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笔者在听一教师教“尿的形成”一节内容时 ,教师在点明最后一个知识点“泌尿系统的卫生”后 ,提问 :“请同学们联系实际思考 ,在过去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提法欠科学 ?”学生通过讨论 ,有一名学生答到 :“我们在幼儿园时老师强调‘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完整”。教师追问“为什么 ?”一学生答“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认为‘便前更应洗手’ ,这样才能保证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另一学生补充讲 :“我爸爸是医院泌尿科医生 ,他讲 ,得泌尿疾病的病人中 ,有三分之一是不注意个人卫生造成的 ,他们上厕所前有不洗手的坏习惯。”教师没估计到学生答得这么…  相似文献   

2.
一、辨析本体。类比性议论文进行类比的两种事物一曰本体,一曰类比体。所谓本体就是题目中打比方的事物。辨析本体就是辨清题目中打比方事物的种类、各种类型的属性(以下简称“属性”)以及各类事物(包括“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简称“相互关系”)。如: 《树木·森林·气候》这一题目中打比方的事物的种类是三种:树木、森林、气候。其属性有三:树木是少量的树组成的,森林是由许多树木组合而成的,气候是指温度和湿度等。相互关系为:许多树木组成森林,只有树木长得好,森林才能茂盛,森林茂密,就形成好的气候,即具有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反过来说,有了好的气候,就会使树木长得好,森林茂密。用同类方法可分析《花儿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用晚上的时间重读《论语》,领悟先贤的智慧。读到了《先进》篇中一节子贡与老师孔子的对话。子贡问孔子:“老师,你说子张(颛孙师)与子夏(卜商)谁更优秀?”孔子回答说:“子张做事有些过头了,子夏有时则显得保守。”子贡接着又问:“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子张比子夏更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过分与保守同样都是不可取的。”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过犹不及”。我做老师已有36年,代入感的作用,两千多年前孔子和自己的学生臧否人物、探讨为人处世之道的情境仿佛就在眼前。“事情做不到位和做过了头都不好”的道理也没有因为漫长岁月的蹉跎而失去启迪人心的作用。如果要找一个词来概括当下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没有比“过犹不及”更恰当的了,一“过”一“不及”。  相似文献   

4.
所谓“走下去,坐下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地探讨、交流。并在学生讨论中遇到困难时,给学生释疑解难。变传授者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作为21世纪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利用学生的问题促进学生展开讨  相似文献   

5.
所谓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提高能力。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以教师传授知识的多少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知识的多少以及能力是否得到锻炼为标准。那么,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有效性呢?笔者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多年,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定的研究,现总结如下。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高中化学总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通过复习使每一章节中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的规律性、性质的相似性及不同点等,形成知识结构的完整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全部教材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 所谓“点”是指知识点;每章内容都有若干知识点。如摩尔一章中:摩尔概念,摩尔质量,气体的摩  相似文献   

7.
“平等中的首席”指的是教师要成为与学生处于平等关系中的指导者、引导者,而不是专制者。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的课堂上,怎样来体现“平等中的首席”呢?1.平等参与,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有人会说:“既然平等,为何首席?强调平等也只是假平等。”其实并不矛盾。所谓“平等”,是指师生关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双方处于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课堂上教师仔细观察,耐心倾听,与学生诚恳交流。所谓“首席”,是指师生平等参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照顾差异,调控教学;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体验尊重;通过交…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教学?1979年版《辞海》这样解释:教学是“指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1980年版《新华词典》这样解释:教学是“教师把思想、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师生共同活动”。还有第三种解释: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在八十年代新形势下,我认为第三种解释准确、通俗、高明。它明确了三个“转移”,摆正了三个“关系”:一是从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能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教不仅在于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所以,教法的选择必须有利于学生掌握学法.教法的传授过程同时应当成为学法的形成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一般要经过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悟“法”所谓悟法,即是指学生对老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有所领悟、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自己使用的方法非常明显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所领悟.例如,在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抓住同分母与异分母的连接点一通分进行教学,先复习通分,把下面每组的两个分数通分:  相似文献   

