 《体育教学》2003,(2):40-40
那天,我带领我的学生正在学校小操场旁的大树下学习武术操。我在队列前教得兴趣正浓,忽然觉得背后一阵骚乱,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名淘气的男孩子拿了一条吊在树上的“吊死鬼”虫在吓唬周围的女同学。我一看很生气,马上进行了制止。这名男同学虽然马上扔掉了虫子,可不一会“骚乱”的声音又隐隐传来。我转过身,原来又有几名顽皮的学生,玩起了那吐着丝的虫子,惹得四周的同学也因此“动”了起来。学生的注意力本来就容易分散,光靠硬的不行。我意识到必须换一种方式继续我的课程。我转回身,满脸怒容地走到拿虫子的同学身旁,一把捏起了那…  相似文献   

2.
在一年级前滚翻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团身滚动身体,我让学生用力低头,滚动时枕骨先着垫。 正练习着,突然一个小男孩大声喊了起来:"噢!我看见蓝天和太阳喽!寻声望去,一个小男孩正撅着屁股看天。看他顽皮的样子,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部分学生竞争相模仿起来,操场顿时"热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一位体育老师,任两个年级七个班近500名学生的课,如何与学生有效的交流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开始我尝试着利用课堂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改为给学生写评价的“友情卡”,结果不仅发放和回收  相似文献   

4.
<正>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但是,它需要学生把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高度结合起来,这是发挥学习主动性的重要保证证近几年来,我尝试着让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动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年前,我开始在个别班级试行学生做体育笔记的制度,以后又扩大到一个年级。这项制度的主要要求是:每节理论课做好记录,每节实践课后及时记载本课基本教材的名称、技术要领(文字或图示)以及自我感觉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正> 教学幽默中的学问教学幽默是一种思想智慧,也是教学艺术。它如同向平静的湖面抛掷一颗不大的石子,使课堂漾起一绉活泼的思索波澜。仔细玩味,其中不无学问。试举二例,供同行一品。其一老师向学生要一张最好的“像片”在开学初的体育课上,老师非常认真地向学生提出:“要求每人送我一张最好的像片!”孩子们顿时愕然而又活跃起来,精灵的眼睛里闪出不解的神情。有的面视相觑,在脑子里寻找着老师话语的答案;有的开始认真地神往自己心爱  相似文献   

6.
德国是冠军     
我的世界杯情结是在一阵尖叫和鞭炮声中开始的。那是2001年,一个初秋的夜晚,早早睡下的我被一阵尖叫和四面八方接连不断的鞭炮声惊醒。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爬起来冲到客厅寻找答案,我爸兴奋地把我抱起来,一直笑个不停,大叫着:“进了!进了!”  相似文献   

7.
“OK,让我们开始吧,一起跳起来!”随着动感奔放的音乐节奏,我开始了自己又一天的生活与工作。跳健美操,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活,我在其中不停地跳着、笑着,也带领着我的学员们一起快乐着。我似乎是为健美操而生的,14岁那年就因为太沉迷于健美操而放弃了学业,18岁,我被国家选中,前往澳大利亚接受了专业培训。后来我为了学习汉语,也为了与来北京学习中医的男友在一起,来到了中国。那年是1995年,我刚满21岁。  相似文献   

8.
雨夜     
蔚玉梦语 《网球》2014,(1):116-116
我怀揣着网球的理想去寻梦,一路上,看见弱小者我想去帮助,遇到困难时我会顽强的努力面对,因为我会想起和妹妹一起在游泳池边的那个雨夜。那年夏天我刚刚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为了打发开学前的无聊时光,顺便也挣一点学费,我谋到了一份在游泳池打杂的工作。那时我的妹妹才刚刚上高中,我们俩从小就关系紧张,争斗不断,可是那天她却不知为什么提出要去我工作的地方看看,让我也顺便带她游个泳,我居然也心情愉快的答应了。那是一个非常沉闷湿热的夜晚,我们刚在泳池游了一会儿,雨就开始下了起来,开始我们并没在意,但雨越来越大并伴着猛烈的雷电闪现,妹妹开始害怕了,一紧张就开始扑腾着呛水。  相似文献   

9.
编与读     
情谊从初识足球开始,《足俱》就一直陪伴着我,每一次翻开书页,都期待着你们带来的惊喜。当得到偶像的海报时,我会兴奋得跳起来;买到杂志的A版,我会一边翻阅,一边盼望着B版的出现;每期《足俱》上市的那几天,我会骑车跑遍城里所有的报亭、书  相似文献   

10.
青春祭     
我想,我后知后觉。 如果不是那天的比赛,我依然不会意识到自己青春的逝去。 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悲哀。 我现在想起来,就连那天的天气也在昭示着我青春的祭祀。从早晨便开始随风飘散的雨丝时缓时急,干燥的北京城一反常态地湿润起来。 在去工体的车上,我望着窗外的雨,它正绵绵地,周密地,精致而仔细地覆盖着我的城市。 悲哀的气氛已然在我四周升腾,我想,我的确后知后觉。 当我的双脚踏上工体草坪之时,天空沉着阴郁的脸居然强忍住了零落  相似文献   

