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县市报最贴近群众、接近生活,但并不等于报纸就真正面向群众。一个时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县市报一直没有很好解决。会议报道过多。从不少的县市报来看,逢会必报的情况时有发生,没有把县委、县政府的会议与部门的会议相区别;没有把重要的会议与一般性的会议相区别。一版的头条和报眼经常被会议新闻占领,一版上经常有好几条会议消息。近几年,县市报都提出改进会议报道,但收效不很明显。报道围着领导转。在会议报道中,领导的讲话和  相似文献   

2.
县(市)报是最基层的一张机关报,它的自身优势是贴近群众,接近生活。但是,贴近群众并不等于报纸就真正面向群众。一个时期以来,县(市)报的新闻报道立足点这个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表现为: 会议报道过多。在县(市)报中,逢会必报的情况时有发生,没有把县委、县政府的会议与部门的会议相区别,没有把重要的会议与一般性的会议相区别。一版的头条和报眼经常被会议新闻占领,一版上经常有好几条会议消息。近几年,县(市)报都  相似文献   

3.
耐人思考的依据提出县市报在面向群众报道上值得思考,并非“乱放炮”,意在于促进县市报的新闻改革。笔者由于主编《县报信息》的关系,常与一些县市报的老总们交换看法,也经常拜读兄弟县市报。总的说来,在面向群众宣传报道方面,许多县市报是重视的。但是,也确有部分县市报对此有所忽视。笔者在翻阅华中、华东、华北三家办得较早的周二刊县市报发稿情况时,作了粗略统计。今年五月,这三家报纸一二版共发稿273篇,其中县里各种会议报道34  相似文献   

4.
笔者由于主编《县报信息》的关系,常与一些县市报的总编们交换意见,大家都有同感:办好县市报一定要面向群众,贴近基层。最近,笔者在翻阅华中、华东、华北三家办得较早的周二刊县市报用稿情况时,作了粗略统计。今年5月,这三家报纸一、二版共发稿273篇,其中有关村级以下基层单位以及群众个人的报道只有29篇,占10.6%。相比而言,会议报道和领导机关活动的报道,则显得多了些。当然,作为机关  相似文献   

5.
在面向群众宣传报道方面,许多县市报总的说来是重视的。但是,也确有部分县市报对此有所忽视,值得引起注意。笔者在翻阅东北、华北、华东、华中5家办得较早的周二刊县市报发稿情况时,作了比较详实的统计。去年10月,这5家报纸一、二版共发稿465篇,其中县里各种会议报道76篇,占16.3%多;县机关各部门的报道和公告、剪彩、奠基、上级来人检查方面的138篇,占29.7%;县属工厂的综合报道34篇,占7.3%;乡镇会议和综合报道及乡镇“七所八站”的报道131篇,占29.7%;言论和其它方面的报道29  相似文献   

6.
在面向群众宣传报道方面,许多县市报总的说来是重视的。但是,也确有部分县市报对此有所忽视,值得引起注意。笔者在翻阅东北、华北、华东、华中5家办得较早的周二刊县市报发稿情况时,作了比较详实的统计。去年10月,这5家报纸一、二版共发稿465篇,其中县里各种会议报道76篇,占16.3%多;县机关各部门的报道和公告、剪彩、奠基、上级来人检查方面的138篇,占29.7%;县属工厂的综合报道34篇,占7.3%;乡镇会议和综合报道及乡镇“七所八站”的报道131篇,占29.7%;言论和其它方面的报道29  相似文献   

7.
面对农村税费改革和报刊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县市党委机关报怎样办、怎样经营、怎样发行,是县市报人必须再认识、再思考的新课题。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一方面为县市党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改善结构、稳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另一方面也对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紧迫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对此,县市报必须变压力为动力,倾心打造“贴近性”品牌,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功夫,致力于把县市报办成一张领导满意、群众欢迎、读者喜爱的地方党报,为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牢固的根基。明确区位职能抓住地方新闻县市报作…  相似文献   

8.
面对农村税费改革和报刊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特别是最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提出了对市州县区(含市州报地方版)实行限版、限量、限价出版发行的整改意见,这无疑对县市党委机关报怎样办报、怎样经营、怎样发行提出了必须再认识、再思考的新课题。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县市党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改善结构、稳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另一方面也对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紧迫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对此,县市报必须化压力为动力,倾心打造“贴近性”品牌,在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上下功夫,致力于把县市报办成一张领导满意、群众欢迎、读者喜爱的地方党报,为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得到迅速发展。县市报目前已成为我国新闻事业中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是县市新闻宣传的一支劲旅。面对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县市报如何改革,使之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无疑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县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我国的县市报由县市一级党委主办,是县市党委的机关报,是四级党报中最基层的一级党报。和中央、省、地级党报相比,县市报的优势是明显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县市报处于基层,在党报中是自费订阅比例最大的党报,可以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直接地宣传到普通群众中去;二、县市报办在基层,对读者最熟悉,对读者最了解,可以及时了解到、听到真实的情况和声音,更有效地开展新闻宣传;三、县市报地方特色更为明显,群众爱看;四、县市报报小订价低,群众承受能力较强。县市报的劣势也较为突出:一是周期长(主要为周报),新闻宣传时效差;二是编采人员素质低,报纸质量不高;三是经费来源少,很难走出经济好时办报、经济差时停报的怪圈。 二、县市报面对的“读者市场” 要研究县市报的改革,就必须研究县市报的“读者市场”。中央级和省级党报多为公费订阅,地市级党报  相似文献   

