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红外光谱是一种快速、无损、可实现多组分同时测定的分析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的发展、测量原理、技术特点.并对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肥料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了总结。近红外光谱在肥料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分析技术快速测定各种畜禽粪便主要肥料成分含量;二是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土壤及土壤肥料学科中的应用;只有极少量的关于混合(复合)肥料的研究。随着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不断成熟,除了应用范围将不断拓宽之外,相信对于目前较为空白的应用机理的研究也将越来越深入、细致及严谨。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使得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我国造纸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纸品的质量和韧性。主要对近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技术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近红外光谱(FTIR)是一种用于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分析技术。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科技技术成本的低廉,国内外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应用开始迅速发展和推广,利用近红外光谱测定各种农产品和食品水分,粗蛋白,脂肪等组分的无损检测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作物养殖业,作物储存和加工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其独特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成为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分析技术之一.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样品的分析要通过校正模型的建立来实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定标模型的可靠性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如何建立一个准确、可靠的定标模型在近红外光谱技术使用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应用价值的分析技术之一,它在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国内外发展进程及其在国内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相关原理以及其相对于其它分析技术的优缺点,紧接中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中药检测体系统中对中药定性、定量分析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氮素胁迫下的冬小麦光谱特征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高光谱遥感是对地观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野外光谱仪在地面的实测工作为其在精准农业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有益的尝试,可以提高作物营养诊断的精度。养分胁迫下高光谱特征提取是这一目标的地面预研究。本次试验对不同氮素养分胁迫下东小麦的不同生育期,分别观测其光谱反射率,分析其生物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反射光谱的特征,利用导数光谱技术对叶绿素密度和叶面积指数等生物物理参量同原始光谱、一阶倒数光谱进行拟合度比较,结合养份胁迫的特点,分析建立光谱模型的可能性。叶绿素密度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均拟合较好,拟合度在0.5左右,高于叶绿素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的拟合,而叶面积指数与冠层光谱拟合在近红外波段较好,在可见光波段拟合度较小。通过作物的光谱特征,提取其中重要的近红外反射峰值、绿峰和红端位移特征,与冬小麦的叶绿素密度、叶绿素含量等生物物理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线性光谱模拟模型。提取出的特征参量均可有效地模拟生物物理参数的变化,其中叶绿素含量与近红外反射峰值的拟合度(R2)除乳熟期外,都在0.9以上;孕穗期的模拟模型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综合分析,孕穗期是利用高光谱遥感进行作物长势和养份分诊断研究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8.
农药残留是蔬菜水果食品安全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快速有效检测蔬果中的农药显得尤其重要。于是文中提出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蔬菜中的有机磷农药实现检测分析。首先,以有机磷农药中的甲胺磷和敌敌畏作为检测对象,运用气象色谱法检测获知蔬菜样品中残留农药真实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样品进行扫描获得原始光谱,通过运用一阶导数法及一阶导数结合交叉验证法对样品进行原始光谱预处理;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样品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对蔬菜样品中的农药含量进行预测,利用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值对模型进行测评,并获知样品农药含量预测值与真实值误差微小,确定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为预测农药含量的最优模型。实验证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蔬菜中的残留农药实现了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9.
油品分析是炼油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对油品的成分和质量进行检验,可以获得相应的数据,从而为油品的有效应用提供依据。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间接测定方法,运用光谱技术和光线技术,对油品中的辛烷值等参数进行快速检测和判定,并且获得准确的判定结果。本文就主要针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油品分析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由于具有准确、快速、成本低、无污染等特点,已经越来越受到草学科学工作者的重视。但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相比,在草业上的应用起步晚,相对较为落后,这种情况在我国尤为显著。文章综述了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草业科学中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研究领域应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长春市主要木本植物汞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长春市主要木本植物杨树、榆树、柳树、油松和落叶松不同器官中的总汞含量。结果表明 ,长春市植物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汞污染。其中毛白杨、垂柳和油松对汞的吸收能力较低 ,落叶松叶的吸收能力较高 ,榆树吸收汞的能力最高。植物不同器官总汞含量存在着差异 ,除油松外 ,树叶 >树皮 >树茎 ,油松为树叶 >树茎 >树皮 ,各器官总汞含量呈正相关。植物总汞含量的空间特征为公路 >公园 >对照点 ,表明交通是影响植物总汞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植物秋季总汞含量高于春季 ,表明植物在生长季节中累积汞  相似文献   

12.
