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的家长反映,入园都两个月了,别的孩子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可我的孩子上幼儿园总不太高兴,怎么办呢?其实,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家长别太担心,你可以这样做:●尽量启动孩子的快乐记忆,经常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幼儿园里什么最好玩?”“老师为什么奖你小星星?是不是你做得很棒?”帮助孩子回忆幼儿园里愉快的情景,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还可以与孩子订一个协议,如每天让孩子讲一件幼儿园里发生的开心的事情,每天给爸爸妈妈介绍一位新朋友。让孩子带着“任务”积极投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当孩子哭闹时,家长不能一味哄骗或责备…  相似文献   

2.
幼儿升入大班后 ,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是 :自己的孩子能写多少字 ?能做几道计算题 ?家长们填写“家园联系册”时 ,多半家长都要求老师多留一点作业 ,让孩子回家完成。而家长们所要求的这些作业 ,都是一些“死作业” ,如让孩子多抄几遍生词 ,多做几道算术题。这些“死作业”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讲 ,弊大于利。那么 ,幼儿园该留什么样的作业 ?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一、幼儿园教育不是小学教育的雏形 ,所以幼儿园不宜给幼儿布置一些“死作业”。时常有家长这样问我 :“我几乎每天都看见你们带着孩子游戏 ,为什么不给他们做做作业 ,写写字呢…  相似文献   

3.
有的家长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以后,随便塞给他一个玩具,就忙起自己的事来。如孩子提出什么问题,家长就不耐烦:“我忙呢,自己玩去! ”孩子哭了,便动肝火:“真淘气,我叫你好好玩的!”有时孩子屁股上还可能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孩子真是身在福里,原来的衣服还没有穿旧、穿破,做父母的又毫不吝啬地给添置新的,而且价格昂贵。即使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长,也会尽量这样去做,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也是:毕竟只有一个孩子呀!在幼儿园里,每当孩子穿上一件新衣服,总会向我和别的小朋友炫耀一番:“老师,看我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老师,爷爷给我买的宜而爽背心和裤头!”有的孩子边说边撩起衣服,让我看个仔细。刚开始  相似文献   

5.
孩子为什么总被别人欺负?这样的情形经常出现!你的孩子哭着跑回家来:“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儿。”“他们都欺负我。”“没人喜欢我。”这样的情况让家长心碎。你看到孩子是那么委屈,你既着急又不解:为什么别的孩子不喜欢他?你隐约地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做了什么事而让别的孩子远离  相似文献   

6.
随着幼儿升入大班,即将上小学,不少家长开始焦虑,纷纷找老师询问孩子要不要上学前班,甚至有的家长说:“幼儿园各方面都很好,但是不教孩子拼音、写字、算术,我担心小学会跟不上。”“我每天回家问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孩子什么都说不出来。”“幼儿园什么都不教,孩子每天就是瞎玩。”  相似文献   

7.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关心孩子的家长就会忙着询问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有的家长会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家长就会感到失望。还有的家长会这样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发现了什么?”让孩子讲述幼儿园里发生的新鲜事,甚至让孩子提出问题来。两种提问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思考:你赞成哪一种提问呢?  相似文献   

8.
入园之前     
那些牙牙学语的幼儿听说要上幼儿园,有的高兴得拍小手,有的怕得直摇头,其原因在哪里呢?许多家长把孩子进幼儿园当作一件大事,教育孩子热爱幼儿园,团结小朋友,勤劳动,守纪律,听老师的话,做诚实勇敢的好孩子。有的家长还抽空带孩子到幼儿园去认识老师,熟悉环境,参观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于是,孩子幼小的心田产生了早些进幼儿园做好孩子的热望。这样的孩子一进幼儿园,就能听老师的话,与同伴友好相处,乐意参加各种活动,习惯于集体生活。有的家长却把孩子上幼儿园作为惩罚的手段,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了缺点或犯了错误,总是用“送你上幼儿园”,“让老师去骂你管你整你”,“不接  相似文献   

9.
头一 :热闹的商场玩具柜前 ,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哭闹着赖着不肯走 ,非要父母买其中的一样玩具。年轻的妈妈连连劝说 :“我们家已经有许多这样的玩具了”。孩子说:“不 ,不 ,我就要买。”镜头二 :一个个孩子被家长接出了幼儿园 ,霎时园内的小贩笑眯了眼 ,在孩子们“我要吃这个”、“我要吃那个”、“我也要……”的叫声中 ,家长们纷纷掏钱……镜头三 :一孩子指着自己衣服的商标神气活现地“教育”同伴 :“我这件衣服是名牌的 ,你有吗?我还要爸爸妈妈给我买名牌鞋呢!”同伴不禁黯然无语。……类似的镜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见。有资…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里常看到有的家长大声训斥孩子:“玩到这么晚还不回家,你长了记性没有,怎么东西又丢了呢?”等等。一边是大声哭喊的孩子,一边是尖声训斥的父母。  相似文献   

11.
过去我做保育工作,只想着怎样做才能尽快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却忽视了孩子的年龄特点,例如,有的孩子挑食,我反复劝说都无效。一方面我怕孩子吃凉饭不舒服,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不吃某种食物对健康有影响。于是,就想出了一个方法——你不是不爱吃吗,我就在你面前再放上相同的一碗,并说,你必须赶快把它吃掉,要不然你还得吃一碗。有了这个“威慑”,孩子都乖乖地把不爱吃的吃了。这种方法表面看起来非常有效,实际上会给孩子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有的孩子因为这个原因,甚至不爱上幼儿园。家长也对我的这种教育方法感到不满。有的家长向我  相似文献   