10.
所谓问点就是教师在讲授时提出问题的切入点.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设问的地方很多,但又不能随意设问,这就要优选问点.1、问点要着眼于突山重点.这就是说设问要选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这“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知识点;这“关键”就是教学的目的目标.如《将相和》可抓住题目发问:“将”指谁?“相”指谁?他们为什么闹不和?后来又为什么和好?《我的战友邱少云》可抓住“纹丝不动”一词发问:“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怎样“纹丝不动”?“纹丝不动”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设问,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完整的了解,从而掌握文章的重点知识.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直授”,即由教师直接一字不漏地给予学生;二是“曲授”,即经过教师引导点拨再经过学生自己努力追寻才能获得。直授是最原始的传授方法,自人类社会出现学校和有教师这一职业分工以来就是这么做的。这成了几千年来教师一种无意识行为。这种硬给硬塞的祖宗之法,最简单不过。先生讲,学生听,先生一讲了之,学生一听得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不费什么力,不需要动多少脑子,只要自己事先知道凭嘴一说就完成了传授过程。学生呢,更无需动几个脑细胞,顶多记下先生所授就可以了。因为这么简单,这一老谱竟也一成不变、薪火相传地沿用了数千年之久而没多少人想到要改改。然而,人类社会毕竟向前发展了,人们也毕竟醒悟了许多而变得聪明起来,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又解释说:“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叶老在这里所讲的“帮助学”,很明显是指  相似文献   

13.
李军 《江苏高教》2002,(1):130-13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 ,概括了下列几种方式 :1.神情启发式。所谓神情启发式 ,是指用出乎意料的言谈举止撞击学生的心扉 ,引爆出学生潜在意识的方法。这种诱导法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巧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是知识目标的转移 ;再次是发散思维的延展 ;最后是知识点的攻克。前两个阶段是教师“导” ,后两个阶段是学生“发”。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训练为主线”。不难看出 ,此种诱发是有实效的。2 .文题发散式。所谓文题发散式是指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拟题目 ,并…  相似文献   

14.
田齐波 《教育文汇》2003,(12):23-23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说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通过自己之“口”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身”去感染、规范、引导学生。这里的“身”,实际上是指教师平时的日常行为和内在力量等。教学的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在这个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言传”,更应“身教”,要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示范、去熏陶学生。  相似文献   

15.
谷凤姣 《湖南教育》2005,(15):22-22
体悟,指的是体验和感悟。所谓体悟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营造“身临其境”“绘声绘色”的体验氛围作用下,主动、自觉地通过“体验”和“内省”进行自主学习,实现知识内化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具体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呢?听中体悟。这一方式就是让学生通过听来学习数学知识。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几分之一”的读法时,教师一般先是举出一个分数,如21,告诉学生: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后读分子,再范读或带读两三遍,这样的教学,学生始终处于接受式学习中。如果让学生以体悟式方式学习,则可以这样教:教师先说出…  相似文献   

16.
专业课程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体系,各课程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和递进,尤其是高职设计与制造大类专业。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往往由不同的教师执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各课程之间的知识点与能力点衔接无法充分地讲解;再加上高职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偏弱,最终导致大部分高职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往往制约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及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及个性品质的活动。如何进行数学教学?尤其是如何对基础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这里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学习理解,简单谈谈看法。一、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起则“思”通,就是指学习兴趣能有效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体主观能动性。而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是数字游戏,枯燥无味。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在基础年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引言和绪…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教学职责从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到培养创造力的变革 ,创新教学应运而生。语文作为基础教学的基础学科 ,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什么是创新呢 ?所谓“创”即创造 ,就是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情。所谓“新”即与众不同 ,就是说出别人没有想过与见过的看法。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要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我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 ,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目前 ,大多数教师都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都要求学生积极思考。但我们在观摩教学中看到往往是教师提…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让学生上台“讲、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讲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个性与主体意识,培养合作学习、团队精神。通过学生在自我讲授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抽象概括水平,触类旁通,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元认知水平。老师们不妨回想一下: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和问题的掌握是在你当学生时理解的深刻呢、还是做了教师之后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时理解的深刻?不言而意,是在当了教师之后讲授这一知识点时理解的更深刻。这…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规律?列宁指出:“规律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哲学笔记》第132页)所谓教学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中内在不断重复出现并能影响其发展方向的本质联系。”(《现代课堂教学研究》第1页)语文教学不单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要完成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辩证统一,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称之为“知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