The extent to which key factors at the global scale influence plant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s remains unclear. Here, we provide a theory about how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influence plant biomass allocation and evaluate its predictions using a large global database for forested communities. Our analyses confirm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that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plant height and density jointly regulate the quotient of leaf biomass and total biomass, and that they have a much weaker effect on shoot (leaf plus stem) biomass fractions at a global scale. Moreover, biotic factors have larger effects than abiotic factors. Climatic variables act equally on shoot and root growth, and differences in plant body size and age, as well as community species composition, which vary with climate in ways that drown out the variations in biomass fractions. The theory and data presented here provide mechanistic explanations of why climate has little effect on biomass fractions.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统计和物理模型反演植物生化组分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不同形式的光谱数据,如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以及经过不同波段间隔和噪声水平处理的反射率,直接比较了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反演鲜叶片叶绿素、水和干物质含量的效果。结果表明,物理模型对光谱数据波段间隔和噪声的鲁棒性比统计模型要好,而在反演的绝对效果上,统计模型的反演结果特别是对水分的反演与物理模型相当,要充分考虑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反演植物生化组分时的优缺点,提高反演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盐生植物盐角草的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赵惠明 《科技通报》2004,20(2):167-171
盐角草(Salicornia spp.)是地球上迄今为止报道过的最耐盐的陆生高等植物种类之一.基于其显著的摄盐能力和集积特征,盐角草可作为生物工程措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用于盐碱地的综合改良;植株蛋白质组成良好,饲喂试验表明可显著改善肉类品质,可作为普通饲料作物无法正常生长的盐碱地区和沿海滩涂地区潜在的饲料作物资源;盐角草种子脂类含量高且组成好,可望开发成油料作物;盐角草植株含有大量灰分,可作为提炼钠盐等化学品的原料;盐角草是一种重要的耐盐基因供体,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农作物和生态工程植物的耐盐性遗传工程改良工作.呼吁重视对盐角草耐盐分子机理和开发利用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企业设备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分析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及现行设备管理的理论与模式出发,运用系统工程、业务流程重组的理论,构建以生产业务流程为核心的设备综合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目标、研究对象、工作方式、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生物质电厂燃料收储存在3种主要模式,该评价以收储的各个阶段为基础,建立生物质发电燃料收储模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建立生物质发电燃料收储模式的评价模型,对现有的3种主要收储模式进行评价;通过实例计算结果显示,农户+中间商+第三方物流+电厂的收储模式最为合理。计算表明该评价模型是有效的,通过分析结果提出3点建议,旨在帮助电厂选择适当的燃料收储模式,修正现有模式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对火电机组节能减排管理力度加大,促使国内多数火电机组都要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但多数电厂对自身节能减排潜力不清,盲目投入设备和资金,造成资源浪费.为合理评价电厂节能减排的潜力和状况,首先根据火电厂运行指标的特点建立火电厂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然后结合指标特点建立基于改进模糊物元分析理论的节能减排评价模型,利用基于物元分析理论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最后选取5台发电机组进行实例分析.研究得出的结果与现实吻合,表明改进模糊物元分析理论对发电机组的节能减排评价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因病原微生物侵染导致的植物病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化学农药能够较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害,但其大量施用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污染。植物和病原微生物在漫长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了互相识别、共同进化的机制。深刻理解农作物与病原微生物间的识别与互作分子机制,可以加快农作物抗性品种分子育种,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近十多年来,植物免疫识别和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分子机理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并逐渐形成了植物与病原微生物分子互作的进化模型,这些成果为农作物的抗病性研究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功能解析奠定了基础,也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植物抗病性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思路。文章综述了植物先天免疫研究的重要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新形势下供电企业的性质,对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了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从供电企业的营销活动同周边各类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供电企业应延伸服务理念,开展绿色营销,建立供电企业的绿色品牌。  相似文献   

20.
本设计采用新型单总线数字温湿度传感器DHT11和光强度传感器BH1750,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器,LCD1602为显示模块,蜂鸣器为报警模块,用按键对最适宜温湿度、光照进行设定,对植物生长的室内温度,湿度,光照进行测量。其中最适宜温湿度、光照都可以根据不同季节进行人为设置,当测量值超过设定值时,报警装置即会启动。对搭建后的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整个系统结构简单,功耗低,硬件接口少,易于嵌入其他系统中,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