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影响有很大关系。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感情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和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负责,要为幼儿将来负责,必须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方法及时纠正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不仅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幼儿园中的行为习惯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研究表明,在幼儿园表现得好、发展得好的孩子,往往他们的父母都在子女的成长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在教育上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了让幼儿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方面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当引导家长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结合起来,为孩子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宋丹 《黑河教育》2012,(2):49-49
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三至六岁是幼儿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在这期间家庭教育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启蒙教师,还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由于一些家长对家庭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之家庭教育方法的偏差与不当,导致幼儿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幼儿产生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方式,是指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和形式,是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家庭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教育方式。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深知对幼儿的教育不是光靠幼儿园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老师与家长共同配合的。所以,我十分关注家庭教育问题,现就从一个幼儿教师的视角,例析四种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影响,并提出建议、阐述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5.
马燕琴 《海南教育》2014,(18):53-54
引言 家庭教育方式,是指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和形式,是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家庭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教育方式。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深知对幼儿的教育不是光光靠幼儿园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老师与家长共同配合的。所以,我十分关注家庭教育问题。笔者现就从一个幼儿教师的视角,例析四种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翁娅 《成才之路》2010,(9):36-37
日常生活中,很多幼儿都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吃饭、穿衣、洗澡。甚至成人烧饭、洗衣,幼儿都想插一手,他们跑来跑去,忙个不停,很多时候是在为成人“帮倒忙”。从心理角度讲,这是幼儿自主性的表现。有些家长尊重幼儿,让其发挥自主性,但也有些家长总是对幼儿强令禁止,这会对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和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连续不断地接受来自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说,是一种长期的、连续的教育,它对人的终生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现在,大学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心理非常脆弱,经不起一点点挫折,此时家庭教育问题更显突出。大学生出身于不同的家庭,并且家庭境况千差万别。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父母自身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和各方面的素养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做父母就要注意和把握好子女的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8.
夏芳 《成才之路》2015,(7):74-75
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和教育环境。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家庭教育环境中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机构,应对不利因素进行分析,积极地对家长产生影响,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要让家长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教育,自己也能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引发其进一步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同时,为幼儿园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郾家长教育期望过高。有些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望子成龙”的心态显得异常突出。不少家长更是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设计将来,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意愿和实际情况。一些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知识,在家庭教育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如盲目投资、盲目施教、盲目要求、盲目攀比、盲目放弃,等等。这种家庭教育的盲目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不仅使许多家庭白白花费了精力与财力,更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心理带来过…  相似文献   

10.
由于家长和幼儿之间具有密切的情感依恋,家长又是幼儿认同、模仿的主要对象,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更容易全面深入地影响幼儿,会在幼儿心灵深处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培养幼儿同情心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影响。在我们调查近100名教师对导致儿童缺乏同情心的因素分析过程中,发现家庭教育的影响占有很大  相似文献   

11.
《世界教育信息》2006,(4):32-32
“德智体”正变为“德心体”,学习成绩好不再是上海市大多数家长心目中好孩子的首要标准。上海市妇联、市社科院联合发布的首份家庭教育最新发展状况报告显示,道德品质、心理和身体健康正成为上海市民家庭教育的三大要素。调查显示,65.9%的家长把子女的道德品质作为衡量家庭教育成败的首要标准,而子女的心理健康首次取代学习成绩位列第二,排在第三位的则是身体健康。有76%的家长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成果表示满意。据分析,子女的心理健康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目前上海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  相似文献   

12.
一 近年来,人们开始注重家庭教育。家长直接干预和控制子女,对教育的选择、就业定向、教育投资、教育程度等,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使家庭教育陷入了误区,导致诸多不良现象的发生。研究家长对子女劳动能力的要求标准以及产生的影响,有助于透视家庭、教育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协调它们之间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模仿他人,首先是从模仿家长开始的,家长的言语、思想、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家长应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给孩子做出表率,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家庭教育。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应切实重视并大力研究家庭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一、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不同,子女成长迥异,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孩子与父母朝夕  相似文献   

14.
据《文汇报》报道:上海市教科所和宁夏、成都、南昌、沈阳合作承担的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中国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揭示了家长对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影响。 在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教育行为三者之间,教育观念起着“启动作用”,教养态度是其中的核心。对五区、市1024名幼儿及其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 1、希望子女“实现自己未完成理想”的家长,其幼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大有裨益。笔者认为,通过"重视养成教育,尊重儿童个体""构建和谐环境,打造健康家园"和"树立科学理念,指导教养方式",可以对幼儿今后道德、情感、意志和性格等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使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还给孩子一份健康。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高中生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和缺陷会导致各色家庭悲剧的产生。家长是子女的监管人,是子女的榜样,是子女的首任老师。有许多家长对子女缺少管理,溺爱子女;缺少诚信,疏于励志;缺少思想沟通,造成子女自虐自残。实际上,子女教育得成功,才是家长真正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幼儿家庭教育研究中的发展研究是调查研究中的又一种基本类型。所谓发展研究是对家庭教育研究理论框架中各要素及其组成成分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研究。采用发展研究一般要解决的问题是:家庭教育中的某一种现象、家庭教育中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种特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延伸或年龄的增长发展变化的。比如:儿童社会责任感的发展规律与年龄阶段的划分;家长对子女学业期望和职业期望与子女就学阶段的关系;幼儿园不同年级幼儿家长参与学校指导活动态度的变化;幼儿园青年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服务意识形成和指导能力提高的发展规律等都属于可…  相似文献   

18.
<正>每年小班幼儿入园都会面临生活自理能力大考验:不会自己拿勺吃饭、不会穿脱鞋、不会如厕等等。与其家长沟通后,了解到祖辈家长参与孙子女教养的现象非常普遍。家庭隔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但由于祖辈老人的家庭教育总体水平明显低于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祖辈"隔代亲"带来的溺爱,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依赖性强、心理自卑、综合素质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幼儿期是培养和训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组成。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家长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子女身心健康成长更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农村,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经济条件等因素,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一、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农村家长只重视子女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子女思想品德的发展。许多农村家长把培养子女简单地理解为学习好,认为培养子女就是让子女学习文化知识,只要子女成绩好,就等于其他一切都好,把子女能否考到高分作为衡量子女好坏的…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对象、内容与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八十年代牵头组织的一项大型研究证实,幼儿园在园幼儿认知发展的水平和个性发展的个别差异与家庭教育和环境的联系比与幼儿园教育和环境的联系更为密切。九十年代上海、北京、重庆、沈阳合作的一项研究发现,上海地区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不如北京。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和上海市家庭教育心理研究会对上海地区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和教育行为等方面存在问题、产生原因和指导措施施进行了大量研究。九十年代初开始,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对家长进行家庭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