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谁是大赢家     
如果你常看一些国内娱乐圈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你一定熟悉"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得奖原则,只要你给个小面儿。在典礼现场露个小脸,主办方肯定会分你一块"猪肉"。NBA一个赛季1230场常规赛结束后,联盟也会准备一些奖项颁给在场上和场外有突出贡献的球员和教练等。NBA没有"分猪肉仪式",但要想成为颁奖典礼上的大赢家也绝非易事。比如加内特今年拿了最佳防守球员,想要再拿常规赛MVP会难上加难;克里斯·保罗和斯科特本有机会联袂为黄蜂队得到分量十足的MVP和最佳教练奖,但终究是来自"天使之城"的科比阻止了这一切发生。NBA自从在上世纪80年代为常规赛的奖项中增加了最佳防守球员、最佳第六人和进步最快球员奖后,现在的NBA常规赛涉及到个人的主流奖项主要有7种(见下表),至于像奖励NBA球员或教练在公益及社区活动作出重大贡献的沃尔特·肯尼迪公民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等分量略轻,主要参考的也并非是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2.
木木 《篮球》1999,(18)
NBA大牌球星成堆撮,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NBA教头最不容易,一不留神,不定得罪哪位爷,到时候他出工不出力都算给你面子,一撂挑子,哭都来不及。所以主帅给手下拍马作揖是常有的事。可就偏有那么几个“魔鬼”教头不信邪,管你挂多大的牌子,只要在本帅帐下,就别想“炸刺儿”。说是“魔鬼”教头,其实并非如魔鬼般可憎,只是军纪严明罢了。  相似文献   

3.
红与黑     
凡事都有正反面,NBA这几年很多制度都值得商榷,有压迫就有反抗,对于一些不公平的事情,NBA球员也会做出回应。当“裁判门事件”成为NBA有史以来最大丑闻之后,似乎一夜之间,NBA就变得风雨飘摇了,实际上,NBA从来都不如我们看见的那么井然有序,在繁华的背后是一些你想不到的光景。  相似文献   

4.
犯规潜规则     
“潜规则”一词,现在很是流行。它是一种区别于表面规则的规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潜规则”一词兴起于娱乐圈,反映了影视、电视界的交易黑暗面;在大学,“潜规则”反映了高校的“官场作风”,“扩招”乃是注水猪肉;NBA也有潜规则,想犯规,还不想被吹犯规,那么,除非你是大牌,还得是超级大牌,才有行使这个“潜规则”的权力。NBA总裁斯坦恩曾如此解释过关于超级球星受裁判厚爱和优待的根本原因:“球迷总是觉得超级球星得到裁判的优待。实际上是伟大的球员制造了对手的犯规,作为裁判你不得不吹,因为制造犯规的技巧高超。”然而上赛季,NBA调查球员和教练对裁判判罚的结果显示:98%的犯规在球员和教练眼中都是“狗屎”。  相似文献   

5.
犯规潜规则     
烙印 《当代体育》2007,(7):54-57
“潜规则”一词,现在很是流行。它是一种区别于表面规则的规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潜规则”一词兴起于娱乐圈,反映了影视、电视界的交易黑暗面;在大学,“潜规则”反映了高校的“官场作风”。“扩招”乃是注水猪肉;NBA也有潜规则,想犯规,还不想被吹犯规,那么,除非你是大牌,还得是超级大牌,才有行使这个“潜规则”的权力。NBA总裁斯坦恩曾如此解释过关于超级球星受裁判厚爱和优待的根本原因:“球迷总是觉得超级球星得到裁判的优待。实际上是伟大的球员制造了对手的犯规,作为裁判你不得不吹,因为制造犯规的技巧高超。”然而上赛季,NBA调查球员和教练对裁判判罚的结果显示:98%的犯规在球员和教练眼中都是“狗屎”。[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末期狂躁症     
NBA是一个大染缸,有多少学校里的乖乖仔,到了NBA 没过多久就成了“混世魔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大虫”罗得曼,真是任你再贤良淑得,也经不起NBA的极度诱惑。  相似文献   

7.
NSA的“第N次”谈判伴随着NBA主席大卫·斯特恩的拂袖而去再一次进入僵持局面。为了使“冰冻期”早日结束,各界人士争相献计献策,有一球迷曰:“把钱都给乔丹,让他决定该给每个球员多少钱,或者不如让他当NBA主席。”更有“大鲨鱼”奥尼尔献一条毒计:“将参加谈判的人都锁在一间屋子里,不谈成就不放他们出来,我看不出两天就会达到协意。”也有某球员聒噪:“可以给老板们一点面子,但大卫·斯特恩的年薪800万美元必须削减一半。”更有一个叫IBL的篮球联盟宣布在1999年组织新联赛,大有取代NBA之意。“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相似文献   

