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共有疑问句326句。其中特指问64句,是非问44句,选择问7句;反问句共有183句;测度问句共有28句。反问句的数量大、形式多样,是《论语》疑问句的一大特点。是非问句句尾都有语气词来帮助表达疑问。在测度问句中,多用语气副词“其”来配合。  相似文献   

2.
反问亦可用叹号安徽/胡昌永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句。不少人在印象中都认为它的末尾一定要用问号,而叹号是表示感叹句和一些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的停顿,因此,反问句与叹号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反问亦可用叹号。哪些反问句末尾可以用叹...  相似文献   

3.
问号是一个句末点号,在书面语言中有相对固定的位置——疑问句(包括设问句、反问句、一般问句)的末尾。因为问号既表示疑问,也表示句子的停顿,所以,使用问号要满足以下条件:1.句子必须是疑问的语气;2.必须是一句话的结束。有人不明白这两个要求,随意使用问号,影响了语意的表达。问号运用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有:  相似文献   

4.
问号(?)用在问句之后,表示疑问语气。有时用在句子的中间,表示对某些词语的怀疑。此种用法,问号外面要加括号。如果句子的一部分是问句形式,但整个句子不是问句,就不能用问号。另外,反问句的末尾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感叹号。  相似文献   

5.
问号 (?)用在问句之后 ,表示疑问语气。有时用在句子的中间 ,表示对某些词语的怀疑。此种用法 ,问号外面要加括号。如果句子的一部分是问句形式 ,但整个句子不是问句 ,就不能用问号。另外 ,反问句的末尾可以用问号 ,也可以用感叹号。感叹号 (!)用在句末表示强烈的语气。我们说话 ,凡是含有歌颂、兴奋、坚定、愤怒、叹息、惊奇、请求等强烈感情的都是感叹的话 ,它的后面都用感叹号来表示语气。因此 ,感叹号常用于感叹句 ,有时也用于祈使句或反问句。问号和感叹号的连用 ,包括问号的连用、感叹号的连用、问号和感叹号的连用。连用的形式又可分…  相似文献   

6.
中古汉语VP-neg式疑问句句末否定词的虚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P-neg是中古汉语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对句末否定词Neg的虚化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文章系统考察中古时期这一语法现象,结论是:1否定式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2带反诘语气副词的反诘问句末尾的否定词一般已经虚化;3选择问句里选择项末的否定词已经虚化;4带测度副词的测度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5带疑问语气副词“宁”的反复问句末尾的否定词没有虚化;6除前四种情况,反复问句“VP不”中的“不”没有虚化。  相似文献   

7.
反意疑问句(disjunctive question),也叫附加疑问句(tag question),在英语中广泛地使用,它由“陈述句+简短问句”构成。简短问句也叫“疑问尾句”(question-tags)。它表示说话人对陈述句所叙述的事实提出相反的疑问,表示怀疑或没有把握,有时加以反问,目的在于强调陈述句的语气,并不要求对方回答。 反意疑问句的构成,一般来说,如果陈述句为肯定式,疑问尾句用否定式;陈述句为否定式,疑问尾句用肯定式。 e·g You are fifteen yesrs old,arcn't you?Joan has been in the hospital your years,hasn't she? They won't come,will they?  相似文献   

8.
《琵琶记》中是非问句根据疑问程度可分为询问句、测度问句、反诘问句三类。是非询问句大多数使用疑问标记,即疑问语气词“么”、“那”、“乎”,其中近代汉语新兴的“么”用频最高。是非测度问句只使用近代汉语新兴的测度疑问副词“莫是”、“莫不”、“莫不是”、“敢”、“敢是”,句末不使用疑问语气词“么”。是非反诘问句大多数使用疑问标记,即近代汉语新兴的反诘副词“终不然”、“难道”及古已有之的反诘副词“岂”、“可”。《琵琶记》中还有一类特殊的是非问句,属于句式糅合现象,其是由是非询问句与否定陈述句糅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9.
在《宋书》中,“未详”类词语多用于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的句首,从整个句子的语气来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全句变为陈述句,前加“未详”类词语表示存疑;一类全句仍为疑问句,用“未详“类词语引出问句.提醒听话者注意,探问事实和催促听话者作答。从中我们可以管窥现代汉语间接问句的前身。  相似文献   

10.
新西兰英语高升调探析张杰在英语中,升调一般用于是非问句、表示委婉或殷切意义的祈使旬以及带有疑问倾向的陈述句,而陈述句和wh一问句均用降调。但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语中,人们却将高升调HighRisingTone(以下简称HRT)用于不表疑问意向的陈述句...  相似文献   

11.
一、反问句的定义及作用反问句即通常所说的反诘疑问句,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的疑问。“它疑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对于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末点号的用法,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于1951年9月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分别定义为:“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问号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感叹号表示一句感叹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90年3月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称《用法》)中把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末点号的用法分别定义为:“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问号(?)的用法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例如:(1)你见过金丝猴吗?(2)他叫什么名字?(3)去好呢.还是不夫好?疑问句一般是用来提出问题的。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句,末尾一般也用问号。例如:(4)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5)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有的句...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说:“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注意问号。(1)选择问句之间不用问号。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如:“你是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这个句子是选择问,前一问号应改成逗号。(2)含有疑问词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问号用于疑问句、反问句和设问句。如“:你说得太快,听不清说些什么?”句中虽有疑问词“什么”,但仍是一个陈述句,句末应改成句号。注意顿号。顿号只用…  相似文献   

15.
一个“呢”字疑问句是不是反问句不是由语气词“呢”来决定的,也就是说,语气词“呢”本身不表示反问。一个疑问句要成为反问句,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条件A是指某一特定的语境支持反问句成立,在这一语境中,一个问句可以成为反问。条件B中的反问标记是指问句中的一种形式标记,有了这种标记,问句就能构成反问。条件C指的是有些词语出现在一定的句式中,句子就是反问句。一个问句如果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之一:A、句外语境的支持;B、句内有反问标记;C、特定句式选择特殊词语。条件A是指某一特定的语境支持反问句成立,在这一语境中,一个问…  相似文献   

16.
问号怎么用?它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可以用在疑问句后面: 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也可以用在反问句后面: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也可以用在选择问句后面:  相似文献   

17.
汉语方言句末“着”的类型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言句末助词“着”有两个意义:语气义和事态义。“着”在祈使句末尾和疑问句末尾表示祈使语气和疑问语气。“着”在陈述句末尾是个事态助词,表示末然的事态,包括即然、先然和将然。方言和近代汉语的事实显示,“着”的事态义是在祈使句这个语境中形成的,其前提是含“着”的祈使句祈使语气要弱化。事态助词“着”是从表祈使语气的语气助词“着”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8.
梧州话的是非问句一般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为"陈述句+冇/未"、"陈述句+疑问语气助词"与"陈述句+疑问语调",本文就这三种类型,对梧州话的是非问句加以研究,并与岑溪话的是非问句作较详细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除特指问句外,是非问句也可以形成诘醒句,但较少见。在语用价值上,诘醒句与反问句是一样的,表示诱导说服。尽管诘醒句与反问句有诸多相同之处,但因为它的形式和意思之间没有反问句那样的肯定一否定对立,我们主张将它同反问句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0.
用第三人称转述的句子,一般都是陈述句。那么,我们如何来转述疑问、反间这样的问句呢?转述疑问句,要用上“是否”、“有没有”、“能不能”等词语,例如:老师说:“你能把《小学生语文学习》这本杂志给我看一下吗?”这句话可转述成:老师说,你能不能把《小学生语文学习》这本杂志给我看一下。转述反问句,应首先将反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