10.
县市报总编辑要超越思想误区,这是当好县市报总编辑、办好县市报的一个重要前提。误区之一:“要把县市报办得广大读者都叫好不容易,能把县市报办得‘头头’满意就行了。”笔者就曾经在某新闻业务刊物上看  相似文献   

11.
2001年8月13日,中共射阳县委发文,对会议新闻报道作出明确规定:除县四套班子召开的重要会议和举行的重要活动在射阳日报上刊登外,其它一般性会议和活动,原则上不报道,确需报道的,由报社自主决定,用标题新闻或一句话新闻形式安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直接向新闻单位提出报道要求。 这个“自主权”给得好。好就好在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有利于减少一般性会议新闻,提高县市党报质量,把报纸办出特色。 时下有些县市报成为领导机关的一个办公室,一些领导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开会或下去“检查”工作、“蹲点”等,…  相似文献   

12.
县市报的“生存、市场、办报”问题是新形势下县市报迎接挑战、夹缝求生的基本问题。 一、充分认识县市报存在的重要意义,真正把县市报办成党和人民的“传声筒”,成为党和人民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目前,全国公开发行的县市报已达到500多家。县市报为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法律法规,宣传科学文明知识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重大政策出台、在大是大非面前,县市报都能发挥自  相似文献   

13.
处于我国党报“金字塔”结构底座的众多县市报,要不要时事报道,怎样处理时事报道,这是摆在县市报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县市报的时事报道不是可有可无 一段时间里,曾经有人认为,县市报是小报,版面小而少,地方性强,不必采用新华社稿件,时事报道自有中央级大报和省报刊载。现在,许多县市报的同志有  相似文献   

14.
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实施竞争战略的制胜法宝之一。县市报搞深度报道在人才、知识、经验等方面不如上级大报,深度报道的题材也受地区局限,这是个劣势,但县市报对地方的政策、情况熟悉,信息获取快,相比而言,更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个优势。但客观情况是,一些县市报自身的深度报道往往较为薄弱,县市报记者习惯于采写一般的动态新闻和经验性新闻,不善于抓住深度报道的题材,新闻报道常常有“遗珠之憾”。  相似文献   

15.
作为县市报,它既是县市委的机关报,又是当地人民的代言人,如何办得两头都满意,两头都爱看,是摆在县市报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要做到这一条,就要在把握正确导向的前提下,研究如何讲究引导艺术,努力提高引导水平。 要提高县市报的引导水平,首先要了解读者对县市报的要求,增强县市报的地方特色。据对镇乡通讯员及不同层次读者意见的调查,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一是报道要紧扣当地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二是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县市报要做到“三贴近”,解决的仍然是可读性问题。而这种可读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其历史阶段性的特点: 首先是市场经济的区域开阔性与县市报区域的狭窄性的矛盾。也就是市场经济是没有区域界限的经济,而县市报它的区域只局限于本县市。 其次是读者多与少的矛盾。中央和省级的机关报、行业报,都比县市报发行量大得多,但具体在一个县市区域里,县市报的订户又比其它大报数量大得多。这就  相似文献   

17.
县市报自2003年退出党报序列后,依然担负着为当地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重任。在政治需要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县市报一版的改革和创新不妨以“变”应“不变”,以“小变”应“大变”。至于如何变,目前没有规律可循,只能结合各报的实际,从“报道变软”、“版面变活”、“质量变精”等方面人手,尝试县市报一版的突围和转型。  相似文献   

18.
陈胜国 《青年记者》2008,(12):96-97
县市报自2003年退出党报序列后,依然担负着为当地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重任.在政治需要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县市报一版的改革和创新不妨以"变"应"不变",以"小变"应"大变".至于如何变,目前没有规律可循,只能结合各报的实际,从"报道变软"、"版面变活"、"质量变精"等方面人手,尝试县市报一版的突围和转型.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 被保留下来的县市报,生存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有机遇, 又有挑战,更有困惑和压力。目前,县市报正处于转型期,创新对于县市报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创新,就没有县市报的立足之地, 就没有县市报报业的发展。两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创新是县市报报业的发展之魂。  相似文献   

20.
8月24日至26日,首届湘鄂赣毗邻县市报协作会在湖北通山召开,三省九县毗邻的修水报、赤壁报、临湘报等9家报社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湘鄂赣毗邻县市山水相连,且均属革命老区,毗邻县市报社每年召开一次协作会,可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以促进县市报业的共同发展。首届湘鄂赣毗邻县市报协作会在通山召开@晏立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