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法律规定抚养子女是父母应尽的义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离异父母在离婚后却以种种理由不去履行自己的义务,特别在一方抚养孩子有了困难难以独立承担孩子的生活、教育等费用后,另一方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衰。这就迫使孩子们走上法庭,迫使孩子用那双稚嫩的小手托起沉重的诉状向亲情发起挑战,这不能不说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蔡丽湘 《成才之路》2014,(30):37-37
正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家乡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的孩子们,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大约有6000万人,其中学前留守儿童占27.07%,也就是1600多万人。就拿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来看,全班42人,其中父母双方中有一方外出打工而由另一方单独抚养的孩子有11人;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有25人,只  相似文献   

3.
我4年前和前夫离婚,当时是协议离婚,双方约定孩子由前夫抚养。但是一年前,前夫患精神病(已被确诊)后,孩子就一直随我生活。我想变更孩子的抚养关系,请问我该怎么办?富阳何晴惠何女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意见》第15条规定:“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抚育费的,应另行起诉。”第16条规定:“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支持。(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  相似文献   

4.
离异双方如何正确处理子女教养问题,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调查表明,有以下五点值得注意,或称五忌: 一忌溺爱孩子夫妻离异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孩子或许会成为双方唯一的精神支柱。直接抚养的一方往往对孩子娇惯。而另一方因不能同孩子经常生活在一起,所以表达对孩子爱的方式也就成了问题,有的则用来弥补平日不能给予孩子的爱。如果孩子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两年前,我因与丈夫感情破裂,双方经过协议自愿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手续。当时我因怀孕时间不长,孩子尚未出生,所以没有提到孩子抚养费的问题。孩子出生后,我的工资收入低,加上患病,生活非常困难。我要求男方也负担一部分抚养费,但是他以离婚时没有孩子、协议中没有规定抚养费为理由,拒不承担抚养费。请问,我该怎么办?银川市赵桂英赵桂英同志:我国《婚姻法》第30条第1款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  相似文献   

6.
我与丈夫5年前离了婚,儿子判给丈夫抚养。我经常去看望儿子,与儿子感情比较好。现在儿子已经11岁了,丈夫要再婚,请问我可不可以把儿子带过来自己抚养?广西孙碧孙女士: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六条规定: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支持(。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的;(3)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  相似文献   

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着孩子的一朝一夕,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世。一、教育孩子,父母要合作,步调要一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双方共同的愿望。但教育孩子必须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切忌一方管教孩子,另一方当面袒护孩子。如果父母一方发现另一方在管教或教育孩子时有明显失误,则应巧妙地分开大人和小孩,防止大人一错再错,避免孩子是非不分,无所适从。当一方对孩子进行了正面批评之后,另一方应从侧面进行教育。着重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所讲的道理,防止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这就是俗话说的“一唱一和”…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很多中轻人进城务工,在打工的同时,他们也接触了一些新鲜事物,随之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对以往的婚姻逐渐产生了不满,导致离婚率增高。离婚后孩子交由一方抚养或交给爷爷奶奶抚养,孩子由于在单亲家庭成长,缺少关爱,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面对单亲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仅要找到原因,还要找到解决的措施,以帮助这些学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谈隔代教育     
陈笑颜 《幼儿教育》2012,(26):13-15
在我国,祖辈往往承担了全部或部分教养孙辈的责任。孩子要不要交给祖辈带呢?祖辈带孩子会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呢?祖辈和父辈如何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形成合力,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支持方观点1老人帮忙带孩子,做父母的可以安心工作2岁之前的孩子还不到入托年龄,而家长又往往上班,所以大部分年轻父母选择了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3岁以后,大部分幼儿入园,隔代抚养的比例有所下降。可见在孩子3岁以前,老人参与教养孩子的程度非常高。老人带孩子能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些年,随着经济跨速发展,人们的口袋涨起来了,但离婚率也逐年上升,校园中单亲家庭子女数量逐年上升;与此同时,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务工家庭学生比重增大,将孩子留给老人抚养,又形成了隔代家庭。孩子们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父母亲的亲情关爱,就会导致心理失衡,产生逆反、厌学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若不能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关注隔代抚养、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每  相似文献   

