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学习成绩常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为什么孩子对学习总是没有兴趣?为什么孩子很努力,效果却不好?该怎样提升孩子的学习方法,使孩子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呢?带着“学习”这个家长关心的大问题,我们来到绍兴市柯灵小学,和该校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座谈中,许多家长都提供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教子良方”,现摘取部分内容和大家共享,共同关注孩子学习这件事。  相似文献   

2.
何楠 《家教指南》2008,(1):29-31
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虽然许多生活、学习方面的事情都由老师负责管理,但家长千万不能袖手旁观。假如有一天,老师告诉你:你家的宝宝在幼儿园有什么什么“问题”。你可不要以为老师在向你告孩子的状,或者说老师在故意挑你孩子的毛病等等。于是,要么不软不硬地与老师理论,要么漠然置之。那么,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在幼儿园里出现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成了时下家长的一大难题。应当说,如今学习、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应好好珍惜,自觉加倍努力:然而,事与愿违,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就喜欢与家长“对着干”,甚至干出令家长困惑、社会不安的事来,对这类孩子,一些家长和老师往往束手无策.其实,打开锁要有对号入座的钥匙,教育好孩子也并非就没有“捷径”可走。  相似文献   

4.
童晖 《家庭教育》2007,(10S):12-13
河北邯郸一位家长来电说:“我的孩子上初中二年级。不久前,他和学校老师因学习发生矛盾。孩子很苦闷.我也很苦恼,不知该怎样帮助孩子化解他与老师的矛盾和冲突。”[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并非巧合     
《教育》2010,(6):9-9
59.8% 不久前,天津市妇联和家庭教育研究会的调查显示,59.8%的家长认为“辅导孩子学习是家长的本分”;41.4%的家长认为“学习好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有65%的中小学生家长平时和孩子谈得最多的是“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6.
蔡剑秀 《中华家教》2012,(10):16-17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非常看重孩子的课程学习,所以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以帮助孩子全面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成绩。因此.社会上的各种介绍家庭教师的机构也应运而生.但它们情况各异。良莠不齐。家长茫然,学生惶恐……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聘请到“好”的、“对”的家庭教师呢?  相似文献   

7.
小孩不小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年级的老师私下里在说:“唉!现在的小孩学习习惯不太好.劳动习惯更差。每到放学,有的孩子明知自己是值日生,却没做好值日就跟着家长回家了.有时老师的提醒也没用……”  相似文献   

8.
《父母必读》2009,(6):138-138
如果希望孩子集中注意力,就不能总是去打断他自然发展的注意力。 有很多家长来找我咨询,问题是孩子学习时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已经上高中了.有的孩子才上小学,甚至还有幼儿园里的孩子,是老师要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的,因为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相似文献   

9.
做教师的经常能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一点儿也不爱学习,不认真做作业,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老师,孩子根本不听我的,您帮我多管管”。显然家长对教育的认识陷入了一个误区:学校就是管学习的地方,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任务。其实,教育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的,特别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0.
在近日上海市健康基金会开设的“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培训课题”上,面对培训老师的提问:“如果你的孩子做三道数学题错了一道,你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结果.有80%以上的家长脱口而出:“你做错啦!”只有不到10%的家长回答:“答对了两题,你真捧!”该基金会儿童心理工作室主任吴亦君分析认为,这样的答案其实反映了平时家长评价和教育孩子的思维模式。大多数家长习惯于以负向思维模式评价孩子,这非常容易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气,甚至严重的可能诰成孩子的自卑人格。  相似文献   

11.
碰上“事儿多”的家长,老师时有抱怨:“某某的家长事儿真多,今天怕孩子冷了,明天怕孩子吃不饱,惟独不问问孩子学习怎么样。”“某某的妈妈真护孩子,孩子做错了事还强词夺理,等孩子上学后让他吃亏吧。” 老师对家长的这些看法,无形中在老师与孩  相似文献   

12.
算术“行不通”方程很轻松 2013年10月8日星期二晴天 期中考试后,家长都想要老师的电话号码,以便与老师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数学老师说:“我家的电话号码是八位数,这个号码的前四位数字相同,后四位数字是连续减少的自然数,全部数字之和恰好等于号码的最后两位数.”请你们把算出的电话号码转告给家长.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岂止如此。可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其地位和重要性非学校教师可取代。家长在孩子面前往往以两种面目出现:一是对孩子实施家教的“老师”;二是本色的人和家长。当家长以“老师”的面目对孩子进行家教时,概而言之就四个字:言传身教。“言传”一则是给孩子指导学习,做老师的助手,或指导孩子专长的发展,其角色和作用相当于家庭教师。二则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做人教育、意志教育等。对没有直接指导孩子学习能力的家长而言,家教主要是后者。许多有见地的家长越来越重视“身教”这种无声的教育的作用。但“身教”关键在于“做”,“做”一时容易,  相似文献   

14.
1.孩子生活转入新开端的时候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感受、新的动力,此刻家长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2.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3.孩子感到委屈的时候家长若能主动地用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诱导孩子,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惰,也就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4.老师家访的时候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提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5.孩子在困难、失败的时候家长不应训斥,…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有这样一所小学,家长是家里的“老师”,老师则是校内的“家长”,孩子的全面发展是他们共同的目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拧成了一股绳;在这所学校里.有这样一位校长,潜心研究少儿德育十多年,用程序化与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将养成教育渗透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招生考试通讯》2013,(11):41-41
两个多月的高三生活已悄然滑过.经历了最初的焦虑、担忧与不适应。考生们渐渐进入平稳期。作为备考“同盟军”的家长.自然也迫切希望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然而。方法不得当、用力过猛、操之过急都很容易“事与愿违”。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学习状态进入了“高原期”.成绩停滞不前.就急忙自作主张地帮助孩子买各种学习资料、报补习班……  相似文献   

17.
杨小杰 《时代教育》2007,(10Z):25-25,34
长期以来,很多家长认为教孩子学会学习只是老师的责任和任务,然而笔者认为: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固然要教孩子学会学习,但教孩子学会学习也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中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教孩子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姚鸣  周慰 《上海教育》2005,(3A):8-8
“进城读书短短的半年时间过去了.孩子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变化相当大,这与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老师的辛勤培育是分不开的.我为我的孩子能进城就读感到无比的高兴。”这是城中路小学五(9)班学生王安迪的家长王强的心里话,也是嘉定区华亭镇405名小学生和他们家长共同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在师大附中工作,给我一些在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启发.即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两条信念,一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条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们现在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都爱学生,但是我感觉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爱学生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学生,父母爱孩子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孩子,  相似文献   

20.
《南昌教育》2004,(12):26-26
“我的孩子排第几名啊?”“老师,你把名次告诉我吧,不然我怎么知道孩子学习情况呢?”上海市各中学的期中考试刚过,前来询问孩子考试排名的家长又多了起来。记者了解到,按照市教委规定,学校不对外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但面对家长们执着的询问热情,老师们在苦不堪言的同时也开始施展“太极拳”巧妙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