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廖志恩 《文教资料》2012,(15):13-15
壮族嘹歌和苏格兰民歌分别由壮族劳动人民和苏格兰劳动人民创作,充分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社会生活。壮族嘹歌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平果壮族嘹歌》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苏格兰民歌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通过壮族嘹歌与苏格兰民歌中思维原型的比较,可以更清楚了解壮人和苏格兰人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为壮族及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取材于云南文山、由文山本土作家创作电影的《阿峨之恋》是一部以壮族民族综合文化为题材(如:壮族版画、壮族民歌、壮族服饰等等)而创作的彩色故事片,于2008年10月13日公映,被誉为"新时期"的《刘三姐》。本文主要围绕影片对壮族原生态民歌等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作用、以及影片中壮族民歌合唱与对唱的应用这些角度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族群认同以历史记忆为基础要素,并通过文化表征加以巩固和维持族群边界。国家认同是多元族群国家中重要的国民意识,是安邦定国的思想纽带。作为南疆边陲的靖西壮族共同体,具有以真实的历史记忆作为基础的文化想象、基于传统文化表征的民族意象以及基于现实民族团结的国家形象,实现了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环境的产物,文化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促成了文化的发展。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是一种原生态民歌,它作为马山壮族的传统民间文化,因适应当地社会历史发展而被传承至今。从文化生态的视野探讨了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存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而揭示其对壮民族社会生活生产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三姐文化表现形态主要是传说、歌谣和民间信仰,与之相关的戏剧、影视、商品和旅游等则是其衍生物。刘三姐是壮族中古时代壮汉文化融合产生的文化英雄,刘三姐文化是在壮族民歌文化基础上,融合中国南方各族群娱乐浪漫文化因子共同打造的狂欢文化偶像。刘三姐不仅是壮族,而且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狂欢文化的一种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6.
壮族地区的歌舞文化非常浓烈,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我国近年来提倡文化艺术保护和民族复兴,在这种时代背景中,少数民族的歌舞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壮族地区的民歌题材以及内容,能够了解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以及民歌的元素表达,在民歌发展中予以充分保护,才能够履行文化保护的意义和职责。壮族是继汉族之后的第二大民族,其艺术文化浓厚,歌舞内容繁多,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艺术保护对象,因此,应该从原生态民歌保护角度入手,在发展中进行保护与艺术加工。  相似文献   

7.
范秀娟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6):12-15,38
壮族是一个有着歌圩传统的民族,情歌是壮族民歌中最丰富的一类。浩瀚的情歌和古老的歌圩似乎都在表明一个事实,即壮族民众享有充分的恋爱自由和非常诗意的恋爱方式。但是,深入壮族民间,却会发现一个相反的事实:壮族民众很少有夫妇是通过对歌结识并成婚的。壮族情歌所标示出来的壮族青年男女"以歌交情、倚歌择配"实质上至少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就已经是一种文化的幻象。明确壮族情歌是乡土社会的一种审美幻象,可以引导我们对壮族社会及其文化有更深刻、更细致的洞察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承载着壮族文化记忆的民歌在政府重塑的价值定位中得以复兴,政府、学者文人、社会力量和民众在内的不同诉求主体共同参与到壮族民歌的重建发展中来,探索这些主体参与下的民歌境遇,对于壮族民歌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将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确实有一部分壮族真的是世代生活在岭南的,是岭南的土著民族(自称布土、布侬,布依,布傣(岱)等,都为岭南的原生土著)。但是,壮族总人口当中有1/3强的人(自称布壮,为岭北的原生土著,后迁移岭南,为岭南的次生土著)在春秋晚期以前是居住在岭北湖南的湘江中上游流域的。这说明,壮族族群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壮族不同族群的文化生成机制及其文化特征不一样。壮族五大族群中的布土族群和布侬族群信仰布洛陀为创世主神;布壮族群和布依族群信仰盘古为创世主神;布傣(岱)族群则信仰和崇拜"天"神。  相似文献   

10.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在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原生态文化相撞击下,融合了政治、经济、文化三种合力的产物.以壮族原始歌圩仪式所具有的审美功能为参照,从歌墟仪式由原始群体性记忆走向现代都市狂欢式仪式、由原始诗性意味的消解转向现代审美韵味的构建等方面比较分析壮族歌圩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特征,可以挖掘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抵抗、审美修复的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11.
根据车轮跑练习与110m跨栏跑的技术比较,两者在极限性、爆发性发力以及髋关节为轴的高速摆动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建议把车轮跑划入110m跨栏跑的辅助性练习中,并应贯穿于整个训练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impact of race and ethnicity on students' science learning in US schools. Specifically, it discusses (a) the constructs of race, ethnicity, and culture, and the racial and ethnic student composition in US public schools; (b) effective classroom practices for curriculum,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related to race and ethnicity; and (c) future policy and practice regarding race and ethnicity in science education. We discuss the scie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African American, Latino, and Asian American students. Even though Asian American students are viewed as the model minority, some struggle with science learning, because their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re seen as hurdles. As there is little defendable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related to Native Americans at the precollege level, we remain silent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女子百米跨栏项目的发展规律、运动成绩变化、跨栏比赛等文献资料,对女子百米栏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中国女子百米栏成绩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来自多方面,而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竞技水平的整体提高需要依仗有关人士对竞技能力的重视,女子百米栏运动员科学系统的训练,教练员科学的指导等.女子百米栏运动员的整体竞技水平提高了,成绩才会提高,与世界百米栏水平之间的距离才会缩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10m跨栏跑决赛运动员的若干技术指标的统计分析,发现世界优秀男子跨栏运动员的技术特征是有较强的加速能力,合理准确的过栏技术,稳定、快速、流畅的栏间节奏,较强的维持高速能力和冲刺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边地风月>里使用的务川方言词语,所展示的民情风俗,分析了方言与民俗的相生相随的关系.并揭示随着务川仡佬语的消失,仡佬族的民族文化也踪影难觅,<边地风月>里所描述的民情风俗皆为汉文化范围内的地方民俗.  相似文献   

16.
跨栏跑是高强度的跑与跨相结合的径赛项目 ,是田径运动中较复杂的技术项目之一。学生在快速跑动中越过规定的栏间距离与一定高度的栏架 ,往往产生恐惧心理 ,从而导致缺乏过栏的勇气和信心 ,影响过栏技术的掌握和跨栏跑技术的教学效果。拟对影响跨栏跑教学的几种主要心理因素及其克服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以期达到提高跨栏跑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油画中无表情的呈现深刻演绎着语言的延伸性及其巨大的纳构力,是艺术家自我心象的产物。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梳理,可以归纳三种情态的表情并以此视角透析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个性思维。根据荣格的情结论可以发现这一现象的原型基础是反映中国特有的精神文化下的生命状态,"无表情"的核心始终于意象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云南苗族龙舟竞渡是苗族文化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在苗族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云南苗族龙舟赛的发源及运动形式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云南苗族赛龙舟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女缠足考(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的妇女缠足是性问题,亦有民族区分之目的。这与宋代的美学追求明显不同。明代缠足反映了世风日下的社会趋势。清初,入关的满族妇女趋学汉风,也出现缠足之现象,顺治、乾隆都有明令禁止,可见清帝亦把它视为满汉之大防。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困难是一实际难题。在对一位学习困难生的跟踪调查中,我们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让学校有特点被学生爱,致力于让家长看到学习中与学习后的孩子,进一步关注差生在学习上的“生存状况”等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所学校的责任与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