11.
南嫫 《阳光搜索》2005,(5):12-12
我很喜欢一个电视节目,那是一个让小孩子表现他们聪明才智的节目。好看的主要原因是,在这个节目里,一方可以肆无忌惮地嘲弄另一方,而另一方并不认为自己被嘲弄,一方是10岁以下的孩子,另一方是已经成人的主持人。主持人怎么可能被小孩子嘲弄呢?于是,大部分情况下,看起来是主持人在逗孩子,事实上,主持人确实被小孩子的诚实和聪明嘲弄了。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中,年轻的父母因工作忙等原因,常常将孩子交给孩子祖辈抚养。据调查,目前我国约20%的独生子女是由其祖辈抚养着的。而祖、父、子同住,孩子主要由祖辈抚养的在我国则更普遍。孩子由祖辈抚养有多种好处,但隔代抚养也有不利之处。  相似文献   

13.
修订后的《婚姻法》增加了有关探望权的规定,赋予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必须履行协助另一方探望子女的义务。这是一条很有人文意义的规定,对离婚双方及其子女的亲权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是我国婚姻立法不断完善、进步的标志:但这项规定尚存在许多不足,需今后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有一台节目非常好看,是一台让小孩子表现他们聪明才智的节目。好看的主要原因是,在这个节目里,一方可以肆无忌惮地嘲弄另一方,而另一方并不认为自已被嘲弄,一方是两三岁的孩子,另一方是已经成人的主持人,主持人怎么可能被小孩子嘲弄呢?于是,大部分情况下,小孩子怎么嘲,主持人都不觉得弄。  相似文献   

15.
杨翠美 《幼儿教育》2012,(29):14-15
近年来,单亲孩子成为社会较为关注的一个群体,单亲孩子因为父母离异或一方亡故而只拥有一方的抚爱,他们应该得到更多的关心。同时,城市中还出现了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因为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一方在外地工作,孩子由另一方来承担养育与教育职能。这类家庭虽然具备双亲的家庭结构,但因为孩子长期得不到父亲或母亲的照顾和缺乏与双亲交流,其家庭抚育功能与单亲家庭类似。  相似文献   

16.
论欺诈性抚养关系的法律认定及其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们性观念意识的加强,人们也开始在追求性权利的自由,由此非婚生子女的数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但中国长期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得非婚生子女的地位没法得到很好的保障,又因为一方权利的过度滥用,侵犯另一方的权利,而法律的滞后性,对此没有办法及时的抑制,欺诈性抚养关系便孕育而生.它的出现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此问题都很棘手,很少人触及,本文在坚持法律的公平基础上,重点在探讨欺诈性抚养关系的认定及法律救济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7.
我丈夫有外遇,我决定和丈夫离婚。我们有一个4岁的女儿,我很爱孩子,我们协商好孩子由我抚养。我的工作还算稳定,但是月收入只有900元,一个人抚养孩子很吃力。我丈夫学历高,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月收入至少在4000元以上。我想咨询如果孩子归我抚养,我丈夫需要支付抚养费吗?我能要求  相似文献   

18.
父母离异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抚养子女的一方应竭尽全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履行抚育义务;二是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要按时给付抚育费:三是抚育子女的一方不得阻止对方行使探视权。  相似文献   

19.
正家庭教育说到底是一种生活教育和做人的教育。抚养和教育都是重要的,要做到"养教并重",顾此失彼,重此轻彼,都是有害的。应当做到"养教统一"。没有单独的"抚养",养中必然有教,养的方式方法和过程一定渗透着某种教育思想;"教"也不是孤立的,教育往往寓于抚养之中,体现在抚养的全过程。在"抚养"过程中要增强教育意识,使孩子不知不觉就受到教育;教育寓于抚养之中,孩子从情感上也易于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20.
《家教世界》2011,(5):42-43
“谁出价高,谁就可以不抚养孩子”。 北京顺义的张女士与张先生打离婚官司,谁都不想抚养4岁的儿子。张女士声称自己没有抚养能力,请求法院判给先生抚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