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迎秋 《学周刊C版》2011,(11):202-202
初中语文所选的鲁迅作品中,常会出现一些“矛盾”词语,对同一问题,做出不同判断。乍一看来,令人难以置信,但细细推究,却是作者感情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作者匠心独具的表现.其中蕴藏着一个确凿的事理。  相似文献   

2.
汉语"红"色词族语用和语境的关系,一方面,语境对语用的词语选用、言语义、感情意义和词语活用创造的条件的制约作用来分析。另一方面,由于语用的能动性,汉语"红"色词族语用又反过来创造适切的语境,进一步增强表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鼓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动词,既能表达贬义的感情色彩,又能表达非贬义的感情色彩,在现代汉语发展的不同阶段,“鼓吹”的感情色彩也在不断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研究“鼓吹”感情色彩的历时演变,并从认知角度分析其感情色彩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总得‘读’,对于那些感情充满的课文或片段,一定要充分发挥渎的作用。”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渎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渎中培养语感,在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种情感是随着阅读的深入而逐步产生的.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人情。这种情感的共鸣,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感情朗凄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感知、感悟。又能反映学生阅读深入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人物对话中,常常带有喜怒哀乐的各种感情,这些感情,除选用不同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不同的句式表达外,“呀”、“哇”、“啦”、“哩”等语气词,也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不可小觑.鲁迅先生看出我的窘态,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  相似文献   

6.
“啊”是一个表达语气和感情的助词。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助词,单用在句子开头,是叹词,它的声调随说话人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在句子末尾,用来表示语气,由于受到前面音节最后一个音素的影响,读音往往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刘胜文 《课外阅读》2010,(11):187-187,21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非常重要。“读”,可以体会文章的感情;可以再现文章的形象;可以理解作者的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技能。  相似文献   

8.
好的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中的语言饱含感情,蕴意深厚,仔细体味这样的语言,作者的见解、主张就会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因此,考查考生对文章中重要语句的理解逐渐加重。所谓“重要”,包括体现作者立场观点或感情倾向、文章主旨的语句,也常指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联结作用的语句,对人物形象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表达含蓄意义的句子。表达某种因果联系的句子。这类题型,我们可以分运用“三面两点结合法”来解决。所谓“三面两点结合法”,是因为这类题大体思路大致相同。具体说来: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最常使用“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叙事缘情”等抒情方式,将作者的感情倾向、审美意趣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出来。所有好的古诗文作品,无一例外地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意识,要把握作品中的“情”,不仅要知人论世,了解其创作背景,作者往往把自己的身世处境与个人荣辱融注于自己的作品中,常常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鉴赏古诗文,分析其情感倾向,就必须从景物人手。只有在景物所描绘的意境、意象本身蕴含的内容把握准确的基础上,才能体会出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意绪。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贵有情。情表现在:一、要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二、找准感情的突破口;三、掌握并运用表达感情的技巧。师范生如能在这三方面加以努力,就能摆脱语文教学中“无情”的不足,收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啊”是一个表达语气和感情的助词。它不同于一般的助词,单用在句子开头,是叹词,应该读本音“a”,但是它的声调是根据说话人的感情变化而变化的;“啊”在句的末尾,用来表示语气,由于受到前面音节的最后一个音素的影响,读音往往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相似文献   

13.
人们通常习惯上把散文称作“抒情散文”,主要是因为“情”乃散文的命脉和灵魂。散文所表现的主要是作者的独特感受,叙事、写景、记人,无不是在写作者的主观感情,文字之中无不浸润着感情的分子。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最具中国散文传统的美学风范,堪称感情美的典范。他总是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个性倾泻在清新的文字里,渗透在优美的画面中。写于1924年的《绿》,便以“惊诧”为感情触发点,抓住梅雨潭的绿大做文章,抒写了作者喜出望外之情、异乎寻常之爱,让我们充分领略到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和感情美。  相似文献   

14.
语言有感情色彩,词语有褒贬之分。“褒义词”用来表达“褒扬”之意,“贬义词”则用以表达“贬斥”之意。然而,语言是鲜活的,是千变万化的,是在人们不断运用与创造中发展的。你看,有时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意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往往使语言幽默含蓄,生动有趣,令人耳目一新,产生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入向来是重感情的,但是中国入又向来不善于表达感情。就像是树立在清华园里的“行胜于言”的碑,中国入向来是不会或者不屑表达。很多入,连谢谢都不会说。但是,活在这个世界上,值得我们心存感激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把你的感激表达出来吧,不要把它永远藏在心里。  相似文献   

16.
“感情真挚”是高考语《考试说明》对作“基础等级”的要求之一。考生的作应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  相似文献   

17.
李世会 《甘肃教育》2009,(12):34-34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师需给予高中古诗文教学高度的重视。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笔者体会到,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授古诗文时,教师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吟出感情,给学生一个榜样 古诗文学习重在朗读,在高中古诗文的教学与学习中,笔者认为“吟”和“唱”比“读”更合适。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19.
蒋静 《现代语文》2015,(1):78-80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20.
花本无泪,鸟本无心。然而在大诗人杜甫笔下却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句子。它将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细腻的思想感情融注到客观的物象当中,使本无感情的物象在“我”的情感光照下具有了动人心扉的力量。这种“以己心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营造诗文“有我之境”的艺术手法就是移情。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移情。因为,解读移情是解读诗文的一把钥匙。诗文中的移情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一、创造意象“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读这些优美的诗句,我们的脑海里会闪现一个个具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