12.
“明明,今天老师教了什么儿歌,念给我听听。” “昕昕,今天老师有没有给你们讲故事,能讲给妈妈听吗?” 每天放学的时候,当家长拉着自己的孩子走出园门时,总会听到这样的发问。有时候,有的家长也会向老师反映:“回家问他在幼儿园学了什么东西,他就是说学了新  相似文献   

13.
每天,我都会给孩子留一个小小的作业。所谓“作业”,不是让孩子动笔写,而是让他们回家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和成人的活动,第二天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这学期,有一节谈话课内容是《好孩子,不任性》,头一天,我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问一问,想一想什么是任性?你有没有任性过?任性好不好?第二天,围绕“任性”孩子们纷纷地发了言,有的说:“那天,我和妈妈上街,我非要冰激凌吃,妈妈不答应我就哭,这就是任性,这样做不好。”还有的说:“有一次天很冷,我非要穿裙子,妈妈不让我穿,我就闹着不上幼儿园,这是任性,任性不好。”……孩子们争先恐后地…  相似文献   

14.
这几年,我们不时发现不少幼儿带钱上幼儿园。与家长交换意见时了解到,幼儿带钱的原因有:一是家长认为幼儿要有零用钱,钱是家长主动塞给孩子的。二是有的幼儿上幼儿园时讲条件,要求买这买那,家长为了赶着去上班,就用钱来打发孩子。三是少数幼儿趁家长不注意,悄悄地从家里拿了钱。通过观察,我们认为这样做的后果很不好:一是幼儿年龄小,控制能力差,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他常常拿出钱来玩,影响活动的  相似文献   

15.
在家庭教育咨询中,家长们经常向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孩子想要什么,我们就给买什么,但是你给他提点要求,他却不干; 孩子特别“皮”,不听话,你给他讲道理,他也懂,但就是不照着做。  相似文献   

16.
吴莉莉 《山东教育》2002,(36):34-34
如今,很多幼儿园在孩子放寒暑假时,会根据孩子一学期的表现,评选“好孩子”“乖宝宝”等荣誉称号,并给孩子颁发一些象征性的小礼物、纪念品。奖品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他们对此是爱不释手,但是一些家长对此却褒贬不一。我曾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一位家长在拿到幼儿园发给孩子的奖品:一幅价值1元左右的小墨镜时,大发感慨:“这样的奖品有什么意义?别把我孩子的眼睛给弄毁了。”说完,将奖品扔到了一旁。孩子是连哭带闹,家长则苦心劝说:“宝宝,别哭,妈妈给你买一幅好墨镜,一定比它更漂亮……。”看到这一幕,我很是气…  相似文献   

17.
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以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我经常给家长布置“任务”。如在开展有关汽车的主题活动时,我会请家长帮助孩子查找有关资料,共同完成小制作,等等。不料,有些家长对此提出了意见。有的说:“我们工作忙,顾不了孩子这么多事。”有的说:“有些知识我们也不懂,所以有些事我们也完成不了。”有的说:“有些事超过了孩子的能力,不得不由我们包办。”面对家长的意见,我感到困惑:难道我的做法错了?怎样利用家长资源才能既不给家长增添负担,又能有效促进孩子发展?对此…  相似文献   

18.
年轻的父母常喜欢在孩子入睡前哄劝促其闭眼安静待睡,当孩子不能进入梦乡时,家长又常施以许愿式的甜言蜜语:“快快睡着,明天妈妈给你买好玩的、好吃的、好穿的……”这种方法一时也许奏效,但它的副作有不可低估。孩子期待明天的许愿实现,想象时间过长,不但  相似文献   

19.
当我问几个学生“你认为合格家长应该是怎样的”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现在没有几个家长合格,整天就知道让孩子学呀学。”“作为孩子,你谈谈对合格家长的看法?”我进一步征求学生的意见。于是学生们便提出了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考。不打孩子。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打一顿,来个“皮带炒肉丝”。有一名同学说他数学考了62分,老师要家长签字,几个同学一起回家时,一路上他都不吭声,问他原因,说是今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学给他出主意说:“你就装作头痛恶心,上次我就这样,结果…  相似文献   

20.
父亲过生日,全家人济济一堂,长幼分成两桌,美酒佳肴很是丰盛。长辈们的一桌已经开宴了,这一桌上其他孩子也已动筷了,只有我的小侄女姗姗端坐着。有人问:“姗姗,怎么不吃呀?”姗姗眨眨眼睛说:“我等姑姑和妈妈呢!”大人们纷纷说:“别等了,你快吃吧!”姗姗说:“不,幼儿园老师说,吃饭的时候要等着和大人一起吃!”我弟媳一听,走过来搡了孩子一把,说:“就是你事儿多!哪来这些毛病!”姗姗委屈得哭了,一边擦眼泪一边说:“老师说,好孩子要懂礼貌……”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我常常听到幼儿园老师诉苦:给小朋友正音,教孩子说普通话,有的家长却说孩子“拿腔做调”,教小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