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月20日,新华网发布国内第一代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Star。与此前的其他写作机器人不同,Star最大的特点是"有感而发",即通过新华网自主研发的生物传感器采集用户体验信号,转化为数据后通过多种算法完成分析、报道、交互等工作,并可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各种产品。从新闻报道层面来说,这预示着机器写作将打破财经、体育、气象等报道领域限制,深入到与用户体验相关的各领域的报道中。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0月30日,新华网与荷兰国家数学与计算机中心(简称"CWI")宣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传感器与遥感技术方面共同开展用户体验研究。新华网直属的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将具体承担这一科研任务。该研究院还将与英美及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开展系列应用性合作研究,服务于传媒业融合转型的未来。目前,国内首个基于传感技术的用户体验中心即将建成,《中国传媒科技》记者专访了该项目团队核心成员——CWI项目研究组负责人Pablo Cesar教授、研究员王晨博士,中方研究员王真峥博士,以及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杨溟。  相似文献   

3.
<正>1月4日,2015搜狐传媒影响力致敬盛典在北京举行。盛典以"变·局"为主题,梳理过去一年传媒行业大事,向影响、改变传媒行业的团队、个人致敬。自主研发第一代生物传感智能分析系统Star机器人的"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获"2015搜狐传媒影响力致敬之年度技术团队"。以搜狐网副总裁、总编辑陈朝华为首的推荐人团队在致敬理由中说:"2015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月15日,在珠海举行的首届"2016今日头条未来媒体峰会"上,自主研发第一代生物传感智能分析系统Star机器人的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获得"2016未来媒体践行者"殊荣。这是继其1月4日在"2015搜狐传媒影响力致敬盛典"上获得"年度技术团队"后,该团队获得的又一殊荣。由今日头条发起的"未来媒体践行者"评选活动,根据2015年  相似文献   

5.
<正>由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荷兰国家数学与计算机中心(CWI)联合发起的"《战马》袭心"——国内首次剧场传感实验已在上海文化广场《战马》演出过程中顺利完成。这场科技与艺术"跨界"、研究团队"跨国"组合的实验吸引了来自各地各行业的观众志愿者,他们在了解了实验中运用的生物传感技术后,提出了各种非常有  相似文献   

6.
<正>继腾讯Dreamwriter、新华社快笔小新和新华网"有感而发"的Star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之后,国内机器写作又有新动向。2月18日,搜狐正式推出国内首个智能股市播报系统——智能报盘。这个由机器人(智能系统)自动跟踪、捕捉股票市场动态,并实时发布资讯的智能系统,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同步推送到用户面前。  相似文献   

7.
华金香 《传媒》2018,(14):92-94
传播效果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大众传播研究的重中之重,是大众传媒传播研究的纲领,传播主体研究、传播渠道分析、传播内容分析和传播受众研究的落脚点都在于效果研究.但是传统媒体时代由于研究技术本身的限制,效果研究更加注重整体性和中长期效果研究,针对短期效果、瞬时效果和实时效果研究略有不足.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创新,在传播效果的测量上也出现新的趋势.新华网Star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自动生成的我国首条生理传感新闻(SGC)预示着传播效果研究的创新,推动传播效果研究转向个体的瞬时效果甚至是实时效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4月7日,新华网无人机频道在新华炫闻客户端正式上线,这是适应移动化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新华网在无人机领域的探索迈人崭新的阶段。2015年6月15日,新华网新闻无人机队正式成立。截至目前,新华网无人机业务已实现国内全覆盖。同时,凭借新华网全球资源,无人机业务已率先在亚太、欧洲地区广泛开展,布局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9.
<正>12月20日,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和"新智元"人工智能智库联合协办的"感知未来"——首届"智能+"传媒超脑论坛在上海举办,由生物传感、机器学习、语音智能等智能技术顶级专家和传媒业、传媒教育界精英参加的这场跨界研讨,针对传媒发展趋势与战略布局,技术路径与传媒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战马》"袭"心传感实验研究组从观众中招募150名志愿者,通过高科技的生物传感技术全程观测并记录他们观看演出时的体感反应,从而更深入的了解人类的情感。这种剧场与科技的"跨界"实验在国内尚属首次,这其中的"剧情"是怎样展开的,让我们去探个究竟。《中国传媒科技》:请您介绍下此次实验的基本情况。王真峥:在舞台剧《战马》中文版的演出中首次采用生物传感技术,通过高科技的生物传感技术全程观测并记录观众观看演出时的体感反应,从而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水娟 《传媒》2021,(17):48-49,51
融媒体新闻报道的内容创新是展现媒体融合特色的根本,而技术和渠道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动力.因此,如何有效创新内容表达并持续提升用户体验,是媒体融合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新华网在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媒体融合探索与实践中,展现出值得借鉴的融媒体新闻报道内容创新经验,即通过内容可视化提升用户的浏览体验、以内容交互化提升用户的参与体验,以内容服务化提升用户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2016,(10):173-173
2016年9月12日下午,新华网、猎律网联合举办《2011-2015年度网络违法犯罪大数据报告》发布暨研讨会。新华网常务副总裁魏紫川、猎律网创始人赵宪明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主任段赛民发布《2011-2015年度网络违法犯罪大数据报告》,新华网舆情中心副主任邹海华主持本次发布会。  相似文献   

