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给生命化妆     
不久以前,曾随手翻阅一本装帧精美花哨、价格令人咋舌的谈论现代化妆技巧的专著.对于此类无关痛痒的闲书,我向来不大在意.不过,还是耐了性子,粗略地把它浏览了一遍.在写这本书的那位"美容家"看来,要做一个有"品位"、有"魅力"、有"个性"的人,那他(她)就必须懂得如何对自己的外部形象进行富有个性特色的"包装".我懂"美容家"的意思,那无非就是一个人要懂得打扮,懂得给自己的形体加上一些花花草草的装饰.似乎你只要这么去做了,整个人立马会非常有"品位"起来.单眼皮的,只要舍得挨上一刀,硬生生地在眼珠子那薄薄的"门帘"上拉一条槽,那原本混浊无神的小眼睛,马上会变得炯炯有神.塌鼻梁的,只要用硅胶随便那么一垫,转眼间鼻子便会挺直如"悬胆".粗胳膊粗腿的,只要刮去二两肥肉,便会出脱得如修竹般灵秀硕长.胸脯干瘪如平板玻璃的,只要充填上些棉花状的"物件",马上就会变得性感十足,魅力四射……  相似文献   

2.
天池行记     
杨木华 《大理文化》2017,(12):71-74
正"来了不想走,走了还回来,我想把云龙偷走,我的心却被你偷走,我本想把云龙偷走,最后却被你偷走。"这是《偷走云龙》中回环往复的歌词,一声声,一遍遍,道尽了我的心声。1对于云龙来说,我是过客。可是,我确实是走了还回来的过客。这是我第四次到云龙了。后来和云龙的老同学聊天时我说:我都可以当云龙的导游了。云龙是滇西一个偏远的山区县,更多人熟悉的是上过"舌尖上的中  相似文献   

3.
"文化"小议     
一说起"文化",人们就会联想到"文明".在一般人看来,"文化"就是识字撰文,其实不然.从1871年至1951年间中外学者对"文化"一词作过164条定义,时至今日,没有一条被世人所共认.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观念形态和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云山遮不住     
一 多年以前便听人说过,弥渡坝子以西的巍峨的群山之中,藏着一座"云山公园".把此地命名为"公园",我想,和我一般见识的人肯定都会觉得惊讶.因为,定型在我们头脑里的公园,通常都在比较繁华的地方,而这座公园,却建在远离闹市的山区,并且修建公园的一切费用全部靠民间捐赠.  相似文献   

5.
杨华 《大理文化》2005,(3):51-53
土生土长的民族民间舞蹈资源,若要从旷野搬到灯光闪烁的舞台,都毫不例外地需要经历一番吸收与提炼的过程.我把这一过程,简略地称为"解构".这里说的"解"就是指对原生态舞蹈资源的理解与解读,"构"就是对原生态舞蹈资源的取舍、吸收、提炼与建构.我从事舞蹈专业24年的里程,就是不断解构原生态舞蹈资源的过程.为了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说明这个过程,我分三个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6.
家住草海邊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在我幼小的记忆里,老是印着那首奶奶给我唱了不知多少遍的儿歌.  相似文献   

7.
一 我第一次听到"现代化"三字,是在1954年12月12日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概念,即"要在20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但对这句话提到的"现代化"的真实含义,和我一样当时的一般老百姓并不一定都能了然.那个...  相似文献   

8.
雷响茶     
"雷响茶"是一种烤茶.白族老人每天早上、中午、下午三次都习惯在火塘边饮用"雷响茶".烤茶所用的砂陶罐,黄皮梨般大小,有把,有嘴,放几片茶叶进去,慢悠悠地反复在炭火上转来转去烤,翻来复去地抖动,所以又叫"百抖茶".待茶罐中的茶叶香气扑鼻,才把滚烫的开水冲进去.这时,小茶罐里就"咕碌碌"地响起来,其声颇似远处隐隐作响的春雷,故名"雷响茶".  相似文献   

9.
我這一代人的世界眼光幾乎跟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同命運.天下文明在鴉片戰争以後受制受困於西方及其民族國家體系,閉關鎖國、全面開放、崇洋媚外、中體西用……這種對鎖或自閉、開放或媚外,幾乎構成了我們的兩極.面對西方或域外文明,我們中國的自處和相處之道經歷了曲折和反復,這個坎陷而不得不自强新生的道路是奇異的,又是屈辱的、險惡的.師生、敵友、異端、戰略伙伴關係……這樣的非常情緒影響了我們安身立命的狀態.直到今天,我國的社會思潮動蕩仍跟對外關係有關.在反對外人妖魔化我們時,我們敏感的神經也難以健全平易.看着年輕一代人激進的民族主義宣言,作爲過來人,我們有着一言難盡的感慨.回憶我一生的世界眼光是有趣的.在冷戰時代,我們是對閉的,我們一方面不得不獨力自主、自力更生,一方面宣稱"我們的朋友遍天下".那時自顧不暇,談外談洋色燮;我們自卑又自大,但爲什麽我們一窮二白呢?朋友在哪裏呢?誰在妨礙我們發展呢?……從國家到個人,我們都離世界文明主流相去甚遠.  相似文献   

