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围绕优化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了如下探讨。一、用演示实验的奇妙现象诱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唤起创新意识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中曾指出:“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而化学实验现象是奇妙的,会使学生感到新鲜、惊奇,易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教师要善于用演示实验去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绪言课可增设…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培养的人才是创新的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最重要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下面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的一些体会。1·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3.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一、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创新意识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基础。好奇心和爱提问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既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  相似文献   

4.
李玉兰 《江西教育》2003,(24):28-28
1.激发好奇心理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好奇心总是与求知、探究、发现、获取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是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时  相似文献   

5.
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几年来,我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利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新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创造力,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经验与体会。一、激发兴趣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布鲁纳也说:“学生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发挥。所以,兴趣是创新的导向,是创新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幼儿求知欲、触动幼儿好奇心、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欲望和行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要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  相似文献   

7.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问是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对一些问题发出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这种求索性的心理倾向,有力地推动学生不断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要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还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注重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注意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以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设置疑问,激发兴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培养的人才是创新型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下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一些体会。一、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成为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从而认真思考,积极思维。例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问题情景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从而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教“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只要你们说出任何一个数,老师就能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老师.而当我都准确无误且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强烈的求知欲,纷纷问我:“为什么您都能判断得又准又快呢?”学生都很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妙,因此在学习“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都异常主动、积极地思考.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还提出了“能被3、7、9、11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的问题,学生创新的潜在意识在这一...  相似文献   

10.
新的“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本人在具体教学中,始终遵循这一宗旨,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地进行探索,新的追求,现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谈谈这方面的粗浅做法。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教学.近几年数学试题中出现的探索性命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造了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把“使学生成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有三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化学实验以其合理的设计方案、验证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实验过程、直观明显的实验现象,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 1 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索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因素。 1.1 利用演示实验,感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源泉,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中化学课本共安排了84个演示实验,为我们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化学实验给学生展示的是真实的化学现象和过程,学生不仅被化学实验仪器造型独特、精致美观、符合科学原理的设计所感染,从而产生对化学实验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在教师讲授知识的同时,学生能及时方便地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进一步的实验探索,验证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或发现,解决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键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例如,初中化学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并没有安排什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实验,但我们注意到教材中提到液氧是一种淡蓝色的液体,实际上学生没有看到过液氧。教学中可以拍摄录像片把液氧展示给学生看,并将一朵鲜花放到液氧中,过一会儿把它取出,发现鲜花颜色没有发生变化,而花瓣却像冰块一样脆,这不仅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将更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14.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当前中学数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注重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感受数学创新的乐趣.那么,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注意情境的引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好奇心转向为探求知识的动力,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小池塘,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学校附近的公路边有一个如图1所示的池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测量这个池塘两端A、B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潘彦清 《云南教育》2001,(22):34-35
创新意识包括好奇心、探索兴趣、创新欲望等,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它在人的创造活动中具有导向、激发和催化的作用。小学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具有特殊认识和情感体验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功能。一、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基础江泽民指出:“每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持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欲望与潜能,但要…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开端,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和不竭动力。教师在小学劳技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究,自主提问。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设疑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乃至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激发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单纯为强化课堂内容记忆的无效提问屡见不鲜,这是一种比灌输更具负面效应的教学弊端,它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失去阅读文本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学教学中创新意识教育与个性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型人才则是创新的源泉.“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个性行为便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创新意识教育与个性培养谈谈个人体会,权作抛砖引玉.1 培养丰富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尚新芝 《小学生》2011,(5):22-23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平铺直叙的讲解,往往使学生兴味索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设置悬念,使学生在心里产生疑问,引发其好奇心,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发现、创新的巨大动力,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就不会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习数学的激情、信心、动力.实践证明,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求知的欲望,获取知识的好奇心理,使他们在这种好奇心理的驱逐下,不断追求、探索新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实际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问题增加趣味性、吸引力.如:给你一根30cm铁丝,制一个矩形使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这样学生兴趣高涨,多么想把这个问题解决,而解决方法又怎样呢?激起学生渴求解决问题的欲望,这对我们引入二次函数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