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性化:读报节目生存之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视读报节目已从早期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一枝独秀,发展为如今《马斌读报》、《早报早知道》、《报人读报》等中央、省、市电视台百花齐放的局面。然而,电视与报纸一窝蜂式  相似文献   

2.
从早上6:30分开始到上午9: 00,我们现在至少能看到五六家电视台在"读报"。它们是,央视-套《媒体广场》中的"媒体聚焦"、"媒体浏览"、"媒体导读"(早上6:30-8:30);央视二套《第一时间》中的"马斌读报" (30分钟); 东方卫视《看东方》中的"读家新闻" (15分钟,原先叫"早报早知道");广东卫视《财富早晨》中的"早报亮点" (30分钟);山东卫视《早间60》中的"天下报章" (20分钟)等;还有最早推出的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等。电视读报的咨询传播有哪些特点,这种方式在新的传播界会带来哪些优势、怎样发展呢? 一、电视读报的特色我们所能见到的几位电视读报人,除了央视一套外,清一色的为  相似文献   

3.
2003年1月23日,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开播。 同年10月2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读报》开播。 3天后,东方卫视《早报早知道》开播。 同一时期,不少地方台的电视读报节目也纷纷开播,一时间电视读报成为一个热门的电视形式。 其实,电子媒介摘播报纸新闻并非从今日始,广  相似文献   

4.
自2003年1月23日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开播,并取得成功之后,如今是“有报到处读”,国内各台竞相重操旧业,办起了久违的电视读报节目。同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早间读报节目“媒体广场”。10月2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开播《第一时间:读报》。3天后,东方卫视《早报早  相似文献   

5.
王珂 《新闻知识》2005,(10):48-49,47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态势下,新老媒体的交流与融合不可避免。电视,具有传播符号多样、直观、视觉冲击力大的特点,而报纸具有冷静、理性、深刻的特点。电视读报节目的开设,便是电视媒体与报纸媒体相互融合的生动体现。2003年1月23日,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开播:同年10月2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读报》开播;3天后,东方卫视《早报早知道》开播;陕西电视台也在2004年推出了《早间播报》。同一时期,  相似文献   

6.
电视读报节目的生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电台读报由来已久,而电视台读报也就是不到十年的时间,却因为它的信息来源广泛、投入成本低,化报纸的浩瀚庞杂为简单,弃电视制作的繁缛为简约,能够为那些想了解更多消息而又无暇看报的人提供一个电视阅读的平台。进入2003年,以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为发端,中国各地电视读报节目一时间风生水起。哈尔滨作为有着浓厚读报文化氛围的都市,也理应有一个电视读报节目与之相应和。  相似文献   

7.
陆德峰 《视听界》2007,(6):62-63
2007年1月1日,JSBC新闻中心联手城市频道,一个60分钟的新闻资讯类整合节目——《早安江苏》登陆江苏早间电视传播滩头。我们筹备《早安江苏》的一班人有个选择:要搞晨间读报!读报的念头是基于,或者说是受制于《早安江苏》的投入盘子而作出的。8个月来,《早安江苏》的核心板块《早报早点》巳成为这60分钟的亮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读报节目近两年可谓异军突起,成绩不俗。有人用“荧屏传来朗朗读书声”来形容时下电视读报节目在各地频道的频频亮相。网罗报刊精华,聚焦尖锐话题,将平面媒体的深度、广度报道优势与电视媒体的大众化、形象化结合起来,成就了一批优秀的电视读报节目。然而,电视与报纸一窝蜂式的速配,泛滥式的克隆,又让人不得不忧虑电视读报节目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美国报业管窥初世桓访美期间,一位美国教授对我们说,如果你现在问问美国人,在什么时候可以左手端茶坏,右手拿着苹果读报纸?他会回答你: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现在美国2.5亿人口中,大约有6300万人买报纸,而9300万个家庭有电视,有的家庭电视机比电话都...  相似文献   

10.
前言电台读报由来已久,而电视台读报也就是不到十年的时间,却因为它的信息来源广泛、投入成本低,化报纸的浩瀚庞杂为简单,弃电视制作的繁缛为简约,能够为那些想了解更多消息而又无暇看报的人提供一个电视阅读的平台。进入2003年,以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为发端,中国各地  相似文献   

