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乔丽 《中学文科》2008,(3):101-102
高三语文复习如何做到切实有效?点面结合,统筹兼顾,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研读《考试说明》,了解考点要求,把握考查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确立知识“点”,再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迁移拓展,构建好整个知识体系。本文以诗歌鉴赏备考作为示例,来谈在高考复习中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统筹兼顾“的专题复习策略:  相似文献   

2.
[考点解说]古代文化常识包括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科举、其它等六个方面.’94、’95、’97高考都在第一卷中考了称谓知识,’96高考在第二卷中考了科举和历法,’96、’97高考第二卷还分别考查了四书、文房四宝和五岳、四库、角色名称等属于“其它”类的知识.分析考纲,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与重要文学作品相关”;二是“浅显”.这决定着高考出题的范围和难度(近几年高考试题表明了这一点),也是我们复习时的依据.本考点的考查形式是选择和填空两种.复习应该以统编教材第五册中“古代文化常识简介”为依据,并适当拓宽.“职官”、“地理”有关知识近几年没有考到,复习中应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3.
徐影 《语文天地》2014,(9):13-14
传统的高三语文复习过程基本分为三轮进行。一轮复习的主要做法是针对高考考纲中的考点进行地毯式训练,做到点无遗漏。到二轮复习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技能。因此二轮复习的内容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在二轮复习中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学习,教师到底该教什么、该怎样教,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针对一轮复习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以及高频考点穿插一些“微专题”,可以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认识到 高考复习必须按“效率最优化”的原则选择对策,而研究高考试题的设计是提高复习针对性和效率的首要条件。从近年高考政治试题的设计来看,一般由三个要素组成:情境,即往往以新材料为切入点设置情境;设问,由层层递进的几个小设问组成;立意,即考查考生运用哪些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素中,立意是隐在题目后面,通过设置的情境与巧妙的设问结合来体现的。其实质是出题专家把一个或几个考点(点)编成由背景材料包装下的一个个精巧的题(题),即从抽象到具体,完成一种演绎思维的命题过程。这种命题手法,我把它…  相似文献   

5.
2013年高考已经结束.盘点全国各地化学学科试题,从中不难发现,高考正朝着“素质”方向改革——突出“核心”考点,注重能力考查。为此,在今后各个阶段的复习中,特别是高考的后期复习,考生不能掉以轻心,要高度关注化学《考纲》中的一些“核心”考点,认认真真地梳理好这些知识,努力做到时时翻阅、时时补充,活学活用。这样,才能确保高考复习的效益和质量,高考中才能做到战无不胜,取得最好成绩。本文简要地将高考中的一些“核心考点”进行再梳理,诊治“解决对策”。以期能对考生的冲刺复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200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的侧重点是什么?复习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以为,第一轮复习的总体原则是“依纲据本,按点复习,查漏补缺,注重基础”。“纲”即考纲,“本”即教材。高考语文考纲,即《考试说明》,它是高考最直接、最具权威用的指导性文件。我们只有围绕考纲”所列出的三十几个考点按点行复习,才能以最切近的方式把握考的脉搏。许多同学认为,高考不考课本上的内容,于是就把教材抛一边,一味去追捧复习资料。这是种认识上的误区。的确,高考题取于课外,但这并不说明就可弃置教。试析历年高考全国卷或各省卷试即可发现,教材中所蕴涵的…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探究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数学新知识的学习,还是数学知识的复习,回顾反思这一思维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它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至关重要.针对高三数学后期复习,回顾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高考考点题型的回顾反思高三复习后期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理想的复习效果,就要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和杂乱性.所以要在充分研读江苏省高考说明的前提下,理解体会命题的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以此来指导学生有计划地、有序地、非盲目性地复习.因此,就要要求学生在高三数学复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回顾反思高考考点要求,多反思  相似文献   

8.
<正>高考政治复习到了最后冲刺阶段,怎样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所有问题的核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抓三点,效率高"。一、抓考点,这是所有问题的基础高考政治考点较多,有些题目也较活较难,突破这些制约因素,抓考点非常重要。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把强化对考点的复习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怎么抓都不过分。怎么做?首先,要根据"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按照考点逐一整理出考试内容并装订成册,把全部高考内容集于一本小册子中,排版的时候,要注意  相似文献   

9.
高考政治从不回避热点问题,这是大家都周知的,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没有一个政治教师不重视热点教学。但每个人在热点教学上的具体做法可能有较大的差异,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如何进行热点教学,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冷静思考。一、"热点教学"与"考点复习"的关系关于"热点教学"与"考点复习"的关系,有两种典型的认识和实践误区:一是有人认为高考复习只要把考点知识弄熟弄烂就没有问题了,"热点教学"基本上是可有可无的;  相似文献   

10.
不少中考状元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时,都强调过一条法宝,就是三个“本”:一个总结本、一个好题本和一个错题本. 总结本就是把所有的知识用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总结,形成你所理解的体系.形象地说,就是自己写一本自己看的“书”.自己写的“书”对自己最有用,理解也会更深刻.无论什么时候,有了新的理解,都及时把它加入到这本“书”里头,最终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复习和做作业,如果不进行思考、总结,就很难在中考中取胜.  相似文献   

