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恨水的小说,早已脍炙人口,张恨水是老报人也早为人知,他还善于绘画,知道的人却很少。张恨水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绘画,1931年,他在北平还创办了一所“北华美术专科学校”,他自任校长。当时,北平的一批知名画家,如齐白石、李苦禅、于非音等人都曾应邀到校讲过课。“北华美术专科学校”先后培养了,两百多名学生,其中包括解放后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的著名美术家张仃。可惜这所学校于1936年日寇加紧侵华时被迫停办。  相似文献   

2.
许幸之是我国左翼美术运动先驱之一、影剧编导诗人、画家和美术理论家。1904年4月5日他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自幼酷爱艺术。1916年拜江南画家吕凤子为师,学习水彩画,1919年考入上海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受教于画家王济远、汪亚尘。他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1992年毕业后结识了当时“创造社”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这对他的绘画和诗歌创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电视采编人员的技术素质?如何提高电视的拍摄和制作质量?我们不仅可以从现代的理论和当前的实践中寻找途径,而且还可以从我国古代画论中得到启示。谢赫是南齐著名画家和评论家,著有一篇很有价值的理论文章,名为《古画品录》。在这篇论著中,他把绘画的要求与方法归结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就是我国绘画史上著名的“六法论”。这一理论在中国历代画家的创作上起了极大的作用,它是历代画家的创作指南和评论绘画作品的典则。绘画与电视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不同。绘画是瞬  相似文献   

4.
由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研究室编辑的(于风主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岭南画派研究》第一辑和读者见面了。它是一份研究岭南画派画家、作品的美术理论专业性学术集刊。这一辑,共收美术论文(包括有关的诗及回忆文章)十七篇,并附有关作品、书法、照片十八幅。它的出版,不仅对岭南画派画家、作品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而且对今天的美术创作都有着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岭南画派,是本世纪初随着民主革命的勃兴冲破传统束缚而崛起于中国现代画坛的、适应时代潮流的、进步的和有影响的绘画流派,其创始人是被尊为“岭南三杰”的  相似文献   

5.
《大观周刊》2011,(12):20-21
简介:钟开天,1942年生于云南昆明市,1961年入伍,1979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他被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由上将称为:“军旅骄子,边塞画家”,更被称为云南沃土滋养的“艺术大家”。曾任昆明军区美术创作员、云南省军区文艺创作室主任,北京大学艺术顾问、  相似文献   

6.
8年前,江苏一家报社的一名编辑在给一个叫李玉银的函授学员写鉴定时,特意加了这么一条评语:该生在写作方面很有发展前途。8年后的今年,此语真的得到应验:李玉银当上了北京军区某高炮旅的新闻干事。李玉银是1990年3月从山东利津县来到塞北军营的。部队火热的生活激发着他的创作欲望,新训期间,因在被窝里打着电简写稿的他被班长善意地“克”了好几次。1991年3月,他调进了政治部报道组。能有一个专门从事写作学习的环境,这对李玉银来说如鱼得水。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完全是两码事,他写的新闻稿件一次次被新闻干事“枪毙”了。于是他首…  相似文献   

7.
翻开山东省诸城市文化馆画家李志明的自选作品集,透过一幅幅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可以看出画家对艺术苦苦追寻,渐入佳境的艺术足迹。1952年,李志明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抗战时期的老八路。李志明早在小学时就对绘画艺术产生了爱好,随后,在知识青年下乡时,他办过墙板、出过黑板报,成为名噪一时的“艺术青年”。1971年他入伍来到济南军区驻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某部,有着绘画基础的他,被领导看上选到了电影组,期间他放过电影,画过幻灯,出过墙报。1972年,军区后勤部举办美术培训班,他从这时起才系统地接受美术培…  相似文献   

8.
荷兰绘画在西方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一页,其中伦勃朗便是代表画家之一.他了解意大利美术,也见过鲁本斯的绘画,这都有助于他逐渐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画风.在阿姆斯特丹定居后,伦勃朗很快成为深受追捧的画家.他不仅擅长多种绘画题材,而且都表现十分突出.例如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宗教画、油画、版画等.在他一生的功绩中,对后世产生影响最为深刻的还是他对用光技法的研究与运用,被欧洲美学史家称其为"以黑暗绘成光明".  相似文献   

9.
丰子恺先生于1898年11月9日出生于浙江桐乡的清朝举人家,少时家境贫寒,自幼酷爱美术,在私塾中因奉师命画孔子放大像成功,人称小画家。后受著名艺术家李叔同先生和文学家夏 尊先生的影响,确立了一生从事美术事业的远大志向。五四运动以后,开始了他的漫画创作,成为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家。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最早出现在以葛饰北斋为首的日本德川时代。而在中国现代,据丰子恺先生回忆:“‘漫画’二字,的确是在我的画上开始用的。他不是我的自称,却是别人代起的……编者定曰《子…  相似文献   

10.
总是听人说,我们的报刊上关于“美育”的宣传很不够,而关于美术的评介和报道,更是少得可怜。这是确实的。而且,就在能见到的一点点有关美术的评介、报道中,由于我们的编辑、记者同志没有认真对待,以致造成许多错误、甚至笑话。例如,去年10月16日北京日报在评介首都国际机场的一幅壁画《森林之歌》时,写道:“艺术家和陶瓷工人密切合作,使这幅壁画的绘画性和装饰性完美无缺。”这种“完美无缺”的提法似乎是言之过分了,殊不知世上哪里有完美无缺的艺术品。又如,7月8日北京晚报有位记者介绍某画家的作品说:“他的画运笔古朴,着色雅淡,画面清新而又丰满。”“运笔”怎么能“古朴”呢?又何谓“雅淡”?“清新而又丰满”也无论如何联系不上美感。再如,  相似文献   