11.
于潇 《视听界》2004,(5):40-41
早在1993年,《东方时空》就有当日报纸主要内容介绍的栏目,节目形式是在荧幕上直接显示报纸的报头以及所涉及新闻的文字,解说员概述报纸该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003年3月香港卫视中文台推出一档新型的新闻时事性栏目《有报天天读》,打破了传媒类型壁垒,在电视和平面媒体资源优势的融合、互补和衔接上进行大胆尝试,开创了个性化电视读报的先河,并引领了这种电视节目新潮流。紧随其后的,去年10月20日,央视二套的马斌在《第一时间》读报,风格随意幽默,令人耳目一新。之后23日,上海东方卫视也适时推出了由骆新担纲的《早报早知道》,如同捧出了一杯随意早茶。  相似文献   

12.
陈小瑜 《新闻窗》2008,(3):84-85
留意如今的电视荧屏不难发现,电视读报节目比比皆是,它的开设反映了传媒激烈竞争下的电视媒体不断创新的势头,也体现了多种媒体的优势互补。电视读报节目符合人们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要,这是它生存的关键。但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各台大张旗鼓推出的读报节目,不免让人担心,  相似文献   

13.
报纸被人称为传统媒体,可是,兰江导报最近刊登了《读报习惯从小培养》的图片,说的是兰溪市云山小学五(1)班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读报形成习惯。如今,网络和电视吸引了许多孩子,而老师却试图在培养孩子读报的兴趣,这其中必有一番自信的理由。笔者了解到,在五(1)班,每周一、三、五中午是读报时间。报纸有学校订的浙江日报、金华日报、兰江导报等。据介绍,班上还将成立学生读报小组,由孩  相似文献   

14.
伴随新闻改革的推进,传媒领域频现新的气象,其中电子媒体的读报节目的兴起,令人耳目一新。2004年1月1日,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推出的早间《早报早读》节目,是继中央电台的全国名牌栏目《晚报浏览》后的又一档读报节目,开播以来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好评,他们称赞《早报早读》“这种  相似文献   

15.
王翦枫 《河北广播》2005,(5):98-98,100
说不清从哪一天起,电视荧屏上异军突起了一批读报类的节目,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马斌读报》等,都以不同风格的电视读报形式,迅速抢抓住观众的眼球。一时间,各地电视台争相效仿,读报成风。虽然各档读报节目风格不一、褒贬不一、收视率不一,但笔者以为,电视读报这种新样式的出现,是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态势下,电视工作者巧妙地将电视媒体与报纸媒体有机融合,增强综合竞争力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6.
沈梦尔 《视听界》2012,(6):67-68
一、电视读报节目的一般样式我国电视读报节目以2003年1月6日凤凰卫视开播的“有报天天读》为开端,将报纸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以电视的形态进行二次解读,对新闻价值作二次判断和二次整合,既保留了报纸媒体的深刻性和全瞻性,也将电视媒体形象化和立体化的优势带人其中,给观众以别开生面的视听感受。  相似文献   

17.
目前,“读报”已成为许多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的新亮点。大大小小的读报节目充斥着银屏。报纸与电视的这次“牵手”,极大地弥补了电视在新闻评论方面的欠缺。长期以来,报纸以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而见长,而电视则以形象直观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8.
说起读报,很多人会想到“报刊选播”,这是电台的读报节目形式。而在近几年里,将报、报评引入电视,用声画语言来解读报章,成了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形式,成绩不俗。凤凰卫视2003年初开播《有报天天读》,短短半年时间栏目收视率挺进凤凰前三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自2003年7月1日正式播出起,就推出一档全新早间读报节目《媒体广场》,集萃各类媒体,每天清晨滚动播出两遍.而散落在各栏目间的读报板块,更是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9.
留意如今的电视荧屏不难发现,电视读报节目比比皆是,它的开设反映了传媒激烈竞争下的电视媒体不断创新的势头,也体现了多种媒体的优势互补。电视读报节目符合人们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要,这是它生存的关键。但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各台大张旗鼓推出的读报节目,不免让人担心,办到最后这类节目的质量是否能保证,能否持久。由此带出现今节目主持人的素质与功底,节目主持人工作用语及主持风格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电视荧屏能否"有报天天读"——谈电视读报节目的传播劣势》这篇文章中认为,电视读报节目虽然是目前异军突起的一个电视栏目,在各大电视台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是,许多电视读报节目摈弃了电视传播的优势,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电视读报节目无法凸显电视传播的巨大优越性;二是二级传播,有可能造成信息误读;三是新闻素材来自其他媒体,信息相对缺乏时效性和新鲜性,这些劣势共同导致了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