11.
面对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与学生的反应,值得对我们的复习备考作出一些反思。没有反思,就不会有提高,没有经常性的反思,就不能做到“颗粒归仓”。1.研究《考试说明》,分析高考试卷,做到有的放矢现在高考命题越来越透明,用好《考试说明》是少做无功效的关键性步骤。事实上,2004年高考文综卷完全没有脱离《考试说明》的现象,所以冲刺阶段的复习应该以《考试说明》为纲。从微观角度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宏观角度使学科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做到高考考点“点点清”。近三年全国文综命题思想比较稳定,难度控制也没有大起大落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高考中“语言表达”(高考第六大题)这个板块有一个特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难保都能拿到高分;学生不怎么训练,可能也会拿到一点分数。这个特点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复习产生错误的认识,从而影响复习的积极性。于是就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在“语言表达”复习课上,如何保证把每一分钟都用在刀刃上,保证教师高投入,学生也高收效?笔者认为在“语言表达”复习课中,应力求让每位学生通过实践认识事物(知识)的个性,再掌握事物的共性,进而形成理论,又返过来指导新的实践,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就要优化“语言表达”复…  相似文献   

13.
立体几何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同时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在高考中,立体几何占了较大的分值,很多学生到了高三的复习阶段,还觉得立体几何很难学,而且也很难学好.其实在高一学习立体几何的阶段,教师让学生们把立体几何这一块知识过好关,那么在高三复习的时候就会更轻松一些.本文就来谈谈如何学好立体几何.  相似文献   

14.
<正>高考复习与高中学习有一定区别,复习是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的,复习方法的掌握对提高复习效率和效益有很大帮助。一般都采用"三步"复习方法。第一步是提炼归纳考点,结合高考信息,浓缩教学内容,详细讲解高考基础考点。第二步用一个月的时间,由教师带领学生,把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分类,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题专项训练。第三步是高考前的模拟冲刺考试。但不论在任何一个环节,让课堂效率增值都是前提,笔者把在多年的教  相似文献   

15.
问:2005年高考复习为什么必须重视文言句式?答:文言句式是文言文区别于现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现代人阅读文言文的一个主要障碍。正因为如此,原全国统编教材在“单元知识和动用”中安排了2个专题进行重点训练。历年的《考试说明》也都把它列为考查内容,并在1996年——2000年连续5年考了文言句式。只是从2001年开始,这一考点在《考试说明》和以后的《考试大纲》中加了“★”号,作轮空处理,于是文言句式逐步淡出了考生复习应考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张露 《物理教学探讨》2024,(3):14-16+37
以二轮专题复习“热学计算题”教学为例,将热学知识板块、热学物理模型和高考中热学的高频考点整合于一道题中,通过一题多变进行复习教学,呈现出“一题两模型四考点”的复习课堂,以此提高高三复习的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7.
根据高考数学命题两个“有利”,即有利于促进中学数学教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的原则,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中,以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为原型的类同题占有一定的数量。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复习中,紧紧抓住大纲,使用好课本,扎扎实实抓好“双基”,使学生既有坚实的基础,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一、要重视课本知识体系的疏理一般地,高三数学复习资料,往往偏重于习题,偏重于习题的系统化、综合化,而缺乏对知识体系的疏理。如果不对课本中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提炼,不仅会导致学生忽略对课本的再学习,而且会导致学生的知  相似文献   

18.
以高考试卷所体现出来的各种学科能力要求为指向,高三历史教学必需具有更强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般性的传统历史教学是很难达到这种要求的。目前高考复习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是,高考试卷尤其是两套全国新课标卷在很大程度上有超越教材的倾向。学生严格地依照教材知识体系来进行复习是很难击中高考试题所考查的内容的,也很难达到高考试题的能力要求。高考试题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学生做题时的感觉是,所考查的内容似乎与教材有关.但又不能完全依靠教材知识来完整地作答或正确地确立选项。高考历史《考试说明》中把学生的学科能力要求概括为四点,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要达成这四点能力要求,仅仅只是依照教材落实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拓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高三语文复习一般经历这样几个阶段:授完五六册教材、系统梳理一至六册课文、按考点复习、综合训练。所谓跨越式复习,就是指有选择性的授完高三课程,去掉系统梳理一至六册课文这个环节,直接跨入按考点复习这个阶段,综合训练也跨入这个阶段,即一边按考点复习,一边穿插综合训练。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语文这门学科有它本身的特殊性。它既不同于数理化课程有严密的知识体系,也不同于学习外文有一个接触新语言的过程,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孩子从小耳濡日染,学生一拿到手就能读懂,经过小学、初中,特别是高一高二的严格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7年的政治学科高考考点,我们在复习《经济常识》我国的分配制度时.在书本观点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把原来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增加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增加了“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一内容。那么,在高考复习中如何完整全面地把握这一考点.从而提高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