11.
<正>王杰,是我所任课的初二·三班一名学生。刚接触这个班时,我就发现他与同学之间稍有摩擦,动辄口吐脏语,甚至拳脚相加,同学们无不惧而远之。一次篮球课上他又与同学发生争执,被我制止,但他扬言放学后要进行报复。我感觉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课后就马上找到班主任了解情况。用班主任的话说他就是好说不听,硬管不服,一副自暴自弃的样子。文化学习就更不用提了。家访数次毫无作用,实在是令人头痛。  相似文献   

12.
我的“讲台”又迎来了新生。我想:“新生相对守规矩,此时抓好课堂常规一定会有效果,以后上起课来也会应手。”可没过多久,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后,课堂上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3.
<正> 一部好的乐章,要有好的序,一堂好的体育课,也要有好的开始。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在开讲时先设计了一个小谜语,然后由学生猜出谜底,从而导入课的主题。例如,一次学习垫上前滚翻的课,开始时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小谜语:“两手用力撑,双腿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一出,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了,并很快就有许多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所要学习的动作名称。通过这种猜谜式开讲的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按照自己以往上体育课的经验和在大学所学习的教学方法,我给学生安排了一节以游戏为主的体育活动课。在做完准备活动以后,我严格地按照教案的设计开始了我的课。可刚进行不久,就在游戏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偶然听到有个同学说了句“我靠”,当时我并没有太注意,可不久我又听到另一个同学说了句“傻子”。这时我有点火了,也特别反感,可是我发现同学们说这样的话都是不经意的,而且有这种坏习惯的人也不在少数。一时间我有点不知所措了,这节课就这样过去了,我也没有马上制止这种行为,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1992年9月1日,带着初为人师的神圣、庄重、热情和希望,我忐忑不安地跨进了泰兴根思职业中学高一(2)班的教室。按照惯例,第一节课上引导课。看到我的到来,教室里顿时一片嘈杂,:“她教我们体育,行吗?”“刚毕业的,谁听她的!”“嘻,一个黄毛丫头!”“最多1米6,还没我高呢!”“还是个‘四眼’呢!”面对着学生们怀疑、不屑的神色,我桌上敲击了两下,课堂上才稍微安静下来。紧接着,我和蔼可亲地开始“背诵”着几天前就准备好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开场白”。然而,安静了没有五分钟,教室里又开始骚动起来……看来,这节课如果按照我原先的安排是无法继续…  相似文献   

16.
身陷绝境悟心平提起心平健康学,还得从我的一段亲身经历开始。那是1986年冬天在一次乘长途车时,有几个无赖欺负一个老人,当时我二十多岁,血气方刚,哪能容他们这样欺负、殴打老人,我冲上去要打抱不平,车上的乘客起来劝架,拉着我的两个胳膊,我反倒被无赖打伤。当时我也和大  相似文献   

17.
那是一节五年级的体育课,刚刚开始集合,就有学生忽然大声喊起来:“老师,老师,他们打起来了!”我一看,原来是这班那个出名的“捣蛋鬼”,与一位较老实的学生发生了冲突。我二话没说,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狠狠地批了“捣蛋鬼”一通,可他不服气,居然和我吵了起来。我愤怒了,在全班学生面前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强烈的挑战。我气急败坏,“你不想上就走!”他真的转身就走了。我怒气未消,对全班同学大声吼着:“这节课没法上了,回教室上室内课”。  相似文献   

18.
刘真 《体育教学》2011,(9):29-29
案例描述 转眼已近五月,距离“2+1',大课问展示的时问越来越近r,看着参加空竹练习的学生,有的瘫坐在操场上,有的自己在一边无精打采地抖着空竹,简直是溃不成军,我真是又急又气,天气越来越热,每天单一的队列、空竹简单训练使学生已经失去了起初的热情,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我忍不住大喊起来:“练习队列!”学生却依然我行我素,正当我怒气未平时,突然一个学生小力把空竹抛出,做了一个燕子翻身,又接住了空竹,同学们一下子兴奋起来,随后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板起面孔,本想大声训斥他们:一是要有统一的顺序,不能自作主张破坏了动作的整齐;二是队列中不该有这样高难度的变换动作。但是,我没有责怪学生,反而对这个动作做了讲解,并给予肯定。学生们一片赞赏的掌声,脸上写满了佩服的表情。原本疲惫不堪的学生,又都来了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一、基本原则在体育课中,不管个别学生是有意还是无意干扰课堂的言行,教师都应该在第一时间制止,以保证整体学生的"利益"。当然,如何处理问题很关键:武断呵斥或强行制止,容易产生"对抗"的局面,教师很难找到"台阶",对教学过程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一个基本原则:针对正在进行的具体行为,通过"连环三问"引发学生的反思,引领他们的行为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20.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我认识市教研员是在一次市级公开课上。那天一大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学校,提前做好上课前的准备。我看了看表,离上课还有一个小时。这时,不知道是时间过得太慢,还是我来得太早,我的心开始紧张起来,煎熬地等着上课时间的到来。离上课还有五分钟,市教研员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