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雷 《青年记者》2017,(27):61-63
都市报诞生于寻常百姓中,最大的优势是“接地气”,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都市报的人气分流到了移动端.相比党报,都市报缺乏政策红利,读者群体容易流失,服务功能更易被网络所替代,新型盈利模式未取得根本性突破,转型面临诸多困难.① 都市报的优势在于权威性和本地资源,劣势在于难以做到即时性传播、个性化服务和双向多向互动,因此,打造全媒体平台,由纸媒、网站、两微一端等组合成传播集群,就成了都市报转型的基本模式.自2015年7月22日半岛客户端上线,半岛都市报正式走上了媒体转型之路.在转型过程中,半岛都市报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和瓶颈?如何突破?探索出了哪些经验?  相似文献   

2.
王勇刚 《传媒》2015,(1):34-35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日渐式微,尤其对都市报的影响最大.但纸媒的“坏时代”,却促进了版式设计的创新.如《南方都市报》追求设计的清爽、干净、时尚;《钱江晚报》追求形式的“空灵”,注重留白以及报纸的文化味;《北京青年报》追求严肃大气.目前,国内一流都市报版式设计总是以“进行中”的姿态而存在,不断尝试设计创新.我国都市报版式设计的创新仍处于一个层次参差的状况,如何进行版式创新,对于我国都市报发展而言,仍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黎勇 《青年记者》2006,(19):34-37
都市报等市场化媒体要成为“主流媒体”,必须强化时政新闻等“主流新闻”。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令都市报采编人员头疼的一个问题是:都市报一“时政”,读者就不买报,都市报一“主流”,零售量就下降;而如果不“时政”,不“主流”,都市报又不能令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满意。如何才能踩好都市报时政新闻这块“翘翘板”?  相似文献   

4.
王艳  范以锦 《青年记者》2017,(19):19-20
都市报是伴随着中国市场化的进程而崛起的,因此都市报也被称为市场化的报纸.然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万物皆媒”的今天,似乎市场化愈高的报纸愈难生存.但是,都市报不走市场化的道路,难道还有其他路可走?答案是否定的.既然要继续走市场化的道路,那么在新环境下应走怎样的市场化路径,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5.
卢文炤 《青年记者》2017,(19):29-30
70后是最有都市报情结的人群,求职和买房、买车等,都曾深受都市报影响.在济南这座城市,报摊上曾经回响着播报当天都市报新闻的“小喇叭”,楼道里满是几家都市报的报箱.如今大街上报摊锐减,“小喇叭”早已消失,报箱里也少见都市报的踪影.都市报还好吗?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传统媒体的话语空间面临“收窄”,都市报应在话语体系、媒体定位、平台升级等三方面加快转型,才能求变图存,再次迎来新时代的辉煌. 经过20年的发展,都市报已经成为与党报、新媒体“三足鼎立”的主流媒体.到了现在新的时代,中国社会和中国媒体都在转型.今天的中国都市报,又重新面临着“话语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社区被认为是新闻的“富矿”,逐渐成为各类都市报、生活类报纸关注的焦点和抢夺的对象。在各类都市报热衷“跑社区”、热衷于用大量版面刊登社区新闻并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情况下,一些地市级党报也开始尝试把“触角”伸向社区。  相似文献   

8.
站在全媒体和快阅读时代的当口,报纸应当如何持续创新?文本表达形式的创新是重要路径之一.4月16日,中国创办最早的都市报之一《华西都市报》再次改版.当天的头版主图“修车骗局”是此次改版追求“图示常态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企业文化?”“如何塑造新型现代传媒企业文化?”三秦都市报用自己的实践作了初步的回答。三秦都市报是我国首批创办的省级都市报之一,在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媒企业文化,为报纸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他们探索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为手段,塑造新型传媒企业文化,更是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从报业市场化成长起来的都市报被"倒逼"进媒体融合大潮.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都市报经营陷入困局,面临着生存与转型的双重压力.特别是近年来,都市报广告呈现"断崖式"下滑,对其经营体系造成重创.如何走出经营困局,实现经营体系重构,是当下都市报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媒介融合时代的媒体发展趋势和都市报经营体系重构面临的问题出发,以《半岛都市报》经营体系转型为例,探讨都市报经营体系的重构,以期对我国都市报的转型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平民化背后的媚俗倾向——对都市报报道风格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莺 《当代传播》2001,(4):85-86
90年代中期,中国的报业市场继“晚报热”之后,又兴起了“都市报热浪”。何为都市报?都市报是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即市民新闻报。”…….  相似文献   

