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古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最高的一个层次,也是学生平时学习和考试的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八”方面入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词鉴赏是检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平时学习和考试的难点所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揭示诗词的主旨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诸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诗词是我国古人流传下来的瑰宝,在教学中让学生熟悉诗词、作者以及不同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重点,但学生在平时接触诗词较少,导致在鉴赏诗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对于高中生来说,语文考试要想拿到高分,诗词鉴赏是一个必须要突破的瓶颈。尤其是在关键的复习环节,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技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复习形式,进行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4.
古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最高的一个层次,也是学生平时学习和考试的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八”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虽然识记了不少的古代诗词,但是对诗词的基础知识、写作技巧以及语言结构特点等还是缺少理性的认识。在平时的考试中,古代诗词鉴赏也是学生感觉比较困难且得分较低的题型之一。综合平时教学、复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结合考试时该题型的批改情况,我发现学生在诗词鉴赏这类题型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琼 《考试周刊》2014,(97):29-29
诗词鉴赏是高考的必考考点,虽然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花较多时间讲解鉴赏方法及答题模式,但学生的得分率依旧较低,以致师生谈"诗"色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文章认为,教师应该以"读"激活诗词的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诗词的寻"情"过程中,感悟诗词的情感美,从而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古典诗词的审美教学中,诗词意境美的欣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审美创造活动。要真正能够使学生对诗词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教师只能起引导的作用,而无法将诗词的内在美直接地告诉学生。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浅析了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而提高诗词的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8.
唐四春 《现代语文》2011,(10):87-87
古典诗歌鉴赏是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加上学生和老师的简单“处理”,致使这个难点难以突破。一方面是学生从小养成的习惯,能背就过关,不懂意思没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学升初中考试不考古诗词鉴赏,很多老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只重视学生的背诵默写,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层次的品析和感悟。在教学中,许多老师也认为诗词教学无外乎就是要学生背一背,默一默。其实古典诗词对于语文学习十分重要。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笔者觉得有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词是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是一种艺术的传承,诗词鉴赏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还能促进学生自身情感的细腻表达。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诗词鉴赏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诗词鉴赏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到提高。从妙用课堂导入,营造诗词学习氛围、开展美读教学,激发诗词学习激情、深度了解诗词内涵,开展诗词深度学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想说爱你不容易",是许多中学生在学习诗词时的真实感受。如何培养中学生感悟诗词、鉴赏诗词的能力,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尝试用朗诵和鉴赏相结合的诗词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朗诵是建立在充分理解文字作品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朗诵技巧,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揣摩诗词内涵、感悟诗词情感来逐步提高朗诵诗词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在充分地朗诵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以达到"用理解提升朗诵,以朗诵加深鉴赏"的教学效果和实现让学生愿意去亲近诗词、鉴赏诗词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鉴赏诗词是高考必考内容,从2016年开始,福建高考将使用全国I卷,诗歌鉴赏分数由6分变为11分,考试分量及比重得到进一步加强.不过考查内容仍没变,主要考查鉴赏诗词的内容和技法.备考鉴赏诗词时,要引导学生懂得鉴赏诗词的方法,只有这样,鉴赏诗词之门才会为学生所开,才会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中考的语文试题中总要设置些简单的古典诗词鉴赏题,来检测中学生古典诗词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古典诗词教学中及中考复习时加强指导学生做好这方面的训练。总而概之,任何一首古典诗词,都可以从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来做鉴赏。做到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并兼顾去赏析一首古典诗词才算是对它全面的学习和把握。由此可见,鉴赏古典诗词一般从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则是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对其做恰当确切的语言表述也就是赏析,第二方面则是要赏析它的表现手法。本文尝试从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的技巧方面展开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鉴赏诗词是高考必考内容,从2016年开始,福建高考将使用全国I卷,诗歌鉴赏分数由6分变为11分,考试分量及比重得到进一步加强。不过考查内容仍没变,主要考查鉴赏诗词的内容和技法。备考鉴赏诗词时,要引导学生懂得鉴赏诗词的方法,只有这样,鉴赏诗词之门才会为学生所开,才会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中考的语文试题中总要设置些简单的古典诗词鉴赏题,来检测中学生古典诗词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古典诗词教学中及中考复习时加强指导学生做好这方面的训练。总而概之,任何一首古典诗词,都可以从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来做鉴赏。做到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并兼顾去赏析一首古典诗词才算是对它全面的学习和把握。由此可见,鉴赏古典诗词一般从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则是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对其做恰当确切的语言表述也就是赏析,第二方面则是要赏析它的表现手法。本文尝试从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的技巧方面展开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杨梅 《考试周刊》2013,(43):5-5
为了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作者根据《江苏考试说明》及高考试题总结出诗词鉴赏三步走的方法:整体感知、品读揣摩和规范作答。  相似文献   

16.
张斌 《文教资料》2005,(34):74-76
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2005年高考试题中的诗词鉴赏题的分值加大到了8分,更显示了古典诗词在高考试卷中的地位,也提醒了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当中更要着力提高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在这里,笔者试图通过"理清思路,再造情境"来帮助学生初步解读诗歌;通过"突现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来赏析诗歌的妙处;而由"凭借情境,增强语感"来切实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1,(4):41-42
让去中国化的呼声彻底消弭,应把经典古诗词嵌刻于脑海,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学习古诗词不仅是招考需求、积累之需,更是为传承文化的素质教育而行。中考语文需要在实操时注重诗词教学融入的研究,古诗词赏析不仅有助于考生了解历史人文概貌,在增进学识与经验中,还可陶冶情操。无论考卷千变万化,都有其一席之地。尽人皆知,诗词育人,助力门生发展。文章主要就初中语文教学与考试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分析学生应考流程中对于诗词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增进剖析与还原诗词本体之美。让学生在鉴赏诗词情意的同时,形成对历年中考必考内容的联结思维、重点考查对象、审美表达等综合效度。此外,课内外试题选材范畴兼具名篇较多,呈现命题结构上的视野变动,切实稳中求变;侧重主观题作答技巧,尤其是记诵之后鉴赏教学中的重难点反馈得分。古语诗词由此展开设立类似于文化艺术瑰宝的贡献教学。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是师范大学初等教育专业古典文学课的重要任务。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应该采取教学互动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第一,利用各种手段营造诗歌欣赏的独特氛围,如播放、展示相关的音像、图片资料,介绍作者的逸闻趣事,描述其心灵历程,有感情地朗诵作品等等。第二,帮助学生对诗歌艺术进行欣赏:引导学生对诗词独特的意境进行还原和补充想象;组织学生讨论诗词的主旨;对诗词的典型意象所蕴涵的深层文化意蕴进行分析;反复吟诵作品,领悟其情感节奏和音乐美。  相似文献   

19.
诗词鉴赏一直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考试的一个难点。本文重点探讨以"公式化"的方法,化繁为简进行古诗词鉴赏,打造高品质的语文课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A5):35-36
现如今,我国的古诗词教学质量明显较低,学生在学习古诗、进行古诗阅读时存在很多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古诗时过度重视诗词背诵,忽视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没有构造一个良好的诗词认知框架。诗词鉴赏的基础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将诗词意象作为理解诗词的抓手,运用理性思维总结诗词主旨,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古诗阅读,才能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诗词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