8.
八卦新闻     
随着NBA赛事的结束,迷人的夏天也已成为NBA球员们最向往的假期,但每年的这个时期却似乎都是NBA球员们的噩梦。也许是频繁的赛事给了队员们无穷的压力,因此每到夏天的休假期,就总有一些球星要“出轨”。本期我们的八卦就以此为引,先介绍一下到目前为止球星们的“出轨”状况。  相似文献   

9.
NBA嘉年华     
十月一日至三日,NBA嘉年华来到了上海东方明珠广场。这个具有狂欢节性质的活动给球迷们带来了一个娱乐、激情的周末,主题公园开设篮球竞赛、漂亮的啦啦队表演以及各类线上篮球游戏,更有惊险刺激的现场游戏。今年NBA嘉年华的重头戏是送出了4个“2006 年NBA全明星之旅”的名额。(其中包括2006年NBA 全明星赛门票、从上海出发至2006年NBA全明星赛事举办地的往返机票和当地交通、住宿,均由“可口可乐”赞助),届时让你有机会赴美国亲身体验这一盛大的篮球派对。其中三个“2006年NBA全明星之旅”的名额由本次活动3对3篮球比赛的总冠军获得,另一个名额被赠予了一名最佳拉拉队员。在NBA嘉年华期间,法国著名的扣篮表演团队“Slam Nation”再一次来到中国,为中国球迷献上了精彩的花式扣篮。摄影/洪南丽  相似文献   

10.
前言:更爱我们的CBA,还是NBA,这是一个在校园中可以争论很久的话题。将姚明、巴特尔比作我们CBA精烹数年的“满汉全席”不过份,眼下,他们已成为NBA篮球盛宴上的一道特色大餐。而NBA给我们的似乎也能弥补我们的某些遗憾:NBA电视转播眼下正在12家国内电视台热播着;2004年,NBA的季前赛也将落户京城,NBA标志的服装也将穿在球迷身上。NBA就像麦当劳一样,成了你随时可以满足肠胃的“篮球快餐”。对这一切,我突然想问一句:  相似文献   

11.
NBA宗族大战     
新赛季的NBA常规赛刚刚揭幕不到月余,可偏偏就有人宣称冠军已然有了归属,各项年度大奖也被诸位英雄好汉收入囊中。 难道一个漫长的赛季,就这样匆匆地结束了?在NBA50多年的历史上尚无这种情况发生,就连劳资纠纷爆发也只是将赛季缩短些许,却从没有“无疾而终”过。 不要担心没有精彩的球看了,刚刚结束的并不是NBA的真正比赛,而是美国的一些自称为“姓名学家”的人组织的“NBA宗族大战”,而且比赛也并非真刀真枪而是计算机虚拟。比赛的结果绝对不会对你所关注的NBA有任何影响。 可仔细想想这种“宗族”意识乃是我们早已摒弃多年的文化糟粕,而大海彼岸的美国人却不知从哪找到又重新包装,令其粉墨登场。看着他们乐此不疲的样子,真不忍心告诉他们一句实话:“哥们,这是我们玩剩下的。”  相似文献   

12.
谁是弱智哥?     
谁都知道在NBA打球的是一群美国"知识分子",即便混杂着三两个没上过大学的,也属于小众群体。而且2006年大卫·斯特恩也已经给那些没拿到大学录取通知单却还想着进NBA玩的小屁孩宣判了"死刑",所以这个职业联盟的整体素质还是有保证的。可那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文凭不等于水平",在NBA,文化人冒傻气的事件简直可以车载斗量。什么?你不信?甭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相似文献   

13.
谁都知道在NBA打球的是一群美国"知识分子",即便混杂着三两个没上过大学的,也属于小众群体。而且2006年大卫·斯特恩也已经给那些没拿到大学录取通知单却还想着进NBA玩的小屁孩宣判了"死刑",所以这个职业联盟的整体素质还是有保证的。可那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文凭不等于水平",在NBA,文化人冒傻气的事件简直可以车载斗量。什么?你不信?甭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他是狼,因为动物中狼最敏锐最矫健,也最凶狠最残酷。 福尔克是NBA的大红人迈克尔·乔丹的经纪人,同时还包括犹他爵士队后卫斯托克顿、纽约尼克斯队中锋尤因,迈阿密热队中锋穆林等40多个职业篮球明星,他的知名度甚至不在这些大明星之下。但在大多数时候,他却不是那种你愿意为之喝彩的人,他甚至被一些NBA的经理们称做“从地狱里来的经纪人”。在职业篮球界说出福尔克的名字,人们称他是“仅次于职业篮协主席的、在职业篮球界第二个最有权力的人。”  相似文献   