12.
苏常 《青年记者》2016,(21):70-71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冲击,同时,也造就了“传统媒体将自身品牌优势向新媒体领域延伸拓展的难得机遇”.①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主流纸媒的微信入驻率超过90%,其中都市报的入驻率高达100%”.②笔者结合对南方都市报二级微信公众号“南方体育”的在线观察和公众号编辑运营团队的深度访谈,探讨社交媒体传播生态下都市报体育版转型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吴江文 《传媒》2010,(7):35-36
历史几乎同时给予了都市报机遇和挑战. 应该说,都市报和互联网在相互扶助和相互竞争中走过了都市报与互联网的起步期、成长期,但可能都市报并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互联网这个与自己一路同跑的"兄弟"发展速度会远远地超过自己,且成为其扩张发展的障碍,迫使都市报向其兼容.  相似文献   

14.
梁岩 《青年记者》2016,(35):101-102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互联网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话.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来说,更是颇具颠覆性.如何让学生在多元媒介中生存?如何在教学环节中激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新媒体创意达人培养”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赵锋利 《新闻记者》2003,(11):56-57
近几年来,晚报、都市报等生活类报纸异军突起,省级和中央级大报纷纷抢滩地市级城市,电视、互联网充分利用科技成果,更加咄咄逼人,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而另一方面,地市党报则由于可读性差、改革滞后,在改革中处于不利地位。作为地市党报,如何应对严峻的形势?如何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地市党报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境地,“穿旧鞋、走老路”肯定是行不通的;小打小闹、不痛不痒的所谓“改革”,也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坚持与时俱进,适应形势的发展,扬长避短,不断创新和改革,建设学习型报社,…  相似文献   

16.
伴随网络通讯技术与智能手机的推广,受众的阅读结构和阅读习惯都有所改变,"快阅读"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在这样的传播语境下,都市报如何扬长避短,建立报纸内容的比较优势?本文认为,强化"慢新闻"或是当前都市报内容生产的重要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7.
当前,以互联网、手机、电子阅读器、户外LED、电子新闻纸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形态迅速崛起,对传统都市报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以“内容提供商”身份定位的传统都市报,有可能在下一轮的数字化新闻传播价值链条重构中被边缘化. 面对这一发展困境,本文立足“大出版”概念,引入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的图书出版行业的复合出版理念,试图从都市报新闻制作的编辑核心环节人手,探索新闻碎片化编辑新策略,针对当前都市报发展的转型瓶颈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陈博盛 《青年记者》2017,(10):19-20
媒体深度融合,首先是人才的融合,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优势是人才优势. 2013年初,温州都市报(以下简称“温都”)成立“温都全媒体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温都全媒体三年发展规划及2014年发展目标》.此时的温都已经认清互联网的工具属性和迭代特征,认定利用互联网改变运营媒体渠道与流程,改造传统的价值观与盈利模式,因而,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温州都市报总编辑郭乐天提出了温都转型的三大再造,即“理念再造,渠道再造,流程再造”,循序渐进地推进全媒体转型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关键期,如何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如何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本文以南方都市报的实践为例,提出只有始终在新闻的统领下做加法,以“+政务”助推政府治理、以“+服务”提升商业价值、以“+商务”介入行业治理,才能更好地履行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都市报如何成功"嫁接"互联网、踏上信息高速路?这是每一家都市报都在探索的课题。合肥晚报通过"借船出海"的战略,与ZAKER进行战略合作——将合肥晚报成熟的采编及广告团队与ZAKER平台"无缝对接",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纸媒转型发展上进行了一番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