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有关媒体报道,名人作家余秋雨涉嫌侵权而被告上法庭。连同余秋雨一起上法庭的还有余秋雨《山居笔记》的出版者上海文汇出版社。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了此案。  相似文献   

2.
近来,对著名学者余秋雨的各种批评已经成为中国文坛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新千年伊始,青年学者余杰的新作《想飞的翅膀》出版,对余秋雨的批评再度升级。余杰在新作中的《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一文中称余秋雨为“文革余孽“、“才子加流氓”,批评矛头直指余秋雨在文革中的所作所为。余杰自称别人的批评没有批到点子上,没有真正的力度,“我觉得我自已这篇文章比他们一本书的分量都要重。”本刊特约撰稿杨瑞春日前对两位当事人进行了独家专访另外,余秋雨先生独家授权本刊发表他就余杰的批评致余杰先生的一封公开信。  相似文献   

3.
《新闻广场》一九九四年第三期发表余秋雨在《迈向21世纪——现代广播上海研讨会》上的讲话,从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创造听众参与与彼此交流的新的广播形态,谈到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正在产生.余秋雨认为,因  相似文献   

4.
读书习惯离人们渐行渐远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文化名人余秋雨负责对参赛歌手的文化知识点评.比赛临近结束时,余秋雨发出这样的感慨:"15位选手歌唱得很好,但文化知识考评大部分为零分.  相似文献   

5.
刘朝报道:批评比创作热闹,这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坛有目共睹的事。继去年9月编辑《余秋雨现象批判》之后,湖南文学评论家余开伟(愚士)近日又编辑出版了一本《余秋雨现象再批判》。该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推出,洋洋30余万言,从篇幅上看,《再批判》比《批判》更具有声势,更受人关注。在《批判》一书里,大到体裁、语言,小到构思、用典,甚至对“余秋雨其人”,批评家们都曾丝毫不留情面。但较《再批判》而言,这似乎还是算比较“温和”的。从收录的文章内容来看,《再批判》显得更加丰富和具有震撼力。该书开篇就以《余秋雨散文透  相似文献   

6.
著名学者、散文家余秋雨致信劝告写不实文章吹捧他的作者说:“说好话也要讲究真实。不真实的好话与不真实的坏话,在社会功能上是一样的。”据《羊城晚报》“娱乐世界”版介绍:一个叫孙敏的作者在上海《青年一代》发表了《余秋雨和马兰》一  相似文献   

7.
真没想到经历了文化苦旅、无限风光的余秋雨连续打赢了两场笔墨官司后,2003年在“官司苦旅”中吃了个“败仗”。研究文坛“余秋雨现象”的《北京文学》编辑肖夏林发表了《文化中的文化》一文(见《书屋》2000年第2期)后,余秋雨于2003年2月向北京东城区法院起诉,称肖文中“(余秋雨)做深圳文化顾问,为深圳扬名,深圳奉送他一套豪华别墅”,  相似文献   

8.
洪晃 《新闻天地》2007,(10):56-56
余秋雨跑电视上天天跟歌咏比赛的小年轻较劲,够傻的。难怪他称“文化”为“苦旅”。  相似文献   

9.
真没想到经历了文化苦旅、无限风光的余秋雨连续打赢了两场笔墨官司①后,2003年在“官司苦旅”中吃了个“败仗”。研究文坛“余秋雨现象”的dE京文学》编辑肖夏林发表了《文化中的文化》一文(见《书屋》2000年第2期)后。余秋雨于2003年2月向北京东城区法院起诉,称肖文中“(余秋雨)做深圳文化顾问,为深圳扬名,深圳奉送他一套  相似文献   

10.
书业内外     
据《服务导报》报道,由凤凰卫视举办的“千禧之旅”,余秋雨以独特的视角进行文化考察,其考察结果记录在《千年巡拜》(余秋雨日记)中,深受读者好评。各地报纸纷纷连载,但也受到了不法书商的窥视。为此余秋雨10月18日在埃及开罗发表声明。  相似文献   

