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晞 《天津教育》2020,(4):81-82
期末复习时,教师恰当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查漏补缺,沟通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儿童大讲堂策略,积极引导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第一课时"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百数表可以成为100以内数的知识结构的支点,巧妙地通过"理与练""讲和议",能让学生在大讲堂中进一步辨析概念,形成知识网络,同时也能感受数学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审辩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四基"是在传统意义"双基"的基础上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双基"基础上解读"四基",尤其是从"双基""四基"的概念出发,把握其"此阶段"与"今后"的意义,真正在教学中落实"四基",才是真正尊重学生的基础,才能真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具有促进其成长的意义。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四基"可以帮助教师解构教学内容,但解构是为了建构,只有当教学具有整体意义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魏小弟 《甘肃教育》2014,(23):109-109
正数的概念是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的开始,理解数的意义伴随着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从自然数逐步扩展到有理数、实数,学生将不断增加对数的认识。小学一年级"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为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基础,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否有效,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教学"数的认识"。激发兴趣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大部分学生经过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关于结构、序和关系的科学,由计数、度量和描述物体形状等基本实践演化而来的,涉及了逻辑推理和数量计算。自17世纪以来,数学一直是物理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助手,以至被认为是科学的基本语言。"数""形"结合原本是一种数学解题策略,该策略分为"以行助数"和"以数助形"两个方面,其中,"以行助数"是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以数助形"是以"数"为手段,以"形"为目的,也就是用几何图形来解析数量关系。本文将举例浅谈高中数学几何解题技巧之"数""形"结合策略,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运用一些丰富有趣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鼓励学生不惧怕错误,通过随堂测验弥补学习中的不足"三个方面入手,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策略进行了阐述。旨在投砾引珠,诱发更多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进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策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面对影响"算""用"结合教学的因素,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及时地做出回应,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以达到为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道路中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保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师十分注重高效数学课堂构建,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过去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一课一备、一课一讲的单课时教学方法,很少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方法,知识间联系不佳,碎片化明显,虽然看起来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了很多知识,但学生的收获却十分有限.对此,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融入新知识学习探究中,完善数学知识结构建立,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观念发展有积极意义,能全面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文章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出发,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开展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旨在助力学生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健身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本学科的固有特点,其中"动"是最基本特征。身体素质只有通过体育运动的"动"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增强体质。所以,体育运动通过"动"而达到健身目标。本文从营造"动""思"相随的教学环境,还学生一份自主;立足"动""创"结合的教学活动,使课堂充满情趣和活力;抓住"疑""思"连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我国数学"双基"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并提出将"双基"发展为"四基",同时,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四能",由原来的"两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为"四能"。本文以两个教学案例为例,旨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无论持有数学概念学习的过程观还是结构观,要想让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有效,首先应该让学生的思维介入。为此,教师在数学概念学习伊始就要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起点,诱导他们的思维介入。具体地,可以在学生的"疑点""诱思",激起探索欲望;在学生的"惑点""诱思",引起认知冲突;在学生的"炫点""诱思",激发成就动机。  相似文献   

11.
卞希莲 《教师》2014,(27):73-73
"学讲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合作性学习为组织教学的主要形式,让"学进去""讲出来"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在初三数学的课堂教学里,教师主要是通过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学习和参与"教学"等方式来实现"学讲教学"。  相似文献   

12.
"可视化"教学既能优化教师的"教",又能促进学生的"学"。"可视化"教学通过"图形""操作""语言"等方式可直观、动态地表征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看得见。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在数学课堂上围绕着"双基",形成了"习题演练""变式训练""精讲多练"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式。它也成为我国数学教学值得肯定的成功经验。但另一方面,在应试的背景下,往往偏重于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显性效果为目的的熟练性训练(如题型的强化训练),而忽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与发展的长效性目标。总体看来,学生学习的经验主要被解题的经验所替代,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单一和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对"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对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但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进行个人阐述,从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来看,均缺乏对"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目标的重视,这种现象确实值得广大教学工作者关注。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充实"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理论,而且有助于为深化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一种"结构的科学"。教师应当从整体、系统和结构的视角去把握数学教学。当下的数学教学存在着"去结构化"的倾向,从本源上看,结构化教学是由数学"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教学"解构重构"性质所决定的。作为教师,可以运用"大问题导学""探索性活动""反思性自觉"等手段,助推结构化教学的智性实践。  相似文献   

15.
许国金 《甘肃教育》2014,(22):105-105
正数学认知一般是由有形到抽象,学生掌握"形"的内容越丰富,对数学概念原理的认知就会越深刻、越具体。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质变,实现认知的自然升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强数形积累,帮助学生处理浅层信息,促使认知发生质变。一、由数到形,建立数学平面认知数和形应该是一种因果连带关系,也是积累升级的第一步。在数学教学中涉及到的图、形、物,都是为数学的"数"服务的,这些图、形、物和数之间应该  相似文献   

16.
黄茶英 《亚太教育》2023,(16):128-13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整合为“数与运算”,对数与运算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简述“通”与“联”视角内涵,以“小数四则运算的再认识”为例,探索“通”与“联”的一致性策略,提出应以观察者的视角探究数学本质,突出学科一致性;以学习者的视角关联学习结构,提高探究能力;以研究者的视角反思教学过程,优化知识结构,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7.
教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因素,数学概念的教学对构建数学知识结构、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概念课的教学应力求暴露概念的产生过程和背景,并重视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理解的同时强化对数学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增强数学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数学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随着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教学发展的整体趋势,初中数学教育也要迎合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及相关目标,以新课程为背景进行具体教学。要想把握好初中新课程的具体要求,需要教师注重"教"与"学"两个环节。简要分析了初中新课程条件下数学教育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19.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是什么""有什么用""与其他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三个问题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概念,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20.
“5E”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需求,可以促使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建立知识结构。数学概念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让学生高效地掌握数学概念,就需要深刻探究“5E”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