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诸多学者对性别角色的概念界定发现,性别角色虽然受到社会各因素的影响,但其发展基础仍来源于生物因素。由此,本文选取性别角色发展的生物学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生物社会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对性别角色发展的生物因素进行概述和分析,分别从进化原理、遗传基因、激素影响和性生理特征等方面分析性别角色发展的机制,客观、辩证地评价各理论流派的理论学说,以期帮助学前教育工作者了解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性别角色是以文化为背景的,社会认可或接纳男性或女性应表现的行为模式,它以生物因素为基础,包括个人心理与社会建构两个维度。生物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性别图式理论及性别脚本理论都对性别角色的发展提供了解释和说明,但是每个理论都有其不足之处,目前有学者提出以整合的理论对性别角色的发展作出更准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的性别角色对人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生物遗传因素、家庭教养态度、社会文化、认知因素等共同影响着儿童性别角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家庭因素对性别角色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角色是以生理为基础、文化为背景的社会认可或接纳男性或女性应表现的行为模式。生物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及认知发展论均认为家庭是儿童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也是对儿童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实证研究证实家庭因素对个体性别角色的发展确有影响力,但是结果的百家争鸣,无法进一步提升性别角色的理论。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跨文化的研究,研究对象要扩大到不同年龄段的被试,研究的变量也要尽可能涵盖一些重要的家庭因素变量,并做不同变量交互作用的分析,同时还要进行研究结果的元分析和建立家庭因素对性别角色发展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5.
靳松  黄永俊 《文教资料》2009,(26):133-135
性别角色伴随人的一生之中,对儿童乃至成人的心理发展都有很重大的影响.性别角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男女性别角色的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男女性别角色差异的现状,力求探析影响男女性别角色差异存在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别角色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用于表现男女差异的社会行为模式。对两性角色行为的获得,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有不同的看法。实际上,从仅具有生物差异的男女婴儿,到承担社会认可的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应包括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父母的直接社会化作用及儿童的自我社会化等多种因素。其中,生物学的两性差异是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前提条件;社会因素在性别角色行为获得中起决定作用;父母的直接社会化作用在性别角色行为获得中起主导作用;儿童的自认和模仿学习是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靳松  黄干 《考试周刊》2013,(30):167-168
性别角色伴随人的一生,对儿童乃至成人的心理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性别角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性别角色形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存在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性别角色差异的现状,力求探析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差异的家庭、学校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8.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性别角色发展的有关理论的探讨,考察女性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因素,指出学校教育中女性性别角色教育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父亲参与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他们通过角色期待、抚养方式、游戏互动等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认同、性别角色的稳定性和性别角色的恒常性的形成,同时也影响儿童自我概念、未来婚姻观和社会归属感等性别角色的内容发展,应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增加陪伴互动时间、利用社会支持等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的正确形成.  相似文献   

10.
通过修订的性别角色量表对当前南京市小学生的性别角色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性别角色特征以双性化与未分化为主,传统占优势的单性化已让位于非单性化,未分化性别角色形势严峻.研究结果显示,并没有如社会所言,男生性格软弱、没有男子气概,女生过分中性化的明显表现.父母的学历是形成男女生性别角色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