11.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4,(9):5
正微信售书:又一匹"狼"出现了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最近把自己20多年前出的《文化苦旅》作了增补和改写,推出了新的版本。而和之前所有的书都不同的是,余秋雨的新作不仅将在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上销售,还将放在微信上销售。余秋雨也因此成为"微信售书"模式的第一个吃螃蟹者。《西安晚报》报道:余秋雨此举也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微信不仅可以聊天,也是可以卖书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受到物流方面的影响,微信还只能卖一本书,而不能像当当、京东那样销售几十万品种的图书。但一旦物流系统建立,"微信售书"模式很有可能会催生一家大型的网络书店。而和其他网络书店一样,"微信售书"意不在赚钱,而是以低价图书为诱饵,积攒人气,从而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而这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价格大战。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把余秋雨作为一个思想者的身份来约访时,余秋雨愿意回答我们关于文化方面的一些问题。他最终选择回信的方式。在他看来,面对面,也许记者会误解他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6月1日,著名作家余秋雨和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举行了一场关于文明传播者的当代使命的对话。本次对话被称为"本届书博会上最为华丽的一次精神盛宴"。龚曙光认为,与余秋雨的对话中,有一些关键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第一是"选择"。余秋雨把官场、媒体、专业等放弃之后,  相似文献   

14.
前两天在书店看到书海出版社出版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书。这本书对余秋雨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几本散文名作中出现的一百多处文史差错进行了指正、考辨。余秋雨的大名在当今社会上如雷贯耳,敢有人对秋雨先生叫板,竟然在他的文章中挑出一百多处差错,这书可不能不看,便买了一本回去。看完上海学者金文明先生写的这部《石破天惊逗秋雨》一书,确实有“石破天惊”之感,因为金先生在书中指出的不少差错,并不都是很冷僻的史料,很多都是文史常识。在文史常识上出错,余秋雨固然有推不掉的责任,说明他写作有失严谨。但我看…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二十年来以"文化苦旅"式的文化大散文名扬华语文坛,多种图书雄踞大陆和台湾畅销书榜。但这种明星作家的效应,却掩藏了余秋雨的另一重身份——学者的身份。现代出版社2012年重新包装、出版《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和《观众心理美学》,在有意无意之间,还原了余秋雨的学者身份。  相似文献   

16.
文学小说     
《全国新书目》2015,(3):39-40
空岛余秋雨作家出版社97875063789252015-04 36.00《空岛》是余秋雨先生2015年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力作:收入《空岛》《信客》两部作品。《空岛》,借用余秋雨先生在题记中写到的话说:"我用历史纪实的笔调,写了一部悬疑推理小说。"看似两种相聚甚远的表达,却向我们呈现了恰到好处的融合。千秋人物梁衡北京联合出版公司97875502470792015-04 36.00  相似文献   

17.
余秋雨无疑是近二十年来中国文化界最富争议且争议最持续的人之一。6月5日.余秋雨发表博客文章《含泪劝告请愿灾民》.引起新一轮的争议。他拒绝本刊记者关于此次争议的采访,但接受就一些文化问题的采访。余秋雨通过笔答描述自己在中国新时期文化建设中的意义,并对一些质疑作了间接的回答。富有争议的现象并不必然深刻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变迁,但作为一种征候的意义总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公众人物,成为新的抗辩砝码最近几例媒体侵犯名人名誉权案件,纷纷以名人败诉而结案。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余秋雨诉《北京文学》编辑部肖夏林名誉权案,2003年12月4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获终审判决:余秋雨败诉。虽然该案中余秋雨称肖夏林文中提到的深圳送别墅给他属无中生有,侵害了他的名誉权。但法院认为,肖夏林将“深圳送别墅”作为一个事实来采用,目的是论证“文化在这里已是具体的名利”这一观点。无论上述传言是真是假,社会公众对余秋雨“作为深圳文化顾问,为深圳扬名”与“深圳送他别墅”的看法和评价会出现褒贬两种结果,即“这是文…  相似文献   

19.
本刊对余秋雨、余杰两位先生的独家访谈刊发后,引起一定的反响,日前,余杰先生特地将他答余秋雨先生的公开信传至本刊。因篇幅所限,我们对余杰先生的文章进行了删节,在此向余杰先生和读者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20.
重庆人张德奉拿着储蓄卡去取钱时,发现自己账户中的12万存款不翼而飞。一怒之下,张德奉将中国农业银行告上了法庭。2007年5月初,法庭二审判决农行全额赔偿张德奉,还要加上被盗金额的利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