15.
马刀 《篮球》2004,(11)
丹尼斯·斯科特的名字可能很多球迷已不太清楚了,因为他打球的时候,只能算作NBA二流球员。但是,在1995~1996赛季,他投中了267个_三分球,并在那个赛季魔术与鹰队的一场交锋中,投进11个三分球。那时,这两个数字刷新了NBA的历史纪录,也就是说,无论丹尼斯·斯科特是不是耀眼的明星,他都将作为NBA历史的推动者,被后人铭记。正如斯科特本人所说:“幸好NBA官方有记录,他就像不说话的奖杯。等我到了晚年时,当有人问我‘你真的打过NBA吗?’我就可以回答他‘没错,你可以去查查记录’。如果我的孙子问我‘哦,爷爷,你是骗我的吧,你怎么可能打过NBA?’我也可以告诉他‘嘿,小家伙,去查纪录。’” 在NBA五十多年的漫长历程中,随着技术统计项目的不断增加,留下了各式各样的记录。本文追忆的,只是一些典型的单场个人进攻纪录。  相似文献   

16.
红与黑     
凡事都有正反面,NBA这几年很多制度都值得商榷,有压迫就有反抗,对于一些不公平的事情,NBA球员也会做出回应。当"裁判门事件"成为NBA有史以来最大丑闻之后,似乎一夜之间,NBA就变得风雨飘摇了,实际上,NBA从来都不如我们看见的那么井然有序,在繁华的背后是一些你想不到的光景。  相似文献   

17.
《说唐》有这么一段:唐王李世民攻打洛阳王王世充,单雄信阵前迎敌,与唐将尉迟敬德放对,单雄信大喝一声:“兀那黑炭头!撒马过来!”尉迟敬德一听乐了,“嘿嘿,阁下尊容却也整齐得有限!” 这叫大舌头吃白肉——谁(肥)也别说谁(肥)。这场面要是在NBA,等不到李世民打王世充,场场都能碰到。要说这歪瓜裂枣,可让NBA给占全了,虽说胖大的魁梧、瘦小的精神,但论起长相,英俊者寥寥无几,大多是包不同所说的“英丑”。不信你上NBA网站看看各队名单的小照片(头像),一个个青面獠牙,宛如地缝里钻出的灶王爷。又好似老梁身份证上的尊容,有点革命觉悟的同志看后第一反应是去报案。 把NBA有头有脸的主儿数个遍,能称得上英俊二字的也就仨瓜俩枣,乔老爷算一个,“病秧子”希尔算一个,轮到科比这儿就有点儿勉强了,剩下的就更提不起来  相似文献   

18.
NBA Gossip     
《当代体育》2011,(4):14-15
THE GOSSIP Kevin Durant微博表白愿喝女星洗澡水 在今年的金球奖颁奖典礼上.在当红好莱坞女星斯嘉丽·约翰逊从红地毯上走过的时候.NBA当红巨星、雷霆队当家球员凯文·杜兰特看见性感的约翰逊,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表了一条消息:“I will drink your bath water,Scarlett Johansson(斯嘉丽·约翰逊,我会喝掉你的洗澡水)。”  相似文献   

19.
杜婕 《新体育》2003,(6):58-60
NBA有29支球队、三四百号注册球员,要想记住每个球员的名字,识别每一张面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何况还有很多相同姓氏的球员扰乱着人的思维。 对这些“五百年前是一家”的球员进行梳理,人们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就像家中的几个兄弟,性格上有相仿的,也有迥异的;有成器的,也有不成器的,可谓“一娘生九种”。 在NBA2002~2003赛季的注册球员名单上,姓氏大户竟然是威廉姆斯,一共有11个。然后是9个布朗、7个杰克逊、6个戴维斯、5个安德森、5个琼斯、5个约翰逊、4个罗宾逊、4个哈林顿、4个米勒、4个托马斯。还有一些大名鼎鼎的NBA球…  相似文献   

20.
巨星第5街     
电子游戏MXP虽然NBA暑假己过,但历时五个半月之久的劳资纠纷实际上等于给NBA球员放了长假。一些年老的球员挺身而出,参加与资方的谈判,而一些年轻球员尤其是第X代球星自知说话不够份量,于是便索性“不谈政治”,沉溺于电子游戏之中。他们最喜欢玩的项目当林是NBA游戏啦,休息时仍不忘工作,也算有上进心吧!玩NBA电子游戏还上场的新生代要救科比·布莱恩特、蒂姆·邓肯、马布里、加内特和安东尼·沃克了。马布里自己有一合索尼公司生产的playstahon三线如戏机并配上了屏幕,而布莱思特无论客场比出两天或是两星期都必有Nintendo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