11.
许伟红 《大观周刊》2012,(50):223-223
绘画课在中、小学美术课本中占有45—50%的比例.因此.在整个美术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而怎样上好绘画课.尤其是上好小学绘画创作课则是每个美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就以我了解的情况而言.多数少儿绘画都或多或少地掺和着大人的意志,也就是“成人味”太足.这也难怪。这与美术老师的指导思想有相当大的关系。前不久.我下乡听了一节美术绘画课——《画故事》,讲授这堂课的老师,自身的素质还比较可以,  相似文献   

12.
潘燕杰 《大观周刊》2011,(44):246-247
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一一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3.
倒过来试试     
近日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故事,挺有意思。这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青年画家,由于工夫不够,生性又草率,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看到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的画很受大众欢迎,使登门求教。他问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不到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沉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青年人不解地问:“倒过来?”门采尔悦:“对,倒过来!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工夫就能卖掉它。”“一年才画一幅,这有多慢啊!”青年人惊讶地叫出来。门采尔严肃地说:对!创作是非常艰苦的劳…  相似文献   

14.
每个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若不注意到概念间细微的差异,分类就常常会出现偏差。在分书工作中,一些书名中题有“美术”的著作常被分到J22绘画等类目里。例如,《美术丛刊》,统编卡就是将之放在J221中国绘画类下的作品综合集。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和工艺美术,有时则专指绘画。在什么情况下,美术作为绘画的同义词出现,而在什么情况下,它则是泛指造型艺术,这就必须区别,对在书名中出现“美术”一词的著作的内容详加了解。往往我们仅注意“美术”与“绘画”内涵相同的一面,而疏忽了不同之处。《美术丛刊》,内容涉及到绘画、雕塑等,它既包  相似文献   

15.
封面设计“减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画家安得鲁·怀斯说过,“画面表现的东西越少,观众接受的东西越多”。他的意思是绘画要做“减法”。罗丹的学生问罗丹是怎样做雕塑的,罗丹回答说:“很简单,就是把不用的泥巴去掉。”他的意思是雕塑要做“减法”。郑板桥有副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的意思是中国画要做“减法”。装饰画家兼设计大  相似文献   

16.
读画录二则     
又是一幅“错版画”“错版画”,这是我仿照集邮界的“错版票”生造出的新词,辞典里暂时未见,恐怕美术界也不愿让它有立足之地。不过,我却很担心将来美术出版界会不会频繁地使用起这个术语。这种担心或许有点为时过早甚至有点多余,可也并非毫无原因。前不久,笔者曾见一本美术读物把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制成错版印行于世,心中很为这位文艺复兴大师、这幅世界美术杰作在咱们文明古国的遭遇感到气闷,于是发了几句议论。言犹在耳,笔者便见到“又一幅”,这回该轮到十七世纪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了,仿佛只要是大师的作品咱都不放过似的。伦勃朗晚年的生活十分清苦,直到一六六一年才稍有好转。这是因为此时有人雪中送炭,向他定购了两幅大型作品。其中一幅是受布商领袖们委托  相似文献   

17.
康丽 《出版史料》2005,(2):77-78
张仃先生年届九十,是我国成就卓著的工艺美术家、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漫画艺术家。他一生都孜孜不倦地耕耘在艺术的园地里,曾有友人这样来概括他的艺术成就: “独领风骚成全才,鬓华虽改艺常青。”这的确是精辟的知言。为了全面总结其艺术成就, 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张仃艺术成就展”。张  相似文献   

18.
报纸美术也叫新闻美术。干这一行不同于新闻记者到处抛头露面.更没有社会上的画家那样潇洒。但新闻美术工作者依然有自己特定的用武之地。同文字相比绘画是一种直观的形象的语言形式。既然工作的性质能与新闻直接联系起来.我们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党和人民效力。下面就这些年来自己创作插图、速写、连环画等谈点粗浅的体会:关于插图。鲁迅先生曾对文学插图说过:那力量.能补文字所不及。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插图是艺术,是与文学的有  相似文献   

19.
艺术无国界,在学习中西方美术史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同地域或者不同国家画家的作品在绘画理念上有惊人的相似处.在本文中,笔者将西方后印象派的画家梵高与中国清初大写意画家朱耷放在一起来对比.正是因为他们一生命运多舛,造成他们内心极度的孤独感,但他们又不愿意向生活妥协.所以他们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在绘画上都不追求形似,都是借物抒情.本文通过他们的生平经历、宗教信仰、内心情感变化历程等的影响来描绘这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画家,如何在绘画理念上有高度的相似处.  相似文献   

20.
在不久前举办的《地球的红飘带》原作展览会期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华君武给中国连环画出版社社长姜维朴写了一封信,对这部连环画创作给以高度的评价,他说:“这五册连环画应该说是有中国连环画以来的巨作,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是一流水平,可惜现在的舆论却在热衷去捧臭脚,好作品反而被冷落了,这实在是一种可悲的现象。”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