13.
付砾乐 《青年记者》2016,(24):85-86
新华网从2012年开始探索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开辟“数据新闻”栏目,是国内较早开展数据新闻实践的媒体机构之一,目前累计播发的数据新闻作品逾千期.该栏目以“用数据传递独特新闻价值”为理念,以“数读新闻、图观天下”为口号,通过数据和图表传递独特新闻价值、剖析新闻真相,为受众挖掘新闻的深层信息.2013年,新华网多媒体产品中心在国内率先成立数据新闻部,包括数据记者、数据编辑、可视化设计师、前端工程师等近20名核心成员,主要负责更新数据新闻栏目并开发新华网全网重点创意产品,致力于发展数据新闻、视觉传达、交互设计等内容,打造高品质、新形态的新闻产品.  相似文献   

14.
雷建树 《传媒》2015,(19):61-63
2015年7月14日,《河南日报》以《温县出了"小麦种植王"》为题报道了"2015河南省寻找小麦种植王"大型公益选拔活动的盛况.当天,全国各大媒体官网如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大河网及主要门户网站等均在第一时间转载了这条消息.至此,由河南科技报社举办的"寻找小麦种植王"大型公益选拔活动,在历时半年多紧锣密鼓地实施之后完美收官.  相似文献   

15.
段秋婷 《青年记者》2016,(30):93-94
近年来国产电影呈井喷式发展,新华网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达440.69亿元,观影人次达11.4亿,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消费市场.在与西方电影的竞争中,国产电影的品类不断丰富,其中青春电影呈现出上映密集和票房走高的趋势,撬动了新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VR新闻以360度全景画面与第一人称视角的沉浸体验突破传统报道模式,大大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2015年起,国内媒体开始对"VR+新闻"模式进行尝试,其中专题报道作为我国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逐渐与VR技术紧密结合.本文以央视网"VR浸新闻"栏目专题报道为例,从呈现方式、传播特点、内容特色、受众...  相似文献   

17.
智能传播是已经到来的未来.元宇宙构想是沿着改善视觉感知路径展开的想象与研究,元宇宙将呈现一种多维、体验传播形态,是基于传播形态现有发展逻辑的延伸.这意味着传感科技将大规模进入传播科技领域,出现传感、传播科技融合演进的新传播科技,孕育中的体验传播手段、产品,更多是基于传感科技发展带来的感知传播能力的发展.面对急剧变化,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助新闻框架理论来分析新华网和头条新闻官方微博对2015年东方之星翻船事件新闻呈现上的差异及原因:在新闻材料选择上,新华网注重利用官方信源和原创,突出权威性,头条新闻则更加多元化,强调平民视角;在新闻材料建构上,新华网主要关注政府部门的反应与行动,而头条新闻则倾向于个体视角。以上构成了政府新闻网站和商业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在构建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时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经《郑州晚报》报道后引起全国及海外华人强烈反响.在报道洪战辉事迹的基础上,《郑州晚报》又联合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国内主流门户网站,经过一系列的策划、联动,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新闻冲击波.  相似文献   

20.
"情绪流"车媒体智能新闻推荐系统是新华网、一汽集团联合打造的智能车媒体交互空间,通过该智能系统可得益于新华网内容的权威性、安全性,根据用户画像进行内容的个性化推送。该画像过程不仅融入用户的兴趣以及浏览行为,同时加入新华网核心技术-生理传感对用户在浏览、聆听相关内容时的生理情绪反应作为算法的重要维度,真正实现线上行为数据、线下生理情绪数据的全数据贯通,打破传统车载环境内容推荐算法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