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意十分深刻的科学童话,它通过对“骄傲”的铁罐和“谦虚”的陶罐的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和不同结果的对比描写与叙述,告诉人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对待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而骄傲自大,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片段】师:《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我们已经朗读了。下面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生:就是铁罐用自己的长处去比陶罐的短处,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师:你说得很好,那么故事是怎么发展的呢?生:铁罐挑衅、轻蔑地辱骂陶罐,最后甚至于恼怒、诅咒陶罐。生:面对铁罐这样的无礼,陶罐不再理会铁罐了。生:时间过去了很多年,世界上发生了变化,陶罐和铁罐都被盖在尘土里了。生:又过了许多年,人们到这里挖掘出了陶罐,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师:那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生: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  相似文献   

3.
【片段】师:《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我们已经朗读了。下面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生:就是铁罐用自己的长处去比陶罐的短处,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相似文献   

4.
《陶罐和铁罐》是义教第七册的一篇二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但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针对课文对比性强,对话生动的特点,教学中可以采用对比法和以读为主的方法来突破课文重点.  相似文献   

5.
写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解读文本时,切不可忽视文本有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语用点。下面,我结合《陶罐和铁罐》来谈谈如何在解读文本时关注写的语用价值。《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告诉我们人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就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看不起别人。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活泼有趣,学生乐于去读。我主要抓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陶罐和铁罐》的一个教学设计。一则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本文通过对陶罐和铁罐精彩的对话的生动神态,展开了故事情节,推动了故事发展;本文为教学设计了多个PPT课件作为课堂辅助教学;通过阅读,在体会中感受和发现词语。借助情节发展感受句子之间及段落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悟出文章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人和事物,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与人相处。  相似文献   

7.
课文《陶罐和铁罐》的大意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多年以后.埋在土里的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教参规定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是:能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正确地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会欣赏他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新入选课文。这则寓言故事属于阅读课文,它通过对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故事的叙述,教育我们:要以客观的眼光,一分为二的态度去看待事物,不能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更不能因此而自高自大。根据文章的特点可运用比较法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阅读《陶罐和铁罐》,明白故事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正确看待人和事。2.根据寓言故事,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开展读书交流会。【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阅读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  相似文献   

10.
一、导言 文学鉴赏就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基础上的再创造,读者会“各以其情而自得”。不同的读者,甚至同一读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作品的理解感受都有可能不同,甚至会由此而创造出不同的文学形象,比如鲁迅先生曾就《红楼梦》有如下评述:“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越是内涵丰富的作品越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此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1.
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师:我们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陶做的罐子和铁做的罐子哪一个更加坚固?生:铁罐。师:与铁罐的坚固相比,陶罐有什么特点?生:陶罐是用泥土制作的,掉到地上就会破碎。师:那么,坚固的铁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看这篇课文。课文是一篇寓言。什么是寓言?  相似文献   

12.
多读精思理解寓意──谈教学《陶罐和铁罐》的意见安徽特级教师熊兆铣,夏群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语文第七册第23课《陶罐和铁罐》是新增的阅读课文。现就如何教这则寓言体裁的文章,谈几点意见:一、了解内容,理清思路这则寓言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  相似文献   

13.
一位老师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是这洋指导学生朗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句话的。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是铁罐傲慢地向陶罐发问的一句话。同学们想一想。朗读这句话时,哪个字读重音最能表现铁罐的傲慢? (学生活跃起来,都在轻声试读。) 生:我把“敢”字重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意思是你陶罐是没有胆量碰我的。这表现了铁罐的  相似文献   

14.
“九义”教材第七册23课《陶罐和铁罐》是一篇新课文.与教材配套的语文第七册《教师教学用书》对这一课的寓意是这样理解的:“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是正确的,但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还不够全面.这则寓言除了告诉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用两点论的观点分析问题外,还告诉我们应分清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要用重点论的现点看问题.也就是说,平常看问题,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关于看问题应全面、应用两点论,  相似文献   

15.
<正>《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这篇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国王的橱柜里有两只罐子,铁罐非常傲慢,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谦虚有礼,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一、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文章以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为线索,在精彩有趣的故事情节中,  相似文献   

16.
【特级教师靳家彦《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片断】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讨论,行吗?师:什么问题呀?说出来我们听听。生: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铁罐光  相似文献   

17.
【阅读指向标】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安排了《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4篇课文。这4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运用举例来说明道理的方式展开故事。本次,我们也将学习这种方法。比如《陶罐和铁罐》一文,讲的是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二者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  相似文献   

18.
去年,已85岁高龄的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就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借鉴、从读学写”作了巡回演讲。这儿,仅以她教学《陶罐和铁罐》为例,看看她是怎样引导学生从读学写的——首先,霍老师依据课文的写作特点来确定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新课程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自读,但又不放弃教师的“主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加认真钻研教材,力求“导”在点子上。这篇课文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表达中心思想的,采用拟人化手法,把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刻画得活龙活现,很有艺术感染力。霍老师认为,教学这篇课文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拟人化的手法,运用对…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教师课件出示明清时代的人形彩纹陶罐图片引入课文,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后说说陶罐、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生1: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铁罐对待陶罐很傲慢,不尊重陶罐;而陶罐很善良,很谦虚。生2:陶罐很善良,想和铁罐做好朋友。而铁罐不尊重陶罐,常常奚落它。师:是的。(相机出示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在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生3:“奚落”是什么意思?生4:我知道。“奚落”的意思是讽刺别人,看不起别人。  相似文献   

20.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情说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