10.
阿妈在远方     
正一"尖角老牛啊,你辛苦还是我辛苦?我的辛苦可以说给你听,你的辛苦却说不出……"世人皆苦,老牛更甚,吉祥自小就会唱这一首牛歌,是阿妈教会她的,苍凉忧伤的旋律一遍遍重复,似乎能把世间的疾苦冲淡。爷爷说,你阿妈喜欢抱着你坐在堂屋门前,一只手轻轻拍着你的背,嘴里低声唱着牛歌,你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爷爷讲述的场景很温馨,吉祥觉得后背一热,仿佛阿妈温存的手  相似文献   

11.
情系映山红     
清明回老家祭祖扫墓,恰逢如火似血的映山红热烈相迎,妻女和同行朋友欢呼雀跃、欣喜若狂,纷纷奔走采摘.我自然也被这久违了的热烈色彩给深深地震撼折服了.映山红就是映山红,像它的名字一样石破天惊铮铮作响,耀眼山坳,响遍山头. 映山红属大树杜鹃类,老家人习惯把它称为马缨花.年少时有幸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后,我甚是惊讶和不解.惊讶的是,想不到老家山上那种灿如红霞、艳若火焰的野花竟上了电影,且还有个十分动听的名字--映山红;不解的是,老家人何以固执地把"映山红"称作"马缨花".自那以后,我一直认为把"映山红"称为"马缨花"不仅费解,而就从花的色彩、花开的气势上看都是极不确切的.我喜欢"映山红"这一称谓,因为它不但逼真贴切,而且充满了诗意,令人遐想.  相似文献   

12.
白族扎染是一种特殊的纺织品.上世纪80年代,英国华裔作家韩素音来大理时说,古代在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印度有扎染,而印度大陆和中国内地的扎染早已失传,周城白族扎染堪称扎染的"活化石".   扎染古称绞缬,与我国古老民间工艺蜡染、夹染一起通称染缬,是现代印染艺术的鼻祖.据文献记载,染缬"秦汉间有,陈梁间贵贱通服之".……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一提到欧洲文明的源头就会想起两希文明——希腊、希伯来。了解希伯来文明是了解希腊文明的一把钥匙。而源头可以追溯到两河流域星月地带。希罗多德——西方历史学之父,在他的(呖史》中记载了两河流域文明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而爱琴文明就是两河流域和希腊之间的一块跳板。  相似文献   

14.
米兰     
看着窗台上淡雅美丽的米兰,不禁让我想起它刚来到我家里的情景."童捷,快来接一把,看我给你带什么回来啦".听到叫我的声音,我飞一般地冲出家门,"好漂亮的米兰呀,爸爸,是给我的吗?"我等不及爸爸回答便一把抢过他手中的米兰.……  相似文献   

15.
    
我,一个多面小公主,一个争强好胜又开朗外向的小姑娘,一个爱追赶时代流行节拍的中学生. 我的第一大特点就是争强好胜,无论竞争对手多么强大,我总要跟他们斗得"你死我活",不争到"头破血流"誓不罢休,真有一点儿女侠的风范.一次我和院子里的几个大哥哥打篮球,由于我个子没有他们高,所以常常被罚做下蹲.我连输了两场,可依然不泄气,非要争回一个"面子".  相似文献   

16.
弥渡探幽     
天生桥 祥云县城到弥渡天生桥所用的时间,只是一盏茶的光景. 水烧开,茶泡好,待茶香四溢的时候,我已经站在了天生桥的广场上.那株浓荫蔽日的大青树一如既往欢迎着我的到来,成为最美的迎宾使者. "天下无双境,人间第一桥".山门两侧的这副楹联成为我的游兴之所在.才刚踏进山门,就置身在清幽静谧的世界.通往山顶的石阶傍山而建,大部分被绿树拥入怀中,青灰色的石阶在葱郁的绿植间若隐若现,勾引着我一探隐秘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阿盎白     
张长 《大理文化》2002,(4):49-50
云南剑川白族把女性生殖器叫"阿盎白".以此为文,似觉不雅.其实,这是一个有趣而又严肃的话题. "阿盎",剑川白族话叫"姑娘"."白",有汉语"掰"之意,准确的译法是"裂开"."阿盎白"直译即"姑娘身上裂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成功的采访,使我结识了海外学成归来的曲女士。多年留学欧洲,遍游十几个国家,使她对异国生活有着中国当代女性独特的体验和见解。伴着幽幽的咖啡香,曲女士款款道来: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之游结束了.清晨,我们用完早餐,结算了房钱,就驱车离开魁北克市,打道回"美".没想到尼亚加拉大瀑布如此雄奇!没想到魁北克如此迷人!没想到这次"异国的异国"之游又如此顺利--我心中正满意地回味着这几天的游历,儿子突然把车停了下来.仪表盘上黄灯一闪一闪的在揭示:车出故障了.他打开车盖,没看出究竟.机油不够了?一加油,再发动,干脆纹丝不动了.  相似文献   

20.
正去年的正月十五那一天,我和先生开启了欧洲之旅。有人说:在欧洲所要看的不过是"宫保鸡丁"。"宫"就是"皇宫","保"就是"城堡","鸡"就是"基督教堂","丁"的意思有点牵强,就是"国家议会大厅"。我对自然风光的痴迷,远远不及对欧洲建筑的喜爱。如今也走了十几个国家,参观各国的"宫保鸡丁"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此次欧洲之行也免不了去参观教堂。在德国的德累斯顿,我站在圣母大教堂前,凝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